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家醫部劉文俊
本部特色
- 主治醫師認真教學,住院醫師品質優,教學質量一流。
- 堅持家庭醫學核心價值,多元發展符合時代所需的醫療保健模式。
- 家庭醫學、安寧緩和醫療、老年醫學與社區醫學相關訓練場所皆完備。
- 與本部訓練完成畢業生互動良好,攜手合作建構台灣最佳醫療體系,創造良好醫療環境。
功能性分科
- 家庭醫業科:門診、綜合病房、社區醫療單位、醫業管理、家庭醫師制度推動專案小組
- 行為醫學科:問診技巧、醫病關係、心理衡鑑與諮商
- 社區醫學科:社區醫學訓練、社區醫療體系推廣中心、老年醫學門診、居家照護、護理之家
- 緩和醫療科:病房、門診、居家照護、共同照護網
- 預防保健科:門診體檢、戒菸門診、減重門診、婚前諮詢、成人健檢、學生體健檢、婦女保健門診、特殊健檢及員工體 檢、衛生教育、旅遊醫學與國際預防接種
服務
- 門診服務:平均每天上午開設一般門診、教學診、特別門診共14診。
- 病房服務:急性病房19床,每個月由兩名主治醫師輪流負責,每人負責9-10床。緩和醫療病房17床,每月由二名固定主治醫師,兩名輪流主治醫師負責。每個病房有一名負責行政及健保申覆的主治醫師。
- 諮詢服務:如減重門診、戒菸門診、婦女保健門診、心理諮商與衡鑑門診、緩和醫療門診、老年醫學門診、青少年門診、旅遊醫學門診等,各由主治醫師負責。
- 其他醫療服務:支援健康管理中心醫療業務、本院員工體檢、預防保健、輻射屋住戶健康檢查、台灣大學教職員工生體檢、暑期學生醫療服務、校內、外活動醫療支援等。
學生教學
- 衛生保健:通識教育課程(包括遠距教學)
- 家庭、社會與醫療:醫學系五年級
- 家庭醫學及實習:醫學系六年級
臨床訓練
訓練目的:
- 訓練以從事社區醫療保健為職志的專業醫師。
- 培養社區醫療保健教學及研究人才。
- 建立及發展家庭醫業相關專科制度,因應民眾需求。
訓練內容:
第1~3年住院醫師
- 內科:4~8個月,分配至病房。
- 小兒科:3~5個月,分配至門診、病房。
- 婦產科:2~4個月,分配至病房、產房及門診。
- 外科:1個月,分配至外科病房及門診。
- 精神科及心理衛生:2~3個月分配於精神科門診、病房和兒童心理衛生中心。
- 急診醫學科:2~3個月,包含內、外、兒科急診。
- 選修科:至少8個月。至少完成一項家庭醫業研究。
- 家庭醫學門診:每週1~3個半天。
- 家庭醫學科:至少3個月
(1)家庭醫學病房照顧:急性病房及緩和醫療病房。
(2)負責家庭醫學門診業務協調和管理。
(3)協助家庭醫學科教學和行政管理。
(4)負責急診、值班和照會。
(5)心理輔導諮商訓練。
- 社區醫學:2~8個月,分派至基層醫療單位如雲林分院、新竹分院、北護分院、金山衛生所。
- 耳鼻喉科:1個月,分配至門診、病房。
- 皮膚科:1個月,分配至門診。
- 復健科:1個月,分配至門診、病房。
第四年以上住院醫師訓練
- 經甄選後錄取,每年4-6名,視任務需要再延一年。
- 家庭醫業與社區醫學:督導家庭醫業及社區醫學各項行政與教學活動。
- 安寧緩和醫學:2-3個月,主持緩和醫療病房之醫療業務、行政管理及教學研究。
- 老年醫學:神經、精神、及復健相關之老年醫學訓練至少各1個月,老年醫學訓練單位急性病房3個月,長期照護(含機構式與非機構式)3個月。訓練期間應接受至少半年(每週至少一次)之老年醫學訓練單位的門診訓練。
- 醫學教育與行為醫學:從事醫學教育,並學習醫療面談、身心衡鑑與諮商專業。
- 家庭醫學門診:每週三個半天。
臨床教學活動
- 科內學術活動 包括:晨會、臨床個案討論會、死亡及併發症討論會、迴診;醫學雜誌討論會或研究討論會;相關之專題演講及特殊的醫學專業知識課程;學會活動;學術研究及論文發表等。
- 門診教學:週一至週五上下午於家庭醫學部門診討論室進行,由教學主治醫師指導所有住院醫師討論當日門診之所有個案。
- 特別門診教學:除住院醫師個人之診次外,所有專任主治醫師之門診均提供住院醫師跟診學習。包括:旅遊醫學特別門診、減重諮詢特別門診、安寧緩和特別門診、身心壓力特別門診、戒菸特別門診、老年特別門診、婦女保健特別門診、青少年特別門診等。
- 住診教學:本部專責之急性病房、安寧病房均提供住院醫師住診教學,每日至少兩個小時。
- 晨會:每日舉辦一小時,內容包括病房病案、醫藥新知、文獻討論、專業倫理、病人安全、醫病溝通、實證醫學、感染控制及家庭醫學核心知識等。
- 醫護討論會:每個月一次中午12:00~13:00在家庭醫學科病房舉行,以醫師和護理師為主,討論醫護合作及居家照顧業務之推展情形,必要時隨時召開。
- 家庭醫學科會:每週五下午17:00~18:00在家庭醫學科病房討論室舉行,以全體專兼任醫師以及住院醫師為主,討論家庭醫學核心課程、醫學新知等。演講內容皆會錄製影音檔,放置至科部之內部教學網站,以供無法前來參加之同仁在線上學習。
- 家庭醫學門診錄影帶討論教學:以門診閉路電視錄製住院醫師診療過程,並由主治醫師指導,檢討如何改進問診技巧及正確的診斷,每年舉辦二次。
- OSCE教學:每年度舉行四次教案準備會議及兩次測驗。測驗於周六下午在教學部臨床技能中心舉行,由第三年住院醫師擔任考官,第一年住院醫師擔任受測者,並由主治醫師以及資深住院醫師指導與檢討。
- 周全性老年評估個案討論會:每週一次,與老年醫學部共同舉辦跨專科、跨領域之多團隊會議。
- 醫學倫理討論會:每月一次,討論各種臨床遭遇到的醫學倫理議題。
- 緩和醫療遠距視訊院際討論會:每月舉辦兩次,透過視訊及線上會議與全國安寧病房共同進行個案報告及討論。
- 社區醫療群討論會:每月舉辦一次。與基層醫師討論社區個案轉診醫學中心後的後續追蹤治療與雙向轉診之實務應用,並進行臨床個案分析與臨床問題文獻回顧。
- 住院醫師研究法核心課程:每年舉辦約10堂課,講授研究方法與臨床心得,並協助住院醫師進行研究及成果發表。
- 門診衛教:由專任主治醫師指導住院醫師,每月於家庭醫學部門診提供一次候診民眾衛教。
- 基層醫師繼續教育課程:每年二期,每期15堂課,提供基層開業醫師在職進修,本部住院醫師亦須參加。
- 素養反思小組:每月一次,將臨床經驗與反思加以結合,讓參與的住院醫師彼此分享醫病互動的故事與對醫療事件的反思,透過情感、心智上的體驗,以及心靈、精神上的對話,對自身的感受進行探索,對臨床經驗賦予自己的意義,對「自我的內在」以及「療癒的本質」產生更清楚的概念,啟發出關懷、同理的態度,激發出行醫的使命感及認同感,也使個人獲得專業上的成長。
- 其他:不定期舉辦之臨床、研究或個人成長課程或會議。
- 住院醫師於受訓期間至少參與或發表一項與家庭醫師有關之流行病學、行為科學、衛生教育、執業管理、及常見疾病之臨床研究;或參與研究方法與醫學資訊學訓練。
- 資深住院醫師督導資淺住院醫師、PGY或醫學生之教學訓練。
- 住院醫師讀書會:每月舉行一次旅遊醫學讀書會、每二至三週舉行一次老年醫學讀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