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手術系統
機器人手術系統 (Robotic Surgical System) 包含三個部份,手術台車(Patient Cart)、醫生主控台(Surgeon Console)、中央影像系統(Vision System),它是協助外科醫師執行微創手術的利器。
項目 | 傳統手術 | 內視鏡手術 | 機器人手術 |
---|---|---|---|
傷口 | 傷口大 | 傷口較小 | 傷口較小 |
疼痛感 | 較大 | 較小 | 較小 |
出血量 | 較多 | 較少 | 出血量微量,為腹腔鏡手術之1/4 |
住院天數 | 因為手術不同而異,至少2週 | 因為手術不同而異,至少2-3天 | 因手術不同而異,最快2-3天 |
影像品質 | 無 | 影像放大2-3倍,2D平面影像 | 影像放大10倍,3D立體影像 |
安全性 | 開創大傷口,直接進行手術 | 會依照手術不同而有其限制 | 可避免誤傷血管及神經,執行傳統手術及腹腔鏡手術無法執行的手術 |
機器手臂手術系統的核心是
3D-HD超高解析度視野:
由於傳統腹腔鏡的2D平面影像,無法區分手術位置的深淺,醫師主控台提供主刀醫師高解析立體的手術視野,讓醫師擁有立體感覺,可以清晰準確的進行器械操作。
仿真手腕手術器械:
機器人手術系統獨特的專門器械具有7個自由度控制,540度靈活旋轉角度,模仿人類雙手做旋轉、抓取、捏夾的動作,更優於傳統腹腔鏡手術器械僵直不易使用,可在人手與腹腔鏡器械無法觸及的狹小空間內進行手術,大幅提昇手術的精準度與靈活度,增加了更多完成手術的可能性。
醫師使用的特殊控制台 (直覺式的操作):
由醫師使用特殊的控制台,用來操控精密機器手臂及3D內視鏡。由於操作方式完全依照醫師以往的手術方式,跟傳統微創手術相比只需短時間適應培訓。
目前歐美多數大型醫院已經廣泛採用機器人手術系統來進行外科手術,每年全球執行約65萬例機器人手術。台灣目前裝設有36部機器人手術系統,依照多數外科醫師的觀察,機器人手術系統實已成為國際外科手術之新趨勢並開啟外科手術一嶄新的革命。
臨床研究證實機器人手術系統在微創手術的有效性,但個別手術結果仍可能有所差異。 在決定進行手術之前,每次治療請與你的醫生討論,可以幫助您為您的個人情況做出最好的決定。機器人手術系統可能不適於每個人,敬請務必諮詢醫生所有治療方案及相關風險與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