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星月演講紀實
(三)高壓氧治療中心簡介與適應症
講者:臺大醫院高壓氧中心 黃柏誠醫師
高壓氧治療中心簡介
本院於1983 年4月外科部整形外科陳明庭教授成立高壓氧治療室,但2011 年JCI (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國際學術醫學中心醫院評鑑時,暫停使用高壓氧艙。2018年黃柏誠醫師與趙崧筌醫師受訓取得高壓氧證照,同年整形外科與骨科、復健科、呼吸治療科等相關科部召開高壓氧醫學中心籌備整合會議,於2021年12月15日高壓氧治療中心正式重啟。
依據健保署及特管法對高壓氧治療定義:「所謂高壓氧設備,係指經國內外合格壓力容器法規制造之壓力艙體系統,能將病患置入並直接或間接呼吸1.4大氣壓以上純氧之醫療設備。但不包括僅包裹病患部分肢體之局部給氧裝置。
高壓氧艙體種類
醫療用單人艙的優點包含造價較低、結構單純、單獨治療/有隱私權、臥床較為舒適、消毒容易、較不易交叉感染,透明艙體較無幽閉恐懼症,可加壓至3大氣壓等;缺點是無法同時治療多位病患。
醫療用多人艙的優點為可同時治療多位病患、可加壓至6大氣壓、可治療重症具呼吸器及臥床病人進入,同時可搭配生理監視器,且空氣加壓比較安全等;但其缺點是造價較貴、設備複雜,以及需要乾燥機、空壓機、儲氣筒等設備,同時需載重考量與佔地面積大。
高壓氧治療原理
高壓氧治療是一種在舒適的高壓力艙內,在高壓環境下使100%純氧在呼吸的過程中,藉由增加溶解於血漿中的氧氣量,增加血中氧氣濃度來提昇組織內之含氧量而達到治療成效,包括增加氧氣擴散到受傷的組織、避免受傷的組織進一步的損傷、促進傷口的癒合、改善組織水腫、提高末梢或動脈血氧氣濃度、增加厭氧菌造成的感染控制、加速一氧化碳等有毒物質的排出。
高壓氧治療適應症
目前高壓氧的適應症分有健保可給付、需要事前申請核准,以及健保不給付可自費進行的高壓氧輔助治療,共三類。
高壓氧治療絕對禁忌症是尚未治療的氣胸病患,相對禁忌症有上呼吸道感染、肺氣腫與二氧化碳留滯、無症狀肺部氣泡或囊腫、發燒、懷孕、幽閉恐懼症、急性青光眼、中耳炎、鼻竇炎等。
高壓氧治療首重安全與舒適,治療過程分為三個期別,包括加壓期、恆壓治療期與減壓期。治療開始10-15分鐘為加壓期,會有一些噪音且艙內溫度會稍微上升,但不會超過30°C,加壓時若感到耳膜受到壓迫,可以做耳壓平衡動作:如吞口水、打哈欠、Valsalva呼吸(先深吸氣,閉住嘴巴,捏住鼻子,再用力鼓氣),這些動作可以使壓迫感消失,此期最常見的傷害是氣壓傷害,以中耳最常見,故治療前皆會安排耳膜檢查,治療中若有不適亦會盡快處理。相關注意事項於治療前會由高壓氧治療中心人員衛教並說明,參考網址https://reurl.cc/lvgNol。
高壓氧治療中心轉介與評估
本院目前由外科部黃柏誠醫師與趙崧筌醫師提供高壓氧治療之轉介服務,不論是符合健保或是自費都可在門診評估治療適應症與安排。
資料來源:https://www.ntuh.gov.tw/HBOC/Fpage.action?muid=6103&fid=6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