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李明濱教授榮退研討會

精神醫學部主任 吳建昌 2016.01.22

  我非常榮幸,可以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的身份,跟大家說幾句話。李明濱教授榮退學術研討會的副標題是:精神科醫師的社會承擔/從心身醫學出發。走出學術象牙塔,進入社會並貢獻社會,我想這就是李教授教學、服務與研究生涯的最佳寫照。在此,我首先要簡短介紹一下李教授。之所以要簡短,就因為若是將李老師履歷中的成就一一道來,幾萬字都不夠。再接下來,我要談談我心目中的李明濱老師。 

  李教授1976年自臺灣大學醫學系畢業,在1980年開始擔任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1991年擔任台大醫學院精神科教授,自今年2月1日開始,擔任本校名譽教授及精神科兼任教授。在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服務超過40年的時間,見證了精神醫學部的歷史,且創造了精神醫學部的歷史。李明濱教授師承林憲教授,開始發展心身醫學及照會醫學,卓然獨立成一家之言。今天學術研討會的節目,是我們精神醫學部心身醫學科廖士程醫師等同仁們努力的規劃,但是礙於時間,也僅能呈現李明濱教授成就的一部分。

  李明濱教授在校內擔任過精神醫學部主任、社會醫學科主任、共同教育室主任;在校外也擔任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院長;李教授曾經領導臺灣許多重要學會及協會,是其中幾個組織的創立者,包括:臺灣精神醫學會、自殺防治學會、憂鬱症防治協會、失智症防治協會、亞洲及大洋洲醫師會聯盟會長等。李教授也曾擔任中華民國醫師公會聯合會理事長,代表爭取醫師之權益並參與擬定國家政策。最近十幾年來,親自領導衛生福利部全國自殺防治中心計畫,對於建立自殺防治的制度,降低全國自殺率,大家有目共睹。甚至每次有國家級的選舉時,李教授的全國自殺防治計畫的成果,也成為選情溫度計的一環。李明濱教授獲獎無數,在臺灣大學獲得兩次教學傑出獎,多次教學優良獎及教師社會服務獎;在校外部分,獲得第23屆醫療奉獻獎,衛生福利部之健康促進貢獻獎、衛生獎章,總統府三等景星勳章等等。其他的社會貢獻與成就,我在此無法一一列舉。我上網查了一下李明濱教授在Google的資料筆數,至少超過50頁以上的資料,李明濱老師的成就,常人難及。

  李明濱老師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是多變而精彩的,隨著不同時期跟李老師相處而有不同的感觸。

  國中時期,在圖書館借了志文出版社出版李明濱老師翻譯之「自我的掙扎」,當時著實「自我掙扎」了許久,才稍微瞭解一些卡倫荷妮的新佛洛伊德的理論,但是對於這位台大醫院精神科醫師能夠將困難的內容轉成可讀的中文,著實佩服。

  醫學系學生時期,在精神科上課時,記憶中有一群老教授,但是有一位「英俊少年郎」,走路有風,上課時強調以會談技巧瞭解每位病人的特殊性,對於以問卷協助會談「不表贊同」,認為無法真正抓到病人的問題核心。當時,我浸泡在對於老師們的景仰中,也驚奇地發現老師們彼此間勇於表達不同意見的鮮明態度。

  在精神科住院醫師訓練時期,跟李教授的接觸比較多。在桃園療養院受訓時期,李教授受邀到桃園療養院指導個案討論會,最後講評。我已經不記得當時討論個案的病情與問題,但是記得李教授發揮驚人的記憶力,將所有的人之前的評論意見進行整合,一一鋪陳(照顧到所有不同的某某人講了些什麼。。),即使看似衝突的內容,也被李教授巧妙地串連成一個豐富有趣的敘事,讓我學習到一個大師評論者的風範,至今帶領學生時,仍然受用良多。在台大精神科R1受訓時,個案討論會論及某schizophrenia個案(女兒)的家庭關係與病情照顧,李教授輕鬆揮灑,信手拈來分析個案與父親之間的各種可能的精神動力學現象,讓當時只知道開藥的我大開眼界,體悟到複雜的psychosocial現象存在於任何的個案的照顧之中,精神科醫師永遠可以扮演「有故事的人」。

  到了台大精神醫學部接受精神科照會訓練時,李教授、李宇宙醫師及曾美智醫師的三人組合的「精神動力」總是讓我期待萬分,每次報告照會個案時雖然受到老師多方檢討,但是我更期待看一場大戲:三位老師如何在「微言大義」、「嘻笑幽默」或「唇槍舌劍」之中,揭示照會個案的真正重點;記得以前在國小課本中提到「讀書就像看戲、看戲就像讀書」,照會的course劇力萬鈞,記憶深刻。尤其,李教授常常提到,從delirium個案的診斷中,我們比個案的內外科主治醫師更清楚個案的預後,需要教育他們;有時候聽完我的報告之後,李教授鼓勵我繼續追蹤,以實地觀察資料印證我們的假設,而且至少在我追蹤的個案中,我們的推估都是正確的,大大地增長了我身為精神科醫師的威風。

  李老師運用肢體及言語之藝術出神入化,講話的節奏、措辭與神色搭配,瞬間拆解病人的問題,解決當下之急,使得李教授可以在一個下午看上百個病人而面不改色,此種功力即是韋伯所稱charisma特質,即使努力想將之轉為會談指引,也少了靈動之氣,仍舊落了俗套,學生完全學不來;但是,基於精神醫學史的掛念,李教授身為國寶級學者,我非常希望將來李教授能夠拍攝一些會談的影音檔案,讓後輩們直接觀摩,成就臺灣的精神醫學史料。

  李教授的各種網絡(學術、人際、政治等等)資源豐沛,李教授巨人般開鑿了康莊大道,讓學生們順利地邁步向前;李教授在醫學倫理及自殺防治等領域經營所產生的政策成效,眾人有目共睹,我非常有幸地與李教授在這些領域有所重疊與合作,非常感念李教授提攜之恩,期待將來在李教授建置的學術及政策領域之中,能夠有更多的貢獻。撰文之時,我擔任台大醫學院精神科及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之職已有一年餘,對於李教授的依賴需求仍深,但是李教授在這段期間不斷地鼓勵加油,暢談當年他與林憲教授的互動,讓我終於「看到」「體悟」代代相傳的意義,在依賴之中逐漸獨立、在獨立之中輕輕地依賴。我相信,李教授生涯的轉進,恰是另一段精彩故事的開始,當學生的我,拭目以待。

 

楊泮池校長祝賀

陳為堅院長祝賀

朱宗信所長祝賀


研討會影片連結

心身醫學在台大_廖士程(106年1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G-4iJvZLZs&feature=youtu.be

整合式心身醫學住院模式之建立與展望_陳錫中(106年1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fkfNNZMf6A&feature=youtu.be

心身醫學社區再融入計畫之理念與推展_吳佳儀(106年1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kAlJ76BBGw&feature=youtu.be

心身醫學的實踐_廖士程(106年1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gmUsavKqiE&feature=youtu.be

精神科醫師的社會承擔:從心身醫學出發_李明濱(106年1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vClZbsHEg8&featur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