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星月演講紀實
(一)皮膚科常見問題與轉介及Choosing Wisely議題
講者:臺大醫院皮膚部 烏惟新醫師
Maculopapular Rash在臨床上特徵為散發性,且經常全身對稱出現許多班疹(macules)及丘疹(papules),鑑別診斷需區別病毒疹及藥物疹。病毒疹通常並不癢,如德國麻疹、腺病毒等,且可出現口內疹。藥物疹大多是使用藥物一周後發生,常見抗生素或抗癲癇藥物造成,且通常會癢。一般尋常藥物疹通常並不會合併發燒且不嚴重,但有幾種嚴重藥物疹可合併發燒,並且可能危及生命,稱為嚴重型皮膚藥物過敏反應(severe cutaneous adverse drug reactions, SCAR),包括Stevens-Johnson Syndrome、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及DRESS。
Stevens-Johnson Syndrome紅疹呈平狀,且中間色澤較暗沉,而外圍較淡,稱為靶心狀病灶(target lesion),大約出現給藥4天以上至三周內,患者會有發燒,之後皮膚破皮起水泡的症狀。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是同一疾病程度上的差別,皮膚破皮潰爛小於體表面積10%為SJS、大於30%以上則稱為TEN,介於10~30%則稱為SJS/TEN overlap。SJS/TEN大多會侵犯mucous membrane,如口腔、肛門等且病程快速,嚴重的TEN死亡率可達30%-50%以上。
Drug reaction with eosinophilia and systemic symptoms,簡稱DRESS,除嚴重的藥物疹之外,也會出現發燒,發生時間多半在給藥一個月以上,會出現臉部紅腫、皮膚侵犯面積50%,容易反覆發作、淋巴結腫大、合併human herpesvirus第6型感染等,且病程持續兩周以上,可導致肝、腎等器官受損。抽血檢驗上eosinophilla及atypical lymphocyte會明顯上升。
容易導致嚴重藥物疹藥物包含抗癲癇藥物、Allopurinol、Phenytoin、Carbamazepine等,因此臨床上,若病人發燒、淋巴結腫大、關節痛、臉腫、黏膜破損、皮膚侵犯面積大、刺痛感等症狀需提高警覺,並且回顧病人過去及現在用藥以評估是否嚴重藥物疹。
目前國內精準醫學領域基因檢測上,長庚團隊發現Allopurinol 類藥物引起嚴重藥物疹與HLA-B 5801基因有關,Carbamazepine類藥物引起SJS/TEN則與HLA-B 1502基因相關,這兩項目前本院可以抽血檢測,也建議若基層院所醫師在開立Allopurinol 類藥物時可以先轉診至本院抽血檢驗。
皮膚科相關Choosing Wisely
美國聰明就醫Choosing Wisely皮膚科相關條文當中,有一項條文「Don’t routinely use topical antibiotics on a surgical wound」。臨床上仍會遇到一般手術後乾淨傷口塗抹抗生素藥膏。但塗抹Neomycin藥膏,常見病人發生過敏反應,後續轉診到醫學中心。目前研究發現反而提升接觸性皮膚炎機率,以及抗藥性細菌產生。建議不要常規使用Neomycin,作為第一線抗生素藥膏。
院所提問
Q1:書田泌尿科診所蔡培斌醫師提問:病患服用藥物造成嚴重藥物疹通常是停藥一個半月出現,還是持續服用該藥一個半月產生?
A1:發生嚴重藥物疹大多是持續一個半月使用該藥物。且若之前有發生過嚴重藥物疹經驗,下次在服用相同藥物時會重複發生且狀況更嚴重。
Q2:佳康內科診所李文漢醫師提問:在洗腎結束拔針時,習慣使用Neomycin塗抹傷口,是否有建議其他類藥膏塗抹傷口呢?
A2:若傷口無感染跡象理論上可以使用凡士林塗抹,另外也建議使用四環黴素藥膏,較少造成過敏,若病人有比較厲害的毛囊炎,考量皮膚殺菌(MRSA)效果,可使用較少導致過敏的fusidic acid類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