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星月演講紀實
(二)常見頭頸部疼痛介紹與轉介
講者:臺大醫院神經部 蔡欣熹醫師
頭部疼痛評估、治療及轉介
頭痛是病人常見的症狀,分成三個大類,第一個大類是原發性頭痛,本身就是一個疾病; 第二大類的頭痛是其他疾病的症狀之一,如果有頭痛警報,要小心腦內病變; 第三大類比較少見,主要是三叉神經痛、顏面神經痛等。90%頭痛只要止痛就好,10%頭痛可能是比較嚴重的疾病,需要尋找病因。頭痛發作類型有以下三種型態:
(一)偏頭痛:反覆突然發作頭痛。
(二)緊縮性/張力性。
(三)頭痛:持續性發生,嚴重度比偏頭痛低。
(四)叢集性頭痛:幾個月頻繁頭痛,後來又有一兩年沒事,冬天會更嚴重頭痛。
頭痛的轉介時機
頭痛警示症狀的口訣為SNOOP4 ,若有下列症狀,可能發生危險疾病需要進行轉介:
S: Systemic symptoms and signs出現發燒、發寒、體重下降,可能是感染或惡性疾病。
N: Neurologic symptoms or signs 出現神經學症狀,如腦中風。
O: Onset 發生在50歲以後的頭痛,尤其要特別注意青光眼的可能性。
O: Onset 快速,突然間發生急速頭痛,像雷擊性頭痛(thunderclap headache,),突然發作且爆炸性的頭痛,通常在60秒內到達嚴重疼痛,要考慮到血管的問題,例如以下疾病:蜘蛛膜下腔出血、腦實質出血、動靜脈破裂、靜脈血栓、可逆性腦血管收縮症候群等,需要考慮腦血管相關疾病。
P1:Papilledema:視乳頭水腫,出現腦壓過高而引起的頭痛。
P2:headache or substantial pattern change姿勢變化相關的頭痛,坐起來或直立覺得頭痛,可能是顱內壓過低。自發性顱內低壓引起的頭痛,和姿勢變化有關,躺著或晚上睡覺都沒事,但坐起時,如搭捷運或騎機車工作就會劇烈頭痛。所以當病人坐或站時覺得頭更痛,躺下來休息會改善,且頭痛不會在直立時立刻發生,大概要半小時到2小時,伴隨症狀有噁心、嘔吐、頸部僵硬,耳鳴,可能是顱內壓過低。其形成原因是脊椎硬膜破洞,滲漏出腦脊髓液,也有其他少見原因,如果嚴重可能產生併發症,如硬腦膜下出血(Subdural hematomas)或腦膜增厚。
P3:Precipitated by Valsalva maneuver or exertion: 重訓、搬重物、用力上廁所,運動等會更痛,也是指的是腦壓高的徵兆。
P4:Progressive headache or substantial pattern change: 需要考慮次發型頭痛。
有頭痛病人,如果有頭痛警報,建議轉介。如果都沒有警示症狀,還是要做身體檢查及神經學檢查,如果異常仍建議轉介,安排EEG、CSF 檢查、Brain CT等。
偏頭痛
偏頭痛可能伴隨預兆,最常見病人兩眼視野會出現閃電形亮光,持續20分鐘至1個小時,接著就會出現頭痛。出現以上狀況就要懷疑這個病人是預兆型偏頭痛Migraine with aura。
偏頭痛治療第一線為簡單止痛藥: Acetaminophen 是治療偏頭痛第一線的藥物,第二線為非嗎啡性止痛藥:Ibuprofen, Naproxen, Diclofenac,第三線為翠普敦類藥物:Sumatriptan, Rizatriptan, Ergotamine, ; 除此之外也可以使用caffeine。Ergoton為Ergotamine合併咖啡因治療。若偏頭痛嘔吐嚴重,也會使用止吐藥,例如Prochlorperazine, Metoclopramide, Chlorpromazine。
若一個月內發生4次偏頭痛症狀,發作起來不太能工作,或常需使用止痛藥就會使用預防性治療,例如:β-blocker: propranolol 40-160mg,AED: Topiramate 50-250 mg, Valproic acid,Ca2+ channel blockers: flunarizine,TCA: amitriptyline,Others: magnesium, Vit-B2。
頭痛每月超過15天,已經超過3個月,其中每月至少8天為偏頭痛發作,則視為慢性偏頭痛Chronic migraine,需排除次發性病因。評估病患是否需二線藥物治療,例如:CGRP antagonist 針劑治療(健保給付),Botulinum neurotoxin 頭頸部肉毒桿菌(健保給付),以上治療需事前申請。
叢集性頭痛Cluster Headache第一次發作建議做MRI,因為病人可能會有結構性的問題,發作時間三小時之內結束,每兩天一次至每天八次,一般來說單側頭痛,會依照三叉神經的分佈,並伴隨顱副交感神經自主神經特徵,包括結膜充血或流淚,鼻塞或鼻漏,眼瞼水腫,額頭和臉部出汗,瞳孔縮小或上眼瞼下垂等,通常在眼睛周圍疼痛。急性期治療:可以吸高濃度氧氣治療,Triptans (oral, intranasal or SC),Ergotamine,Short-term preventive treatment,Corticosteroid,Methysergide;長期治療方法:Verapamil,Topiramate,Lithium。
頸部疼痛評估、治療及轉介
頸部疼痛具有多樣性,分成三大成因:第一大類為結構性病兆:肌肉、骨頭頭痛,關節、腫瘤或發炎問題。常見的疾病是Herniation of Intervertebral Disc (HIVD),頸部好發區域為C5-C6 和 C6-C7 ,症狀手痛或手麻。初步治療建議戴頸圈,進行復健,吃止痛藥或類固醇,通常4到6周病人的症狀就會改善。第二大類為神經病理性的脊髓和神經損傷。第三大類是繼發性原因,包括心臟或血管病理引起的轉移性疼痛。
頸部疼痛的轉介時機
當發生下列警訊時,需要進行轉介:
1. 創傷:椎骨骨折、脊髓損傷/空洞、韌帶斷裂。
2. 類風溼關節炎、唐氏症、脊椎關節病: 要注意脊椎滑脫(C1-C2)。
3. 全身症狀:轉移、感染過程、系統性風濕病。
4. 感染症狀:硬腦膜外膿瘍、椎間盤炎、腦膜炎。
5. 上運動神經元徵候群:脊髓受壓迫、脱髓鞘疾病。
6. 年齡 > 50 歲:轉移、椎體骨折、頸動脈或椎體動脈剝離/出血。
評估上運動神經元症候群
Lhermitte sign 低頭彎腰有沒有被電到,如果有被電到是個指標,Spurling test陽性測試:旋轉位置時疼痛放射至同側上肢,表示C root 有壓迫或損傷。
運動功能及反射對應到神經之變化
HIVD 的轉介時機
HIVD轉介時機是當臨床懷疑潛在感染(ESR、CRP、CBC 異常)的病人,以及發生局部神經損害,如手腳無力。轉介專科治療的目的為確認潛在病因或進行介入治療,介入治療的目標視病因,除了治療感染,還有疼痛控制或是注射藥物(Fluro指引或 CT 指引下進行),若保守治療失敗,則進行手術治療。
類風濕性關節炎-頸椎滑脫
4-36% 類風濕關節炎病患會發生頸椎滑脫,危險因子包括女性,長期糖皮質激素使用,65% 會出現C1-C2發炎,嚴重的話會引起第1、2節頸椎滑脫、壓迫脊柱神經引起頸部疼痛、雙手痲痹甚至四肢癱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