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陳為堅院長祝賀

​充滿使命感的助人者

  印象中,李明濱教授總是神采奕奕、充滿活力,隨時都有一些等著他去解決的難題、克服的任務。

留學申請曾得李P協助

  在我當醫學生時,到了高年級,我們一群對精神醫學流露出興趣的人,就常聽李宇宙醫師說起李P 的身心症門診,一些顯示他助人功力的例子。想到,在我服預官役時,就有一件事求助於李P那時,因為報考國家考試可以請公假,結果除了高考,連教育部公費留考也去報。那一年,有一個精神醫學的學門,想不到後來竟然考上。由於還在服兵役,事先也沒蒐集各校的申請資料。放榜後,只好硬著頭皮去找當時的精神科主任徐澄清教授。他不但一口答應擔任我的擔保人,願意幫我寫推薦信,還幫我張羅其他可以寫推薦信的教授。他拿起電話,打給李明濱教授,然後就要我去找李P。我去見了李P,跟他說了原委,他馬上說:「陳永興醫師剛從柏克萊回來,聽說帶回來一些申請資料。」於是,換成李P 拿起電話,連絡上陳醫師。我依指示,到了陳醫師家裡,拿到當時的第二本申請書。後來也拿到柏克萊的入學許可。雖然最後我選擇到東岸去,但是這段往事,現在回想起來,完全顯示李P 的明快風格與豐沛人脈。

全國精神疾病調查
  跟李P有較多互動,是在我回臺大任教之後。可能是在2002 年附近,李P請我去討論新一波全國精神疾病調查的可行性。當時距胡教授與葉英堃教授使用Diagnostic Interview Schedule(DIS)所做的調查,已經快二十年。我們後來決定先進行籌備工作。其中幾個大方向,一是採用Composite International DiagnosticInterview(CIDI),因此派廖士程醫師與丁德天碩士級助理到美國接受種子訪員訓練。第二,採用全國隨機抽樣,因此請了洪永泰教授擔任顧問,然後我們的工作人員在他指導下,去做實際抽樣的準備工作。這個全國精神疾病調查的計畫,後來由精神醫學會出面申請,得到衛生署的三年補助(2003-2005)。這個計畫的工作,非常的複雜,執行起來困難重重。但是不管什麼問題,每每提出來討論後,李P 就會想辦法克服。這裡舉印象比較深的一個例子。像是在計畫執行不久,李P 借調到臺北巿立療養院擔任院長。我每周開車到巿療去跟他開工作會報。那時我們已把CIDI 翻譯好,但是印出來的紙本問卷厚度相當可觀。而且我們的完訪人數目標是超過一萬人。為節省成本,一次印完較好。但是,去哪裡找到可以放一萬本問卷呢?結果,李P 的一位病人長輩,得知這個需求後,提供工廠的庫存空間,供我們存放問卷。諸如此類,光是要應付這個流行病學計畫執行上的難題,就已令我苦不堪言。李P 後來又陸陸續續投入的各種任務,像是成立自殺防治中心,擔任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難度愈來愈高,但都是開創性的專業服務工作。
  
  這一切,我想,都因為李明濱教授是一位充滿使命感、技藝高超的助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