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復健主要針對幼兒因先天或後天神經系統異常,所引起的心智或動作發展遲緩。
發展遲緩主要是由下列疾病群引起:
一、動作發展遲緩或障礙
- 腦性麻痺。
- 兒童腦傷。
- 兒童脊髓病變損傷。
- 週邊神經病變,例如臂叢神經麻痺。
- 肌肉病變,例如肌肉失養症。
- 發展性動作協調障礙/感覺統合障礙。
- 一般兒童常見骨骼肌肉問題,例如斜頸、內外八字、扁平足等。
二、語言發展遲緩或障礙
- 語言發展遲緩。
- 構音障礙。
- 其他兒童語言障礙,例如口吃。
三、全面發展遲緩
四、智能不足
五、自閉症
六、情緒行為障礙
-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
- 其他社會情緒障礙。
七、吞嚥進食障礙
八、發展遲緩高危險族群,例如:
- 早產兒。
- 身體病弱。
- 染色體基因異常。
九、學習障礙
本部針對各種兒童發展問題,可以提供完整正確的評估診斷,以及優質的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語言治療,並與心理師及社工師合作,提供完整的復健訓練及服務。
治療方式包含直接、間接治療與照顧者諮詢。依據兒童發展,在兒童遊戲與親子互動的自然情境下,利用各種不同的誘發、治療手法、設備及輔具進行發展治療、運動治療與功能訓練。並以整個家庭為中心,將治療計劃融入日常生活中;增加家長親職能力,使家長成為治療團隊中的一員。目標是希望藉由復健訓練,提升這些兒童的基本能力、生活自理、社會適應,建立其自尊自信,減少家長與社會的負擔。
服務包括:
(一)兒童物理治療
主要針對有各種發展遲緩或動作障礙的兒童,提供發展評估、發展促進訓練、功能訓練、運動治療、輔具諮詢、家長諮詢及居家訓練計劃。
(二)兒童職能治療
服務對象包括動作障礙、感覺統合障礙、自閉症、注意力缺損過動症、學習障礙、情緒行為障礙、智能障礙、其他發展遲緩兒童,以各種遊戲及活動方式,促進各方面能力發展,建立其自信與自尊、促進其自主性與獨立性,減少其生理、心理及社會功能障礙。
(三)兒童語言治療
針對兒童語言發展遲緩、構音異常、口吃、吞嚥進食障礙等問題提供評估及訓練諮商。
(四)兒童心理治療
臨床心理師可以提供完整的心理衡鑑及親職諮商,協助家長了解孩子的性格及認知發展水準,以利復健治療及教育安置之進行。並可進一步提供認知及情緒行為訓練諮商。
除了上述的基本復健治療外,本部可以提供其他服務,如下:
(一)發展遲緩兒童評估鑑定
針對0至6歲學齡前兒童,提供完整專業之定期評估鑑定,每週召開個案討論會,以確定診斷及療育方向,並提供家長內容完備的中文報告書。民國98年1月起並提供跨專業聯合評估服務,以減少家長及病童之奔波照顧。
(二)提供完整服務與社工合作,連結相關社會資源,並提供相關教育諮商及轉銜服務。
(三)特殊評估治療
針對腦性麻痺兒童常因痙攣高張力導致動作發展障礙甚或關節攣縮變形,本部可以安排步態分析以及肉毒桿菌注射/酚注射等治療。
(四)副木輔具製作—例如手部副木、足踝支架等
(五) 輔具諮商
包括行動、擺位、溝通、日常生活等方面輔具之評估諮商、設計維修及資源提供。
(六)親職教育
- 定期辦理親職教育課程
- 設立親職圖書資料庫及親職圖書櫃,提供家長參考(民國97年11月起)
- 設置布告欄,定期公布各種社會資源及親職教育資訊
- 成立家長支持團體(民國98年起)
發展遲緩幼童可以在經復健科門診、或病房醫師照會復健科醫師處方後,安排接受復健治療。
本部小兒復健由謝正宜及盧璐醫師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