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經驗分享

檢索結果:8 檢索詞:
  • 赴韓國、日本大學醫院醫學工程部門參訪報告
    複製連結

    摘要

    為了解亞洲其他大學醫院醫學工程部門作法,以作本院醫學工程部未來發展之參考,本部吳玉洺組長、曾明吉組長、楊宗霖技正、彭俞禎技正於106年5月14至19日至韓日尖端醫院醫學工程部門參訪。本次參訪韓國首爾大學醫院、延世大學醫院之醫學工程部門,其發展的軌跡與臺大醫院醫學工程部非常相似,醫學工程部門作業模式與本院相近著重醫療儀器保養維護,並負責全院性儀器評估等工作,對於醫療儀器連線亦有參與,其中首爾大學醫院並管理部分儀器連線伺服器。在日本參訪東京大學醫院及杏林大學醫院的臨床工程部門,其業務範圍約略與本院醫學工程部類似,運作著重於醫療儀器之保養維護、調度管理;除臨床工程部本部外亦派駐人員於醫療科部操作較複雜之儀器系統即其日常維護,對於全院性的採購評估著墨較少。Terumo Medical Pranex教育訓練中心心,提供各種醫療實境,由電腦預設之情境訓練醫療人員之處置,並結合3D列印的心臟血管模型,及心臟博動模型,提供心導管實作實境演練之設置,提供醫療人員一個實際的訓練的情境。

    此次參訪除了拓廣個人視野,同時也增進自己學習的領域,未來期許能致力於提昇醫療儀器品質。對於日本醫院臨床工程運作的方式,可提高與臨床人員的互動,此一特點可提供本院醫學工程部將來設計教育訓練制度的參考。臺大醫院在醫療儀器維護保養及落實病人安全與提升醫療品質上,和這些國際知名醫院並未有太大的差異,期望本院日後的資訊化作業系統也能更臻完善,並帶領大家走向高品質、國際化的醫療。

     

    參訪目的

    有見於韓國、日本醫學工程近年來蓬勃發展,故規劃此次醫學工程部門專業參訪,在醫院的支助下,於106年5月14日~19日六天,分別參訪韓國首屈一指的國立首爾大學附設醫院、規模最大的延世大學醫院及日本杏林大學附設醫院、東京大學附設醫院及順道參訪Terumo Pranex展示訓練中心。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謹藉此機會,吸取韓國、日本醫學工程專業及管理的經驗,以為提昇本院臨床之醫療儀器品質及管理效率,落實病人安全。

    出訪前我們針對目前狀況列出參訪日本及韓國醫院的討論主題如下:

    一、醫學工程人力的組成與組織

    (一)工作分組方式

    1.採儀器特性

    2.採部門分組

    (二)是否配置醫工資訊人員

    (三)醫學工程人力配置與病床數的比例

    (四)維修保養工作為之其他臨床性工作

    二、醫療儀器維護管理

    (一)保養規範是否依醫療儀器原廠的規範進行

    1.半消耗性零件的更換

    2.電池

    (二)維修如何做

    1.院內自行維護保養比例及大致的內容

    2.維生高風險性儀器保養維護

    3.是否派員至儀器原廠受維護訓練

    (三)部門成本分攤方式的討論

    1.依據服務的項目及內容記為單位成本Charge base

    2.依院內收入比例分攤

    三、管理

    (一)醫工品質指標如何

    (二)醫學工程在預算編列中的角色

    (三)醫學工程載醫療儀器設備採購系統中的角色

    四、醫學工程或臨床工程人員的證照制度

    五、醫學工程人員之學校及在職訓練制度

    六、待遇與其他醫事人員相較待遇中比例

    七、臨床資訊系統

    (一)哪些儀器已經連線可逕行串接資料至臨床資訊系統

    (二)醫療儀器無線網路連線之情形

    八、醫療儀器設備警示的管理

    九、醫學工程或臨床工程在醫院內的發展方向

    藉由實地參訪以了解韓國、日本醫院醫療儀器設備管理及臨床作業模式,及醫療資訊系統之運用。

     

    心得感想

    感謝院方及醫工部主任的支持給我們這次感性、知性兼具之旅,更要謝謝翁主任引薦參訪延世大學醫院及Terumo Medical Pranex展示訓練中心,還有國際醫療中心蕭菁經理居中聯繫,更感謝首爾大學醫院及延世大學醫院、東京大學醫院及杏林大學醫院醫學工程部門及Terumo Medical Pranex展示訓練中心的熱忱接待。組長們事前做好充分準備包括單位介紹、提問相關問題等,讓我們能與參訪單位有良好的互動。參觀過程中醫學工程部門的主管特地用電腦打好英文簡介、詳細說明單位的組織架構及在醫院所負責的業務,還詳細解說並回答問題,讓我們對韓國及日本醫學工程部門有更多的認識。

    在本次參訪韓國的兩家醫院與日本的兩家醫院在醫學工程作業模式上截然不同:

    韓國首爾大學醫院及延世大學醫院醫學工程部門在醫院內扮演的角色,主要在第二線負責醫療儀器的維修保養相關業務及技術管理,在預算與採購上提供醫院管理階層相關技術幕僚意見。此依作業模式與本院醫學工程部的作業模式較為接近。

    日本的東京大學醫院與杏林大學醫院兩家臨床工程部門負責醫院醫療儀器相關工作,其範圍與臨床單位有相當緊密的結合,由臨床工程部門派駐開刀房、心導管室、洗腎室參與臨床治療作業中儀器操作及維護,其角色如有一部分如本院中的PERFUSIONIST,血液透析技術員、心臟電生理技術員等角色,並負責儀器的保養工作。在臨床工程本部的人員負責儀器保養、庫存管理及各醫療單位儀器配置之管理。

    日本醫院因為其臨床工程技師有其訓練之要求,且其執業範圍與醫療單位完全緊密的互動。因此對於醫療作業有較深入且廣泛的了解。但是在醫療醫器預算及採購中所扮演的角色則不若本院及本次參訪韓國的兩家醫院。

    綜合論之日本兩家醫院的系統比較傾向作為臨床技術協助的工作,醫療人員只要專注於醫療的作業,儀器操作及保養則由臨床工程技師協助處理減少醫療人員的負擔。另外在一般病房端醫療儀器的需求由臨床工程部統一調度,對於儀器的使用可以做比較有效率的控管。

    在真誠的交流互動分享中,看到日本人的嚴謹做事態度及精神及韓國兩家醫院購置先進新穎及高價的診斷治療儀器設備,我想這也是為什麼韓國及日本的醫院名列亞洲領導地位的原因之一,這也是我們需要學習的方向。

    此次參訪之旅,也豐富了個人視野,在工作中更肯定自己找到了努力的目標,未來更能致力於提昇醫療儀器品質及安全而努力。

     

    建議事項

    1.參照日本醫院的作法,與醫療單位溝通設計相關作業,將醫學工程部人員短期派至單位參與其作業並回部內報告,此舉可以更深入的熟悉單位作業習慣、儀  器操作的問題以及其需求。

    2.加速醫療儀器管理系統中儀器保養系統的優化與建置。

    3.醫院可以仿照東京杏林醫院在開刀房將所有儀器端標籤標示含編號以及耗電量的情形,在配電盤上或機器端一清二楚,可以確保用電安全,也讓工務單位容易檢修及確認,有效的管理儀器用電狀況,避免過載造成問題。

    4.東京杏林醫院的手術器械的供給、運送、管理,包括SPD(Supply Processing & Distribution) 倉庫的供給,檢查餘數等等,在本部的零件庫存管理也值得我們思考跟借鏡。

    5.在Terumo模擬器區內,所有Terumo 的Applications及Sales均需要通過這樣嚴謹的教育訓練,才能提供客戶更好的服務。相較於本部,我們更要落實本部與臨床單位的緊密配合,除了提供最好的維護保養服務外,更能激發創新的研發能量。

  • 聖克里斯多福暨尼維斯醫療儀器安裝教育訓練及美國Johns Hopkins Hospital臨床工程部門參訪
    複製連結

    摘要:

    本案由衛生福利部、駐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大使館合作推動,完成108年度醫療儀器及醫材捐贈,順利將在國內募集之醫療器材,贈與尼維斯島Alexandra醫院。108年6月11日至21日本院吳玉洺組長及楊宗霖技正前往支援,將捐贈的眼科細隙燈、麻醉機等多項醫療儀器設備,做安裝及教育訓練。回程並順道參訪 Johns Hopkins Hospital臨床工程部門,了解在該醫院在臨床工程部門運作的現況及其發展方向。

     

    聖克里斯多福吉尼維斯國情概況: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位於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小安地列斯之背風群島,由西北邊的聖克里斯多福島和東南邊的尼維斯島二個島組成的聯邦制國家,在1983年脫離英國獨立,為一個大英國協王國,政體為民主內閣制,首都位於聖克里斯多福島上的巴士地(Basseterre)。

    面積269平方公里,人口約為5萬3千多人,多為非洲裔人,主要語言為英語,依世界銀行2017年資料該年GDP為美金9.45億元,平均人年GDP將近為美金18,000元,國內經濟主要為依賴農業、旅遊業、離岸金融等部門,其中也接收很多的境外移民投資增加國內公部門收入。

    在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的兩個島上,各有一家大型公立醫院,聖克里斯多福島為Joseph N France General Hospital,尼維斯島為Alexandra Hospital醫院,該兩醫院與島上其他小型醫院診所負責該國的國民醫藥健康責任。

    計畫對聖可里斯多福暨尼維斯斯捐贈:

    計畫108年度援贈聖國尼維斯島Alexandra醫院47品項,總共件新舊醫療儀器設備(129)、器械一批、醫材(口罩30箱、30000)

    該批醫療儀器設備及醫材於107年12月完成裝櫃,出口捐贈至聖國,並於108年度2月份到達該國,2/12完成捐贈典禮。

    本次行程與醫院的工務工程部門人員一起檢視儀器狀況。經與當地人員討論共同處理了移動式X光機之功能及影像測試,手術台、麻醉機、X光機、超音波掃描儀、牽引器、眼科裂隙燈、輸液幫浦、婦產科台、短波治療儀裝設及操作教學。

    JHH基本資料:

    JHH為1989年由巴爾地摩銀行家Johns Hopkins依其遺願用遺產成立之大學醫院,目前為病床數約為千餘床,醫生人數達1700人,總雇員將近30000人。

    依據2018-2019 U.S. News ranks the top 20 hospitals in the nation該院在美國總體評價約在第三、四名的範圍,其強項為免疫關節炎、神經內外科、泌尿科、老年醫學、內分泌、腎臟科、眼科。

    本次參訪係由該臨床工程部之台裔工程師張益彰協助,希望藉由此行參訪了解JHH 臨床工程之現況與未來發展之方向,以作為本院醫學工程部將來發展之參考。

    JHH臨床工程部門組織及人力

    異於國內對於醫療儀器設備主責單位稱為醫學工程部門,在JHH稱為臨床工程部(Department of Clinical Engineering Service),該部門共聘用39人,組織分為五個組,四個組負責醫療儀器設備維護,另一組負責臨床工程作業改善及與儀器設備相關的醫療作業中人因工程研究改善。依其病床數約1000床,其醫學工程人員之比例約25.6床配置一名醫學工程人員,相較於本院為93.1床配置一人,其人力配置堪稱豪華。其工作範圍含醫療儀器、事務設備、病人呼叫系統等之維修保養。

    因為在此次參訪前即已耳聞JHH在儀器警示管理有其獨到之處,此次參訪中,該院亦安排相關人員為我們解說其運作之架構。

    醫療儀器Alarm Mamagement系統

    本系統運作係以一個儀器警示伺服器與醫療儀器儀器連線,其連線分階段實施,第一期為生理監視器,後續依序將呼吸器,離床警示等儀器設備連線,蒐集各儀器設備警示的訊息。

    連線之儀器設備參考它們所產生警示對病人之危害程度以及各醫療單位治療之屬性及每個病人之屬性差異,設計演算法,將不同緊急程度的警示傳送至護理呼叫系統(Nurse Call System),提醒整個護理站病人之警示現況。

    除Nurse Call系統外,相關訊息也傳送至主護護理師的WIFI手機中。因此除了醫療儀器現場的警示外,亦可藉由Secondary Notify System的提醒避免警訊處理之遺漏造成病人安全事件。醫療儀器警示伺服器在警示轉發的功能中也增加了警示確認的功能,如主護護理師未在預設的時間回應警示,則會再通知其他同單位的護理師,其他護理師如果也沒有在預設的時間回應警示訊息,則會往上再通知護理長。藉由這樣的機制避免醫療儀器警示訊息被忽略了。

    儀器警示伺服器之功能除可以做訊息轉發之外,亦可以將蒐集之訊息分析,藉由警示數據與病人資訊整合分析,了解各病人以及該單位之特性,在醫療儀器警示的設定提供客製化以及最佳化的的警示上下限設定建議,減少病房中醫療儀器警示訊號頻繁,造成醫療人員產生警示疲乏(Alarm Fatigue)的問題,也提升了病人的安全。

    醫療儀器不良反應調查及處理

    JHH的醫療儀器不良反應通報及處理之目的為找出儀器設計問題,避免對病人再次造成相同的傷害,其通報來源主要為儀器故障報修及異常事件通報為主。

    在事件處理分為三級,第一級醫療儀器器材未對病人造成傷害的事件,此一等級的報告僅作簡易的報告,並繼續監測不做回應處理。第二級對病人造成輕微的傷害,須以報告結案。第三級造成病人嚴重不良反應,針對此類不良反應,需要完整的調查,並需要進行模擬找出可能的原因。依據簡報一年約有20件嚴重不良反應事件。在JHH調查的經驗中90%的原因都是操作所造成的。

    在討論中它們並列舉一件他們最近完成調查的經驗,對於某一廠牌型號的輸液幫浦在使用中出現流率過高太早完成輸液的案例,經過數次的案例中深入調查,發現是IV Set的鎖定機構的誤差所造成,並與廠商討論解決的案例。

    醫院各單位參訪

    在Alarm Management及醫療儀器不良反應事件調查處理簡報及討論後,由該院的臨床工程師引導我們在外科、小兒、心臟內科等加護病房參訪,參訪中發現兩點跟醫療器材相關與我們不同的地方。一個是使用RFID做儀器設備管理,一個是醫材自動管理櫃。

    在各醫療儀器設備上都繫有一個主動式RFID的發射頭,經詢問它們已經建立人員、物料、設備的RFID管理系統,對於人員、物料、設備移動可以有效的控管。以醫療儀器設備管理的角度來說日常交班盤點可以在很快的時間完成,尤其以常態性會在各病房單位或各病室之間流動的醫療儀器設備,在保養時也可以很快的定位,找到儀器,避免浪費很多的時間在尋找設備上,減少人力的花費。

    另外本院將開始推動自動藥櫃的同時,發現JHH已經引用自動醫材櫃的設備,對於醫材的控管也建立了自動管理的程序。

    結論:

    本部協助醫療援助平台計畫已經多年,本次協助聖克里斯多福暨尼維斯的Alexandra醫院,除了協助該院的發展外,也增廣了自己的見聞。

    在回程中順道參訪了Johns Hopkins醫院也參與了解其他知名醫院在臨床工程的發展,作為本部在將來的發展中的借鏡。

  • 導致皮膚意外傷害之可能原因
    複製連結

    皮膚與皮下組織是身體熱量的絕緣體,阻絕大量電流流經身體內部的保護體,亦為隔離身體內部直接暴露於外界微生物與病毒感染的隔離體,因此在臨床上檢查與治療程序中,應儘量避免皮膚組織被傷害與破壞,以增強或保持病患對病症或環境之抵抗力。

    以下玆列舉可能導致皮膚意外傷害之原因,以供參考。

    1. 電因性
      (1)射頻電磁場
      1. 電刀裝置
      2. 核磁共振裝置磁場線圈

    (2)直流

    1. 電池
    2. 心臟節律器
    3. 神經肌肉刺激器
    4. 線路連續監視器

    (3)60Hz交流線電壓

    1. 熱因性
      (1)直接接觸
      1. 熱墊
      2. 透熱治療裝置
      3. 電燒灼器
      4. 低溫治療裝置
      5. 無潤滑之手術用鑽柄
      6. 熱針
      7. Flash-sterilized手術用儀器裝置

    (2)輻射

    1. 輻射保溫器
    2. 高溫治療裝置
    3. 檢查及手術用燈
    4. 光纖光源線
    5. 雷射光

    (3)發熱化學反應

    1. 鋁電極之消毒液(Merthiolate)

     

    1. 化學性 
      (1)抗感染劑(Povidone-iodine)塗敷液
      (2)氧化乙烯(EtO)
      (3)電鍍不適當之ECG電極,其會與導電膠反應
       
    2. 機械性
      (1)接觸高壓超過二至三小時以上,若接觸壓力愈高,則臨界時間愈短
      1. 定位
      2. 支持
      3. 綁縛
      4. 束挾

    (2)氣動式止血器
    (3)緊黏之電極黏著劑
     

    1. 藥物不良反應
      (1)抗凝性化合物(Warfarin)治療a.Coumadin
      (2)Bicillin(PenicillinG)動脈內注射
      (3)導管部位之藥物滲透
      (4)巴比特酸鹽(Barbiturate)高劑量注射
       
    2. 生理/醫療性
      (1)過敏反應
      1. 黏著劑
      2. 電極導電膠
      3. 塗膏
      4. 皮膚塗敷液

    (2)皮膚發育不全(新生兒)
    (3)慢性凍瘡
    (4)嬰兒壞死性皮膚炎
    (5)圓盤狀紅斑性狼瘡或Hodgkin氏病之續發性病害
    (6)硬化性與萎縮性苔癬
    (7)網狀青斑
    (8)持發性網狀青斑
    (9)暴發性紫瘢病
    (10)壞死性肌膜炎
    (11)缺血性病害

    1. 週邊血管疾病
    2. 糖尿病
    3. 冷凝球蛋白血
    4. 動脈粥樣斑血栓(Biue-toe症候群)
    5. Anterior-compartment症候群

    發佈日期:2008/05/12

    (建立者:勞寬)

  • 手術病患身上起火時之緊急處理程序
    複製連結

    由於病患身上具有可燃物質,如頭髮、腸胃道氣體(甲烷)、醚、丙酮、皮膚塗敷液、噴霧黏著劑、過酊劑(Thimerol、Chlorhexidine)、拭血布、紗帶、貼著用膠帶等,或穿著有罩單、襯衣、頭巾、面罩、鞋罩等亞麻製品,或身上塗有油膏、柯囉啶(Collodion)、凡士林油、安息香(Benzoin)、噴霧劑、石蠟、白蠟等,在富有氧氣、笑氣、可燃性麻醉劑等助燃劑環境下,因電刀裝置、熱板及咖啡壺、電燒灼器、其他電氣設備、手術用雷射裝置、靜電火花放電、光纖光源器、熾熱火花等引燃熱源給予熱量時,會在病患身上起火,將會嚴重影響手術程序之進行,甚會對病患產生不可逆之灼傷或死亡。萬一病患身上起火時,應施行下列緊急處理程序,以減少事故之嚴重性。

    1. 小火
      將小火用手拍滅或用不易燃物件蓋滅,或將病人身上起燃物移開撲滅。
       
    2. 大火
      (1) 關掉連接病人的呼吸氣體流量。

      (2) 移開病人身上起燃物
      1. 另一工作人員馬上撲滅起燃物。
      2. 需要時,使用滅火器連病人一起噴灑以滅火。

    (3) 病人照護病人重新開使人工通氣。控制出血。

    1. 如煙霧或火勢會威脅到房間安全,應撤離病人。
    2. 檢查病人受傷部位並予以適當治療。

    (4) 如無法迅速控制狀況,應馬上告知其他開刀房工作人員 及消防隊,已有火災發生。

    1. 隔離房間以封鎖煙霧和火勢的蔓延。

     

    1. 最後,將相關物件和設備留置,以供調查。

    發佈日期:2008/05/13

    (建立者:勞寬)

  • 手術病人呼吸道(Airway)起火時之緊急處理程序
    複製連結

    呼吸氣路、面罩、氣道、氣管內導管一有起火的開始徵候時,應馬上並迅速地依下列程序處理:

    1. 分離連接到病人氣管導管的呼吸氣路。
      (1) 同時切斷用來支撐病人導管的引導管及環扣物。
       
    2. 拔離氣管導管,以減少熱源及化學傷害。
      (1)另一人員將之沉浸在裝有水或食鹽水的容器中,或用濕布以撲滅火勢,切忌使用酒精或其他可燃液體。
      (2)拔離呼吸道中之保護氣囊物件及任何尚在冒煙的燃燒導管部份。
       
    3. 病人照護
      (1)重新裝好呼吸道管路,給予新鮮空氣,直至確定呼吸道中已無燃燒物殘留時,再給予100%的氧氣。
      (2)檢查病人呼吸道受傷程度並給予適當治療。
       
    4. 最後,將相關物件和設備留置,以供調查。

    發佈日期:2008/05/13

    (建立者:勞寬)

  • 開刀房之麻醉風險-吳玉洺
    複製連結

    在醫院中對病人存在許多高風險性的療程,而開刀房為其中風險最高者之一, 因為一旦病人被送入開刀房中進行手術其存在的風險因子從麻醉開始,開刀過程到恢復室及術後癒合無所不在,舉凡藥物控制,感染因素等均可能會對病人產生致命的傷害。麻醉風險控制主要針對麻醉過程工作人員與設備間之交互關係對病人之影響,其中對病人之影響最重要者為護理工作人員對設備之熟悉與監視設備之配置情形,工作人員充份瞭解儀器之特性,完整的監視器配置再加上熟練的作業技術為對病人安全最大的保障。

    環境及人員因數:

    1. 操作者對設備的熟悉程度
      (1) 製做中文使用手冊
      (2) 設備上之英文標示應改為中文
      (3) 製做教學錄影帶定期再教育 
       
    2. 適當的配置監視器
      (1) Pulse Oximetry
      (2) CO2 / N2O / AA Respiratory monitor
      (3) EKG NIBP IBP Monitor
      (4) 總和式生理監視器 

    工作習慣:

    1. 使用前依Check Procedure 檢查設備 
       
    2. 使用中
      (1)病人要上麻醉前須針對個別病人生理狀態重新設定設備上參數
      (2)如監視器上顯示參數有異應檢查病人而非懷疑設備有問題 
       
    3. 使用後將設備參數歸零 
       

    問題點:目前大部份麻醉機均為半封閉或封閉式系統,CO2 吸收器之重覆使用是否會造成交互感染值得研究。

    發佈日期:2008/05/13

    (建立者:勞寬)

  • 呼吸器維修經驗與心得-彭俞禎
    複製連結

    呼吸治療近年來在國內逐漸被重視,所以對於呼吸器之操作,與其臨床之應用,應有相當程度之嘹解,即實際面對機器操作與機器遇到狀況是否能得心應手,是臨床使用者必備的專業知識,除了有專業素養外,機器的保養與維修也佔了相當重要因素。

    目前市面上呼吸的種類有數十種之多,以台大為例,呼吸器廠牌型式多達十多種,光是熟悉操作就需花些時間,對醫學工程師而言只有機器故障才有機會練習,往往都有時間的壓力,下回再見到它時又有些陌生。所以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又有效率熟悉及處理機器以維持正常運作是最重要的。我的作法是從數量多的先熟悉,等可以掌握時就可處理大部分的機器,其他數量較少的再慢慢熟悉,如此就能降低故障率,提高機器使用率。

    常見故障檢測

    1. 臨床上因為呼吸管路漏氣所造成的問題層出不窮,也是最常見的故障,所以針對漏氣常出現的位置提出說明:
    2. CUFF壓力不足
    3. 氣管插管外旋轉彎頭
    4. 呼吸管路中各接頭部位
    5. 呼吸管路中溫度感測接頭
    6. 加熱潮濕及其接頭
    7. 集水瓶
    8. 細菌過濾器
    9. 吐氣閥或機器內部漏氣

    測試漏氣方法
    藉由內部SELF TEST測試程式自我測試的機型包括:一般微電腦控制機型都會有SELF TEST測試程式,當測試時如果機器有故障,會出現ERROR CODE,可由MANUAL查 ERROR CODE說明得知故障部分。
    設定參數測試,一般是沒有微電腦設定自我測試程式的機器,將面板參數設定好後,管路安裝完成接上TEST LUNG開機測試,觀察面板壓力指針錶是否有下滑的現象,呼吸暫停時壓力錶指針不得降4cmH2O,如果出現此情形就有漏氣現象。

    漏氣排除

    1. 檢查CUFF壓力是否足夠,CUFF有無破損,接頭是否固定接好
    2. 全部管路重新檢查是否固定良好,逐段分解【BYPASS】測試
    3. 溫度感測器接頭,潮濕氣加水孔是否有蓋好
    4. 更新管路
    5. 檢查吐氣瓣膜是否破損或安裝不良
    6. 吐氣閥因使用時間長或噴霧治療造成吐氣閥有結晶物,使吐氣閥無法完全關緊
    7. 排除以上漏氣,若測試還有漏氣,可能就是機器內部漏氣,就必須拆開機器氣路部分檢查。

    案例:
    在”抓漏”經驗中,讓我印像深刻的有一件,花了好長的時間才找到漏氣的地方。

    本院NPB7200呼吸器吐氣過濾器(消耗品)目前採購時沒有指定廠牌,採公開招標議價,所以就有一些台製吐氣過濾器參與議價,但必須經過試用合格。此次購入之過濾器在接頭處與原廠有些許的差異,短期使用沒有任何的差別,經過一段時間會造成接頭處管徑疲乏造成漏氣,目前已全院停止使用在7200呼吸器上。

    吐氣過濾器

    • 白色為原廠吐氣過濾器
    • 藍色為台製吐氣過濾器
    • Silicon接頭

    發佈日期:2008/05/13

    (建立者:勞寬)

  • 醫電設備電磁相容導論及干擾防制管理策略-陳金德、錢嘉宏、陳博光
    複製連結

    前言

    台大醫院李源德院長與諸位副院長積極推動資訊與通訊技術之整合應用,以及供電系統之自動監控,將可提升醫院服務品質與形象,創造競爭優勢,建立完善經營典範。

    醫學工程室陳博光教授兼主任有鑑於醫院作業環境屬於人力與設備密集之區域,且很多醫電設備用於維持病患生命及量測與監視重要生命現象;因此,為能發揮無線電通訊設備之最大效益與便利之外,亦能兼顧其使用安全性,有必要整理並評估電磁干擾(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對醫院作業環境所可能引起之影響與效應,作為院方決策參考,並採取適當規劃設計方案與管制措施,以減少不可預期性之事故發生。醫療作業環境中有許多不同型式之電磁輻射產生源,諸如高壓配電站、馬達、廣播電台、無線電通訊設備、電腦設備、醫電設備等,其頻率範圍可從極低頻至超高頻(30 MHz~3 GHz)範圍。醫電設備不得被外來電磁雜訊所干擾,影響其正常運作功能,同時本身也不得成為一電磁雜訊輻射干擾源,因此,醫電設備如何消除或免於電磁輻射干擾,近年來已經成為醫療作業環境中確保醫電設備之安全性所關切的問題。

    本「醫電設備電磁相容導論及干擾防制管理策略」共整理問答集 60 題,區分為 9 個章節,著重於無線電通訊設備(尤其是行動電話)對醫電設備之電磁干擾評估與醫院應採取之適當管制策略,以及電磁場人體暴露量限制值規定與基準之整理,並列舉 230 餘篇論文報告,提供有興趣者參考。

    非游離電磁輻射波會對人體組織產生電刺激、熱生(Thermal)與非熱生效應,長期暴露於中低功率電磁波之職業工作人員或一般人員,是否與心律異常、幼兒白血病、幼兒淋巴瘤、腦瘤、乳癌、異常懷孕結果(自發性流產與畸胎)、精虫數量減少、異常行為(如自殺或沮喪)之引起(Cause)或促進(Promote)有相關,尚未有足夠具有驗證性之科學與實驗資料來判斷確實有或多少暴露強度(劑量)才算危險因子或沒有。目前國外正從流行病學、數學模型與工程模擬、數據量測、組織細胞之離子流與基因觀點,及動物實驗進行大規模研究,謹整理約 70 篇有關論文供參考。

    詳細內容(PDF)

    發佈日期:2008/07/30

    (建立者:勞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