歷史沿革
在麻醉科正式成立之前,手術之麻醉由外科醫師施行。1951年底,外科林天佑醫師自美留學歸國,台大麻醉部創部醫師群迫切需要麻醉醫師協助以拓展複雜的胸腔外科手術。因此,向當時國防醫學院外科主任張先林教授借到一台手提式麻醉機,並商請該院負責麻醉的王學仕醫師於每天下午協助本院胸腔手術麻醉(1951-1952),並指導本院外科醫師從事臨床麻醉工作。
1953年,李光宜醫師在專攻外科醫學20年之後,接受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支援開發中國家專業醫師之訓練,赴丹麥哥本哈根國際麻醉學中心進修麻醉學。回國後,即專門負責麻醉工作。1957年林溟鯤醫師獲得美國紐約大學麻醉學碩士後返國應聘。1961年趙繼慶醫師赴丹麥進修麻醉學返國。至此本院已3位專職麻醉主治醫師及一位住院醫師(石全美醫師)。因此於1962年6月通過麻醉自外科分出,單獨設科案。自此,台大麻醉醫學的發展終於奠下了基石。
1984年,仍有部份脊髓麻醉是由外科醫師施行。1987年後,開刀房中很難得再看到外科醫師擔任麻醉工作,然而仍有半數的剖婦產麻醉是由婦產科醫師在產房執行。1991年,東址開刀房(4F)與產房(5F)啟用後,剖腹產麻醉完全由麻醉醫師負責。1993年,台大醫院麻醉科改制為部。1995年成立功能性次專科,分為一般麻醉科、婦幼麻醉科、疼痛治療科,2009年新增心血管暨胸腔麻醉科。
隨著醫療照護模式的改變,手術室外的麻醉角色日益吃重,除行之有年的血管攝影室神經血管介入性治療的麻醉外,本部自2003年起由專任主治醫師提供腸胃內視鏡檢查及介入性治療的鎮靜麻醉服務,並逐步將照護範圍擴大至提供小兒影像診斷與侵入性檢查與治療的麻醉,2011年起於臺大醫院特殊需求者牙科醫療服務示範中心提供身心障礙患者牙科治療的麻醉服務,2009年新增心血管暨胸腔麻醉科並發展不插管胸腔外科手術技術及提供心導管介入治療的麻醉,2010年起參與經皮主動脈瓣膜置換團隊,開發新的醫療照護模式,2012年配合金山分院手術醫療業務發展,本部除總院區、北護分院外,新增金山分院手術麻醉業務。
2013年起除院內疼痛照會業務外,開始每日由專任主治醫師帶領疼痛小組成員訪視使用自控式止痛的病患,提升疼痛照護品質,為因應醫學教育與麻醉專科醫師甄審的變革,本部逐年強化OSCE center與模擬手術室的教學與人員訓練,參與麻醉學會與重症醫學會的模擬醫學教育小組及國家考試的考評工作。
歷任主管
李光宜 1956-1970
林溟鯤 1970-1975
趙繼慶 1975-1982
陳楷模 1982-1984
韓毅雄 1984-1987
黃芳彥 1987-1992
林瑞明 1992-1994
劉健強 1994-1997
蔡勝國 1997-2001
孫維仁 2001-2007
范守仁 2007-2013
鄭雅蓉 2013-2019
王明鉅 2019-2022
葉育彰 2022~迄今
組織與人力配置
麻醉部 葉育彰主任、林佩玲副主任
一般麻醉科 詹光政主任
婦幼麻醉科 林佩玲主任
心血管暨胸腔麻醉科 黃啟祥主任
疼痛治療科 林至芃主任
護理:楊馥穗護理長、李芳玲護理長、邱馨嬋副護理長
專任主治醫師38位
住院醫師20位
麻醉護理師133位
行政人員5位
工友及服務員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