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2021年6月星月演講紀實(二):兒童社區型肺炎,兼談新冠肺炎與疫苗

前往_星月通訊季刊

2021年6月星月演講紀實(二):兒童社區型肺炎,兼談新冠肺炎與疫苗

(講者:臺大醫院小兒部呂俊毅醫師)

 

兒童社區型肺炎

       兒童常見急診轉診問題為發燒,而引起發燒的原因大多為呼吸道感染,其中最重要的是肺炎。兒童呼吸道感染大多數是病毒造成,少部分是細菌引起。感染的路徑通常以喉嚨先受到影響,喉嚨發炎最重要的細菌感染是A型鏈球菌。兒童呼吸道其他部位常見之細菌感染則以肺炎鏈球菌為主,但是隨著肺炎鏈球菌疫苗使用,兒童社區型肺炎鏈球菌感染已經減少,取而代之的是Atypical pneumonia,如黴漿菌等。過去早期的研究可以發現,很多兒童肺炎是病毒造成,例如RSV、Influenza、adenovirus等。因此要避免過度的抗生素使用才不會造成細菌抗藥性增加。

 

       兒童社區型肺炎和成人不同的差異在於,致病因是與年齡是相關,如剛出生的新生兒肺炎大多受到母親產道細菌感染,如腸內菌及B型鏈球菌;兩、三個月大的嬰兒因為逐漸跟環境、成人開始有接觸,肺部常見細菌感染就轉變成為肺炎鏈球菌、H. influenzae等;再大一點的兒童就比較多非典型性細菌的感染,例如黴漿菌(Mycoplasma pneumoniae),也有披衣菌(Chlamydia pneumoniae)等;5歲以上的兒童常見社區型肺炎感染菌種為肺炎鏈球菌及黴漿菌。

 

       臺灣從2006年開始引進7價的肺炎鏈球菌疫苗(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 PCV),過去引起嚴重的肺炎鏈球菌多在2-5歲的年齡層,PCV引進後7種血清型的感染慢慢地減少,但是因新興血清型19A感染增加的速度驚人,甚至超過疫苗施打預防掉的7種血清型感染的減少速度,因此臺灣再度引進13價的PCV,並在2013~2014年採取catch-up的施打政策,先施打發生率最高2-5歲的小孩,到2015年才回歸目前正常的嬰兒施打政策。在13價疫苗的施打下,肺炎鏈球菌感染的總數有減少,但並沒有完全消失。目前新興血清型以15為主,所以市面上還有15價跟20價的肺炎鏈球菌疫苗正在進行臨床試驗,在未來仍是值得關注的。

 

       兒童肺炎除了肺炎鏈球菌感染之外,還有最重要的細菌是H. influenzae及黴漿菌等。atypical pathogens其臨床表現不典型且有很多全身性症狀,呼吸道的症狀反而不明顯。除了黴漿菌,另外少見菌種則是Chlamydia pneumoniae與Legionella pneumoniae。黴漿菌雖然叫做walking pneumonia,但是嚴重也會進展到ARDS,臨床上不應該忽略,過去使用Erythromycin或是新一代的Macrolide治療,但是2019年開始出現Macrolide resistance,兒童遇到這種情況下可以選擇治療的藥物比較少,目前建議首選Doxycycline短期使用,副作用對牙齒染色及骨頭破壞比較輕微。

 

新冠肺炎疫苗

       新冠病毒雖然被命名為新冠肺炎,但不只造成肺炎也會造成全身不同器官的病變。病程進展上,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多數一開始沒有明顯症狀,到了一定程度會開始出現缺氧且快速惡化,若沒有立即治療有可能突然猝死。對於重症患者在嚴重階段可以考慮使用類固醇或抗IL-6抗體治療。有研究分析,病情惡化後,氧氣需求量提高無法下降,以及CRP上升的程度和死亡率增加有相關。

 

       兒童感染冠狀病毒大多數出現的症狀比較輕微,但國外報告指出部分兒童受到感染後會出現特別的症狀,稱為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 (MIS-C),會在感染新冠病毒後4週內出現。其定義為兒童感染後會出現全身性發炎反應,有明確的發燒,血液檢查CRP、ESR、LDH、IL-6、Procalcitonin等數值上升,臨床表現會出現兩個器官系統異常,如心臟、腎臟、肺臟或紅疹等各方面異常,且明確SARS-CoV-2 infection。

 

       臺灣從5月份COVID-19疫情爆發,疫情雖已有趨緩,整體死亡率仍較英國、美國、日本等先進國家高,但臺灣整體的感染率在全球來說仍是偏低。目前各國開始出現各種變異株,也會影響感染的傳染力,臺灣目前流行最多的是英國變異株。有研究結果報告指出,輝瑞疫苗施打2劑且滿14天以上,對英國變異株、南非變異株保護力效果好;另一篇研究報告則發現,施打2劑AZ疫苗對於輕中度的COVID-19南非株較沒有保護效力,但是重度仍是有某種程度的保護效力。臺灣製的疫苗在研發上,若要進行第三期保護效力的研究,需要累積足夠的個案數,以臺灣目前疫情規模,可能要大量的受試者,耗時很長,才能累積足夠的感染者,算出疫苗的效力。這樣較難達到時效性。此時可以選擇合適的抗體檢測方式,以疫苗學上非常重的correlate of protection (COP)來判定疫苗是否有效,達到一定標準的給予緊急使用授權。將來COVID-19持續演化仍要研發新一代疫苗,一樣要透過測驗免疫力,以COP來推測疫苗是否具有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