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經驗分享

檢索結果:4 檢索詞:
  • 導致皮膚意外傷害之可能原因
    複製連結

    皮膚與皮下組織是身體熱量的絕緣體,阻絕大量電流流經身體內部的保護體,亦為隔離身體內部直接暴露於外界微生物與病毒感染的隔離體,因此在臨床上檢查與治療程序中,應儘量避免皮膚組織被傷害與破壞,以增強或保持病患對病症或環境之抵抗力。

    以下玆列舉可能導致皮膚意外傷害之原因,以供參考。

    1. 電因性
      (1)射頻電磁場
      1. 電刀裝置
      2. 核磁共振裝置磁場線圈

    (2)直流

    1. 電池
    2. 心臟節律器
    3. 神經肌肉刺激器
    4. 線路連續監視器

    (3)60Hz交流線電壓

    1. 熱因性
      (1)直接接觸
      1. 熱墊
      2. 透熱治療裝置
      3. 電燒灼器
      4. 低溫治療裝置
      5. 無潤滑之手術用鑽柄
      6. 熱針
      7. Flash-sterilized手術用儀器裝置

    (2)輻射

    1. 輻射保溫器
    2. 高溫治療裝置
    3. 檢查及手術用燈
    4. 光纖光源線
    5. 雷射光

    (3)發熱化學反應

    1. 鋁電極之消毒液(Merthiolate)

     

    1. 化學性 
      (1)抗感染劑(Povidone-iodine)塗敷液
      (2)氧化乙烯(EtO)
      (3)電鍍不適當之ECG電極,其會與導電膠反應
       
    2. 機械性
      (1)接觸高壓超過二至三小時以上,若接觸壓力愈高,則臨界時間愈短
      1. 定位
      2. 支持
      3. 綁縛
      4. 束挾

    (2)氣動式止血器
    (3)緊黏之電極黏著劑
     

    1. 藥物不良反應
      (1)抗凝性化合物(Warfarin)治療a.Coumadin
      (2)Bicillin(PenicillinG)動脈內注射
      (3)導管部位之藥物滲透
      (4)巴比特酸鹽(Barbiturate)高劑量注射
       
    2. 生理/醫療性
      (1)過敏反應
      1. 黏著劑
      2. 電極導電膠
      3. 塗膏
      4. 皮膚塗敷液

    (2)皮膚發育不全(新生兒)
    (3)慢性凍瘡
    (4)嬰兒壞死性皮膚炎
    (5)圓盤狀紅斑性狼瘡或Hodgkin氏病之續發性病害
    (6)硬化性與萎縮性苔癬
    (7)網狀青斑
    (8)持發性網狀青斑
    (9)暴發性紫瘢病
    (10)壞死性肌膜炎
    (11)缺血性病害

    1. 週邊血管疾病
    2. 糖尿病
    3. 冷凝球蛋白血
    4. 動脈粥樣斑血栓(Biue-toe症候群)
    5. Anterior-compartment症候群

    發佈日期:2008/05/12

    (建立者:勞寬)

  • 手術病患身上起火時之緊急處理程序
    複製連結

    由於病患身上具有可燃物質,如頭髮、腸胃道氣體(甲烷)、醚、丙酮、皮膚塗敷液、噴霧黏著劑、過酊劑(Thimerol、Chlorhexidine)、拭血布、紗帶、貼著用膠帶等,或穿著有罩單、襯衣、頭巾、面罩、鞋罩等亞麻製品,或身上塗有油膏、柯囉啶(Collodion)、凡士林油、安息香(Benzoin)、噴霧劑、石蠟、白蠟等,在富有氧氣、笑氣、可燃性麻醉劑等助燃劑環境下,因電刀裝置、熱板及咖啡壺、電燒灼器、其他電氣設備、手術用雷射裝置、靜電火花放電、光纖光源器、熾熱火花等引燃熱源給予熱量時,會在病患身上起火,將會嚴重影響手術程序之進行,甚會對病患產生不可逆之灼傷或死亡。萬一病患身上起火時,應施行下列緊急處理程序,以減少事故之嚴重性。

    1. 小火
      將小火用手拍滅或用不易燃物件蓋滅,或將病人身上起燃物移開撲滅。
       
    2. 大火
      (1) 關掉連接病人的呼吸氣體流量。

      (2) 移開病人身上起燃物
      1. 另一工作人員馬上撲滅起燃物。
      2. 需要時,使用滅火器連病人一起噴灑以滅火。

    (3) 病人照護病人重新開使人工通氣。控制出血。

    1. 如煙霧或火勢會威脅到房間安全,應撤離病人。
    2. 檢查病人受傷部位並予以適當治療。

    (4) 如無法迅速控制狀況,應馬上告知其他開刀房工作人員 及消防隊,已有火災發生。

    1. 隔離房間以封鎖煙霧和火勢的蔓延。

     

    1. 最後,將相關物件和設備留置,以供調查。

    發佈日期:2008/05/13

    (建立者:勞寬)

  • 手術病人呼吸道(Airway)起火時之緊急處理程序
    複製連結

    呼吸氣路、面罩、氣道、氣管內導管一有起火的開始徵候時,應馬上並迅速地依下列程序處理:

    1. 分離連接到病人氣管導管的呼吸氣路。
      (1) 同時切斷用來支撐病人導管的引導管及環扣物。
       
    2. 拔離氣管導管,以減少熱源及化學傷害。
      (1)另一人員將之沉浸在裝有水或食鹽水的容器中,或用濕布以撲滅火勢,切忌使用酒精或其他可燃液體。
      (2)拔離呼吸道中之保護氣囊物件及任何尚在冒煙的燃燒導管部份。
       
    3. 病人照護
      (1)重新裝好呼吸道管路,給予新鮮空氣,直至確定呼吸道中已無燃燒物殘留時,再給予100%的氧氣。
      (2)檢查病人呼吸道受傷程度並給予適當治療。
       
    4. 最後,將相關物件和設備留置,以供調查。

    發佈日期:2008/05/13

    (建立者:勞寬)

  • 開刀房之麻醉風險-吳玉洺
    複製連結

    在醫院中對病人存在許多高風險性的療程,而開刀房為其中風險最高者之一, 因為一旦病人被送入開刀房中進行手術其存在的風險因子從麻醉開始,開刀過程到恢復室及術後癒合無所不在,舉凡藥物控制,感染因素等均可能會對病人產生致命的傷害。麻醉風險控制主要針對麻醉過程工作人員與設備間之交互關係對病人之影響,其中對病人之影響最重要者為護理工作人員對設備之熟悉與監視設備之配置情形,工作人員充份瞭解儀器之特性,完整的監視器配置再加上熟練的作業技術為對病人安全最大的保障。

    環境及人員因數:

    1. 操作者對設備的熟悉程度
      (1) 製做中文使用手冊
      (2) 設備上之英文標示應改為中文
      (3) 製做教學錄影帶定期再教育 
       
    2. 適當的配置監視器
      (1) Pulse Oximetry
      (2) CO2 / N2O / AA Respiratory monitor
      (3) EKG NIBP IBP Monitor
      (4) 總和式生理監視器 

    工作習慣:

    1. 使用前依Check Procedure 檢查設備 
       
    2. 使用中
      (1)病人要上麻醉前須針對個別病人生理狀態重新設定設備上參數
      (2)如監視器上顯示參數有異應檢查病人而非懷疑設備有問題 
       
    3. 使用後將設備參數歸零 
       

    問題點:目前大部份麻醉機均為半封閉或封閉式系統,CO2 吸收器之重覆使用是否會造成交互感染值得研究。

    發佈日期:2008/05/13

    (建立者:勞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