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震波治療

體外震波治療是一種非侵入性的治療方式,針對慢性肌腱或韌帶疾病給予高能量震波,期待促使微血管新生,達到組織再生及修復,舒緩症狀。

適應症

足底筋膜炎、肱上踝炎(網球肘)、肩鈣化性或非鈣化性肌腱炎

可能發生的併發症

以下所列的風險已被認定,但是仍然可能有一些發生機率極小,醫師無法預期的風險未列出。若病人及家屬有疑問,請務必向負責主治醫師提出,並與其討論。

  1. 震波治療後少數病患會發生局部疼痛、紅腫與淤青現象,這情形通常是暫時的,但少數病患也可能持續數日。
  2. 曾有肱骨頭壞死病例報告。

禁忌患者

骨髓炎患者、患處急性發炎、年齡未滿十八歲(孩童與青少年)、有凝血疾病或服用抗凝血藥物者、孕婦、治療部位有開放性傷口者。

治療程序

治療時,治療部位皮膚需暴露在外,每次治療約15-20 分鐘,過程中會有些許疼痛,隨著治療時間疼痛會漸漸減輕,每週一次,一個療程需接受兩至三次治療。

治療後應注意事項

  1. 請依照醫師約定門診時間,定期返回門診追蹤。
  2. 治療後偶有些許不適(例如:紅、腫、疼痛),請冰敷15-20 分鐘,若疼痛難忍時可服用非消炎性止痛藥物。
  3. 治療後,疼痛並不會立刻消失,但會逐漸改善,如無特別疼痛,不需服用止痛藥物。
  4. 震波治療百分之六十以上,於第一次療程時(兩至三次震波治療),即有相當明顯的改善,若因個人體質或生活習慣導致無明顯療效,可於門診與醫生討論是否需加上其他調整或進行第二次療程。
  5. 治療後組織需要時間恢復與再生,因此治療後四至六週內應避免劇烈運動、調整日常會造成傷害的習慣動作、多加休息,保持耐心,以等待組織復原與症狀的消失。

此治療項目為自費治療項目,健保並無給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