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星月交流會紀實
成人復健 - 臺大醫院復健部陳冠誠醫師
心衰竭復健、肩部疼痛、乳癌復健、中風後吞嚥障礙、重症復健與骨折復健等是常見的轉診診斷案例,然而,病人接受復健且具積極復健潛能是接受復健治療的先決條件,其包含:1.要對復健有基本認知、學習能力與意願、2.具有至少於一小時的復健足夠體力、3.能主動參與復健治療計畫、4.經復健有進步的可能性。當院所協助病人轉診就醫時,轉診建議可記載於轉診單上,但不要向病人說明轉診就醫是安排做哪種檢查、藥物注射或開立某種止痛藥物等目的,以便接受轉診的後線醫師可以比較容易和病家溝通,提供病人客觀的處置建議。復健科常見疾病有神經復健、心肺復健、癌症復健、肌肉骨骼疾患與疼痛及小兒復健(非本次演講內容),分述如下:
- 神經復健中常見的病症有中樞神經疾病、脊隨疾病、周邊神經疾病、肌肉疾病、急性或慢性疼痛症、以及其他與神經疾病相關病變如椎間軟骨突出症等,可由肌電圖與神經傳導檢查發現受損的功能(如移位、生活自主、語言溝通、吞嚥、大小便),利用肌電訊號來控制機械協助上下肢復健,並模擬生活環境,協助回歸自主生活。
- 肌肉骨骼疾患與疼痛復健是藉由神經肌肉骨骼軟組織超音波檢查精準診斷疼痛病因,運用震波治療、動態手腕與手指副木、義肢與輔具等使肢體組織患部漸進式修復。
- 心肺復健對象有冠心症、心肌梗塞、周邊動脈阻塞、肺臟移植等病患,分成急性住院期、復健門診期、與維持期等三階段協助病患在安全監控下進行心臟與胸腔復健,恢復到居家和工作上的日常所需運動強度。
- 癌症復健則依照癌症病程分成診斷治療、追蹤、復發、妥協與安寧緩和等時期,隨疾病進展提供不同程度的復健,以達到身體功能的預防、恢復、支持與安寧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