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蕭自佑醫師-醫療資訊

Q&A

  1. 人體如何發出聲音?
    人體經由吸氣肌肉的用力將空氣吸入胸腔內,再經由吸、呼氣的肌肉共同合作在胸腔內產生穩定的氣壓,使氣流平順的通過聲門、帶動聲帶的振動。聲帶的振動切割了氣流產生了疏密波,這是人體重要的聲音來源。聲門產生的聲波經過聲道的共振和聲道產生的聲波一併由口或鼻發射出體外,即完成了我們所謂的發聲動作,利用發出來的聲音我們可以說話、唱歌或哭笑呻吟等表達我們的情感和思想。
     
  2. 聲音為何會沙啞?
    人所發出來的聲音品質,主要決定於聲帶黏膜振動所產生的聲波。此聲波的規律性和高頻率的雜音夾於其中的份量多寡,關係著聲音是否好聽或沙啞。所以任何會影響聲帶黏膜的平整性,增加聲帶黏膜的黏稠度,和使聲帶黏膜產生不規則波動的因素,都是可能導致聲音沙啞的原因。其中包括急性發炎、急慢性聲帶傷害或聲帶腫瘤等都可能出現聲音沙啞的症狀。
     
  3. 什麼是聲帶息肉、聲帶結節(長繭)?
    當聲帶快速振動時,聲帶的上皮及黏膜下組織會因此而受到損傷,這些損傷在正常狀態下會經由組織的新陳代謝和自我修護而恢復健康。若是聲帶的組織所受的損傷,沒有足夠的休息使它完全恢復,而讓損害累積至某一程度,在聲帶振動振幅最大之位置上就會有水腫及上皮增生的現象,這就是聲帶結節、俗稱長繭。若是聲帶受到急性的損傷程度太大,超過組織的自然修護能力,則組織可能會出現不正常的增生而形成聲帶息肉。聲帶的結節和息肉的形成機轉常在同一病人的聲帶上反覆出現、而最終導致聲帶的黏膜不良於振動,而發生音聲障礙。
     
  4. 如何減少聲帶受傷害的機會?
    聲帶在高速振動中不可避免的有許多受傷的機會,也因此可能導致聲帶黏膜組織生物力學特性的改變,產生音聲障礙。所以平常在使用聲帶時就要隨時注意避免對喉部產生擠壓的動作,以聲帶最不緊張的方式下產生振動,並且善用人體的共鳴腔來加強聲音之強度,達到我們生活工作上所需之音聲,避免聲帶組織的損傷。要做到這種境界其實不難,簡單的要領請參照”日常音聲保健方法及適當的發聲方式”專欄。
     
  5. 聲帶會不會長癌症,又如何早期診斷?
    身體各器官都可能因為不同因素的影響而出現癌細胞,聲帶也不例外。聲帶的癌症主要出現於表皮細胞,最重要的致癌因素是抽煙;男性的病例比女性多約10倍。聲帶的癌症早期的症狀並不明顯,通常只有音聲品質的改變而已。所以若有音聲品質改變的症狀超過兩星期以上不見改善的情況就應請喉科醫師檢查聲帶。聲帶癌症並不是絕症,只要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絕大部份的病人都可以痊癒,而且保有幾乎正常功能的喉部。
     
  6. 音聲醫學是什麼?
    音聲醫學是一門新興科技整合的醫學分科,它是融合了喉科學、語言病理學、語音學及聲樂學等各領域的研究而發展出的獨特內容。在醫學的解剖、生理病理學的基礎上找出音聲疾病的致病原因,以便加以治療。也因為探討發聲的生理,因而可以提供預防音聲疾病的方法。更積極的是利用所闡明的解剖生理知識,發展出合理的訓練方式,能充份發揮個人之音聲天賦,而且延長音聲的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