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簡單維護的健康體適能

運動可提高體能、促進健康,也可以增加工作效率及正面情緒。醫師們也不斷告訴大家要運動,然而運動該如何執行呢?讓物理治療中心來告訴您!

運動處方

運動處方的好處多多,其中主要有三大目的:

  1. 增加體適能
  2. 降低慢性疾病危險並促進健康
  3. 確保運動執行時的安全性

運動的原則

個別化的完整運動處方須包含運動種類、強度、時間、頻率及進程。 

運動種類

建議採用大肌肉群透過規律、動態性的「有氧」運動項目。如快走、慢跑、游泳、騎腳踏車、登山、上下階梯等。這些運動不需複雜設備,可以自行調整運動內容,效果顯著。

運動強度

一般可以採用客觀的心跳數或主觀的自覺用力係數來做界定。心跳愈快、自覺愈出力則運動強度較高。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以運動達最大心跳(220-年齡)之65%~80%,或自覺有點喘又不會很喘,且仍可講話的程度,作為適當的運動強度。

運動時間

每次運動持續時間最好達20~60 分鐘,至少要20 分鐘以上,對心肺耐力的促進較有益。若無法一次完成長時間,每次10 分鐘的短時間運動,一天累積至30 分鐘也有同樣效果。每次運動前後仍須包含5~10 分鐘熱身與緩和運動,如行走、伸展操等,可提升運動效果,避免運動傷害。

運動頻率

建議每週運動頻率為3~5 次,效果最好。對於體能下降較多者,每週兩次就會有心肺耐力的進步。

運動進程

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需根據功能能力、健康狀況、年齡與喜好的活動與目標對於運動的進步情形有所調整。一般而言可分為初始階段、進步階段、維持階段:

初始階段:前四週在建立運動習慣,最大心跳的65~70%,以每週三次,每次15~20 分鐘開始。
進步階段:第五週到半年,繼續增加運動強度與時間。訓練強度由最大心跳的70%逐步增加到85 %,每週增加至5 次,每次35~40 分鐘。
維持階段:半年後運動達到目標,改採變化運動型態或增加趣味,可幫助自己維持良好運動習慣。


慢性疾病之運動

針對不同慢性疾病,運動時有些差異及特別需要注意之處。


糖尿病

運動能有效控制血糖,並可改善血脂、降低血壓、體重控制、增加身體活動能力。運動處方的建議與一般性無太大差異,採用最大心跳的65~80%,每週3~4 次,每次20~60 分鐘。但糖尿病患者運動時須特別注意:(1)三餐定時定量、規律服用藥物,(2)飯後1~2 小時再運動,(3)是否有血糖過低現象,(4)足部衛生與保健。

高血壓

高血壓患者運動訓練之一般原則為每週四次,每次30~45分鐘,強度同為最大心跳的70~85%。運動時須注意:

當運動時收縮壓³180 毫米汞柱,舒張壓³110 毫米汞柱則停止運動。
注意降高血壓藥物可能會影響心跳,因此建議改以自覺用力係數為強度指標,達有點喘又不會很喘的程度。
避免閉氣用力。


高血脂

高血脂患者運動原則每週5 次以上,每次40~60 分鐘,強度為最大心跳的70~85%,以增加熱量消耗。運動時須注意:

  1. 降血脂藥物副作用可能會造成肌肉損害。
  2. 血脂改善情況依每週熱量消耗而異,可能需數週至數月。

肺部疾病

肺部疾病患者,一般活動時較易出現呼吸困難、呼吸急促等現象,適當的運動處方則可改善呼吸困難之惡性循環。建議採行走或腳踏車訓練,若持續以上肢有氧運動可能會增加呼吸困難程度。運動處方為呼吸症狀可承受之強度,或採呼吸困難指數3~5 分(自覺中等~強烈喘)程度,持續維持10~30 分鐘,每週3~5 次。若無法持續10~30 分鐘,也可採行短時間的間歇性運動,直到呼吸症狀可負荷。

有氧運動時可配合呼吸運動訓練,利用鼻子吸氣,嘴巴採圓唇吐氣(噘嘴呼吸),吸吐時間比約為1:2(如圖)。運動過程中亦須監測血氧濃度,以了解整體運動狀況。

呼吸運動訓練

肥胖
肥胖患者運動目標最主要在達成長期體重控制,強度由最大心跳的60%開始,逐步增加為最大心跳的85%。頻率為每週5~7 次,每次45~60 分鐘,而要達到減重效果,每週身體活動須超過2000大卡。運動時須注意:

肥胖患者會增加骨骼受傷之風險,因此開始時運動強度應低於一般建議之原則。
運動時可能有體溫過高之情況。
運動設備需隨患者體型調整。
身體活動是長期體重維持最好的方法及預測因子。


減重原則

長期減重的目標為減少體重的5~10%,同時合併飲食方法,減少脂類攝取,低於每日能量來源的30%,注意蔬果、蛋白質脂攝取。

小叮嚀

每個人體能狀況不同,建議依照您的物理治療師所給予的個別化運動處方執行,若有任何問題,也歡迎與我們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