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內科部介紹:職業醫學科的職業病認定與復配工評估
臺大醫院環境暨職業醫學部 廖哲緯醫師
什麼是職業醫學科醫師?每天上班腰酸背痛、手痛腳痛,算不算職業病?您是否也曾有這樣的疑問,而職業病認定對勞工有什麼幫助呢?我們從什麼是職災開始談起,再讓您了解職業醫學科醫師的功能。
首先,職業災害可區分成兩大塊:「職業傷害」與「職業病」。職業傷害是指因執行職務相關而導致立即性傷害,在認定時採取事實認定,只要能提出事故證明即可向勞保局申請;職業病則是指因執行職務暴露在某些危害因子中,累積導致身體產生疾病。在做職業病認定時需由職業醫學科醫師根據明確的疾病證據、職業暴露的證據、符合時序性、符合人類流行病學已知的證據、排除其他可能致病的因子等職業病診斷五大準則做認定。
職業病診斷五大準則
簡而言之,評估「疾病」與「職業暴露」之間的關聯,是職業醫學科醫師的專業所在。而在評估完成後,由職業醫學科醫師協助勞工撰寫職業病評估報告書,再請勞工交由勞保局審核,為一嚴謹的程序。而職業暴露的證據蒐集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即使是同一疾病,每一個勞工的職業暴露不盡相同,除了在門診做詳細問診之外,常須視情況至勞工的工作現場訪視,協助做暴露評估。若沒有職業醫學科醫師的協助而自行申請,勞保局若對疾病因果關係有疑慮,則職業病認定申請可能會遇到阻礙,勞工可能要進行反覆行政作業,一來一往耗費時間與心力。若勞工職業災害申請通過以後,勞工可獲得勞保補償金,內容包含醫療給付、傷病給付(即休養期間工資給付)、失能給付、死亡給付等。
當職災發生,勞工治療已達一定程度恢復,重返職場前可由職業醫學科醫師協助執行復配工評估,考量因素包含職場環境的危害因子、勞工能力以及耐受力。本院工作能力強化中心可協助勞工執行工作能力評估,若評估仍無法勝任目前工作,則可嘗試階段性、漸進式復工,與主管協調職務內容、工作時間、工作任務等。若目前工作能力與工作所需能力有明顯落差,本院也能協助勞工安排工作強化訓練,惟須願意配合每週至少兩次、每次2小時以上、持續4至8週不間斷訓練課程。若無法返回原職場,也可聯結相關資源,如職業重建、職業輔導評量、職業訓練、就業服務等,使職災勞工能在其能力所及的範圍回歸職場。
總結來說,職業醫學科醫師可以協助職業病認定、職災權益諮詢、休養評估、復配工評估、以及重返職場協助等,若遇到以上問題,歡迎至職業醫學科門診,我們將提供您最大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