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影片來自台灣皮質醛酮症學會, 網址: 台灣皮質醛酮症學會 - 相關影片 (google.com),已獲授權撥放。
原發性高醛固酮症簡介
醛固酮是一種重要的荷爾蒙,負責維持血壓的平衡。
大多數的高血壓是「原發性高血壓」找不到具體的病因,可能跟基因、生活型態有關。
另一種「續發性高血壓」,可能是特定身體狀況、疾病、或使用藥物所導致。例如腎功能不良、甲狀腺亢進或使用類固醇, 其中續發性高血壓中最常見的是「原發性高醛固酮症」。
如果好好治療「原發性高醛固酮症」,它所導致的高血壓是有機會被治癒的,不用終身吃藥!
腎上腺分成內外兩層,內層叫髓質,外層叫皮質。
腎上腺皮質會分泌多種賀爾蒙,包括雄性素、皮質醇與醛固酮。
醛固酮是一種重要的荷爾蒙,負責維持血壓的平衡, 會作用在腎臟,讓腎臟留住鈉離子、排掉鉀離子, 而鈉離子留在體內,水分也會隨之留下。
另外,醛固酮也會作用在其他器官例如使血管收縮,而血壓隨之升高,所以醛固酮會讓體內的鉀降低、血壓升高、鈉升高。
在健康人體內,醛固酮會和其他機制一起維持著離子與血壓穩定。不過,若有腎上腺皮質異常增生,或是有腫瘤影響,會讓醛固酮分泌增加。
「原發性高醛固酮症」容易發生在30-50歲的青壯年族群,造成了典型的三大特徵:高血壓、低血鉀、年輕人。
治療方式:
首先,30%-40%的原發性高醛固酮症由分泌醛固酮的腫瘤引起,只要手術切除腎上腺腫瘤,就可以解決病因,也有機會能成功根治高血壓。
另外,60%-70%的原發性高醛固酮症是由於兩側腎上腺皮質異常增生,使用針對醛固酮的藥物治療。
如果是 40 歲以下、藥物治療無效、合併血鉀過低的高血壓病人、或是以下特定族群: 1.自己或一等親有早期目標器官傷害, 2. 有腎上腺腫瘤, 3.有睡眠呼吸中止症, 4.心房顫動, 5.焦慮, 都可以和你的醫師討論,是否有原發性高醛固酮症的可能性。
診斷原發性高醛固酮症並適當治療,不僅有機會完治高血壓,也有機會降低焦慮及憂鬱、保護心血管與腎臟,並避免骨質疏鬆與代謝症候群,可以說是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