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年份 | 2024 |
---|---|
出刊月份 | 12月 |
季刊期別 | 4 |
文章標題 | 民眾參加研究的認知與態度調查 |
文章內文 | 民眾參加研究的認知與態度調查
文 / 臺大醫院受試者保護中心 陳瑾玉、陳怡安、黃麟婷、高嘉宏PDF下載
壹、前言醫療的進步能促進民眾的健康與福祉,但醫療的進步有賴於民眾參與研究。而民眾是否願意參與研究,則關係到對於臨床研究的了解與態度。檢索期刊文獻,國內僅有少數幾篇調查民眾參與研究的認知與態度的實證研究[1, 2, 3]。例如:數年前的公民調查顯示,民眾對於參與研究多數抱持正向態度[1],例如病友願意參加研究的比例為74%,而一般民眾願意參加研究的比例為68%。本調查之目的為瞭解在臺大醫院出入之病友及民眾,對於參與臨床研究的認知及態度,以及對於醫院受試者保護工作的觀感。 貳、材料與方法我們設計13題匿名問卷。調查人員為臺大醫院受試者保護中心人員,該等人員主要負責受試者保護的行政工作,不屬於臨床研究社群。收案地點為該院內科、外科門診等候區域、健康教育中心、東址1樓大廳等。先由調查人員個別向成年受訪者(可能為民眾或病友)說明問卷內容,經其口頭同意後,開始填寫問卷,並於填寫完成後回收問卷。 本調查經臺大醫院研究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取得免審證明。我們未收集填答者的年齡、性別、教育程度等基本資料,故沒有相關的差異作分析,以及為了尊重受訪者是否接受攀談或不想被打擾的意願,故難以統計拒訪率。 參、結果於2023年11至12月執行,有效問卷共201份。結果如下: 一、 以往參加研究的經驗與本次來院之身份: (一)回答「是否曾參加過臺大醫院的研究」,66% (133人)沒參加過,29% (59人)參加過,5% (9人)不記得。 二、 對於參加研究的態度: (一)對於「如果您的主治醫師邀請您參加一個風險不高的研究,您是否願意參加」,62% (125人)願意參加,38% (76人)不願意或不確定。 三、 受訪者對受試者保護和臨床研究的認知,逐題分析如下表1: 將前述認知題型進行差異分析,可發現下列統計上的顯著差異,詳表2、表3: (一)有參加過該院研究的民眾,相較於沒有參加過的民眾,前者對於下列的受試者權益更了解,例如:可自由決定是否參加研究,並可隨時要求退出。拒絕參加研究,並不會影響您的任何醫療權益。研究計畫要先經過獨立的審查程序,以確認符合倫理、法規及科學。臺大醫院研究倫理委員會專門在審查研究計畫等。 另外,對於「臺大醫院的研究與受試者保護,您有什麼建議或分享?」,12人(6%)有表示意見,例如「感謝醫院相關單位建立的完善機制」、「辛苦了」、「謝謝」、「可以更多宣導,讓民眾了解相關知識」、「研究也是很有意義的,希望未來還能參加研究計畫」等。 肆、討論本調查顯示前往臺大醫院的民眾或病友,對於臨床研究多數存有正向觀感。例如:對於主治醫師邀請參加風險不高的研究,過半數表達願意參加。而且極高比例的受訪者,認同醫學研究有助於醫療進步,促進民眾健康;而個人身為社會的一分子,參加研究可為社會盡一份心力。實際上亦有相當比例的受訪者曾有參加臨床研究的經驗。據此可以合理推論,民眾對於臨床研究並非只存有白老鼠的負面觀感。 再者,研究人員召募潛在受試者或受訪者時,可參考本調查結果,執行告知同意。例如:對於沒有參加過臨床研究的民眾,可提供更多的資訊,使其更瞭解受試者的權益。例如:可自由決定是否參加研究,並可隨時要求退出。如果拒絕參加,並不會影響醫療權益。研究計畫要先經過獨立的審查程序,以確認符合倫理、法規及科學等。也可多加說明研究機構保護受試者的措施與相關單位,使受試者了解在研究團隊之外,研究機構還提供了中立的諮詢與申訴的管道。
參考文獻1. 林國明、雷文玫:人體檢體研究的公民審議:生技醫藥國家型科技計畫ELSI辦公室成果報告。健康世界,2017。 2. Fu HF, Lin CC, Ho HN, Chen IA: A Survey of Clinical Trial Subjects’ Understanding on the Informed Consent. Formosan J. Medicine 2015;19(3):226-232. 3. 吳明姿:癌症病人對臨床試驗之認知、態度與決策行為意向之探討。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護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