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交流與討論
Q1. 若未來引進家醫大平台,是否與現行法規相違背?資安問題又如何克服?(尹書田醫療財團法人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蔡培斌院長提問)
A1.衛生福利部醫事司劉越萍司長回覆:若有迫切需求可以提出,醫事司以「函釋」方式鬆綁法規是目前較可行的方法。資安方面,數位發展部及醫策會將於年底至明年初針對院所病安管理辦法及資通訊規範進行相關線上教育訓練,課程會先上傳至e等公務員,歡迎大家登錄閱讀。
Q2. 人口老化為未來趨勢,想請問健保給付可支援到什麼程度,對於醫療生態、民眾就醫型態、醫療密集度也會造成改變,未來是否有更多健保總額挹注?大家醫計畫每個民眾基本照護費一年250元,對民眾而言不是很有感,將來計畫開始實施是否有額外經費挹注?(新北市醫師公會顏鴻順理事長提問)
A2-1.衛生福利部醫事司劉越萍司長回覆:運用遠距醫療可協助解決偏鄉醫療資源不足,目前主要針對這個部分有相關的經費給付,而對於自費部分,法規則會先行放寬。
A2-2.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醫務管理組劉林義組長回覆:目前遠距醫療對於偏鄉、山地及離島等地區民眾有健保給付,而大家醫計畫也會配合遠距診察辦法,並規劃相關給付方式。另外,大家醫計畫照護費規劃與照顧病患的難易度有關,未來亦會研議是否以病人癒後程度作其他相關給付。
Q3. 政府單位是否鼓勵醫學中心與地區醫院合作,將預防醫學相關檢查(CT、MRI及內視鏡等)轉至地區醫院協助執行,使醫療資源能更有效的分配(博仁醫院王丕傑院長提問)
A3.衛生福利部醫事司劉越萍司長及健保署劉林義組長回覆:分級醫療正是往這個政策方向推動,但民眾的認知及習慣要如何更改需要大家一起集思廣益。
賴逸儒副院長補充:臺大醫院與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已有綠色通道,於急診候床的病人可轉至中興院區住院就醫,轉診前的確需要雙方醫師及與民眾做良好的溝通。
Q4. 雲端藥歷可否列出病人就醫的軌跡,包含看診院所、生化檢查、癌症篩檢等,且目前僅列出近半年的檢查資料,可否留下有異常的結果(仁濟醫院林憲宏醫師提問)?
A4.健保署劉林義組長回覆:感謝院所對雲端藥歷的肯定,雲端藥歷目前供全國醫療機構查詢使用,健保署目前也規劃將病人的完整資訊放置在家醫大平台供家庭醫師查閱。
Q5. A院所將病人轉診至B院所,但B院所並未回覆轉診,或者病人後續未至B院所就診,則A院所無法獲得健保轉診給付,請問可否調整健保給付規定,或者調整轉診給付規範。地區醫院的角色是否為基層醫療?希望有更明確的定位。家醫大平台是否將建置成病人健康資訊平台?(宏恩醫院朱紀洪院長提問)
A5-1.健保署劉林義組長回覆:現行健保給付方式A、B院所皆須申報才能給付,健保署另有規劃「配合分級醫療制度」之費用,可依據民眾的診療行為判斷是否屬於下轉後給付。而家醫大平台規劃未來在病人知情同意下,期望可將病人的就醫資訊讓家庭醫師查閱。
A5-2.衛生福利部醫事司劉越萍司長回覆:就著醫事機構分類「地區醫院」屬於醫院層級,就著醫療實際的功能性而言,「地區醫院」與基層診所較接近,之後會先呈明定義。
Q6. 是否考量如何保護在宅醫療醫事人員的人身安全(李世澤小兒科診所李世澤院長提問)?
A6.衛生福利部醫事司劉越萍司長回覆:「在宅醫療試辦計畫」目前屬於研究案,服務對象為已接受服務者,就目前計畫研究結果其風險較沒有疑慮,比較有討論空間的是初診病人的在宅醫療服務,希望大家提供更多建議給我們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