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星月年會演講(二):第九期醫療網分級照護的展望
講者:衛生福利部醫事司 劉越萍司長
衛生福利部為促進醫療資源均衡發展,建立分級醫療制度,訂定醫療網計畫。因應災害事件、新興傳染病威脅醫療體系量能之環境挑戰,與人口數負成長結構、老化家庭照護能力不足等社會需要,110年1月開始執行第九期醫療網計畫,以建構敏捷韌性之醫療照護體系為重點,拓展全方位醫療照護體系及保障民眾就醫權益為願景,訂定五大策略(如下圖),分別敘述如下:
執行策略一:重塑價值為基礎之醫療照護體系
重塑價值為基礎之醫療照護體系,包括檢討病床分類及功能定位,建構急性後期照護制度,及優化醫療品質管理機制。結合健保署支付項目與標準,醫事司調整各類病床配置比例與管理,醫福會的前瞻性試辦計畫,將急性一般病床調整為高度急性、一般急性、急性後期(復健)、慢性病房及在宅醫療,銜接長照服務。
執行策略二:發展整合性健康照護模式
延續第八期醫療網計畫,第九期醫療網持續進行醫院端與社區的垂直整合端,以及醫院端內部的水平整合,並發展因地制宜之在地化整合性健康照護模式,導入智能科技提升健康照護效能,如積極推動PAC制度,強化兒童初級醫療照護品質與健康管理,高齡長者與特殊族群的友善就醫環境等。
執行策略三:精進區域急重症醫療體系與緊急事件應變能力
精進區域急重症醫療體系與緊急事件應變能力,提升區域聯盟制度與遠距醫療、遠距會診服務,持續強化偏鄉與資源不足地區緊急醫療量能,深化社區緊急醫療應變能力與災難救助量能。以全國14個急重症轉診網絡之偏遠及醫療資源不足地區醫療機構,建置急重症(急診、腦中風、冠心症、緊急外傷)等遠距醫療模式,有效整合專科醫師人力資源,實現在地就醫之醫療服務,落實醫療在地化。以區域聯防促進網絡內資源共享,增加搶救時間,降低病人轉診風險,降低跨區轉診人次及緩解專科醫師人力不足問題。
執行策略四:充實醫事人員量能改善執業環境
經由專科醫師訓練制度改革,強化資源不足地區之醫事人員羅致及留任(優化偏鄉醫療精進計畫),以勝任能力為導向的醫學教育(Competence-Based Medical Education, CBME),增進醫事人員臨床服務能力,以提升醫療機構品質,且符合社會需求之醫師及各類醫事人員。
持續推動醫院整合醫學制度暨垂直整合銜接照護計畫,例如像臺大醫院的星月計畫,透過醫院與社區院所合作,以病人為中心之跨層級機構間照護,促使醫療服務自醫院轉銜至社區,逐步推展分級醫療及家庭醫師制度,建構社區照護資源網絡平台,建立開放醫院與基層醫療機構共同照護模式。
另外,強化非訴訟之醫療糾紛處理方式,讓醫療事故預防及醫療事故爭議處理法制化,建構醫療事故關懷支持系絡,促進醫病互動正向關係,優化職場環境。
執行策略五 運用生醫資訊科技強化醫療照護效能
應用加速智能科技於醫療照護,建構遠距醫療照護環境,推動智慧醫療及照護體系品質管理,發展智能醫院照護模式,建構醫療機構內資訊整合機制,強化智慧科技於藥事服務及用藥安全運用及管理,以建立精準醫療照護環境。
推動再生醫學及新興醫療科技發展與法規調適,法規檢討,技術、資訊、人員整合,由點而面形成醫療網智慧醫療發展藍圖,發展智能醫療照護模式。
預期效益
藉由多方組織的合作、協調與整合,預期第九期醫療網能提升醫療資源之運用效能及合理分配;建構以人口群為中心之整合照護網絡;精進緊急醫療應變機制,提升偏鄉離島醫療可近性及品質;平衡醫事人力,建構優質醫事職場環境;建立智能醫療照護模式,導入醫療科技縮短城鄉差距;建立國際接軌及長期交流合作平臺,拓展我國衛生人員視野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