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定義:經過骨質密度檢查Bone Mineral Density (BMD),檢查報告將呈現T值及落點分布圖。

T值解讀說明:

T值: -1~+1

正常

T值: -2.5~-1

骨量減少

T值≤-2.5

骨質疏鬆

 

落點分布圖說明:

落點於綠色區

與同年齡亞洲人相比,骨質密度正常

落點於黃色區

與同年齡亞洲人相比,骨質密度較低

落點於紅色區

與同年齡亞洲人相比,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壞處:當骨量流失過多時,骨骼結構發生破壞,呈現中空疏鬆現象,使骨骼變脆、變弱,導致骨折的危險性增加。

 

骨質疏鬆好發族群:

  • 中老年女性
  • 服用類固醇藥物者
  • 與骨質疏鬆症相關之疾病:包括神經性厭食症、吸收不良、原發性副甲狀腺亢進症、移植手術後、慢性腎功能不良、甲狀腺機能亢進症、長時間的固定不動、庫欣氏症候群等。

 

骨質疏鬆預防:補充鈣片及D3,多曬太陽,少喝咖啡,並適當從事荷重運動(如:慢跑、健走)也可以強化骨骼。

高鈣食物: 乳品及其製品、豆腐、豆干、小魚乾、蝦米、黑芝麻、芥蘭、海帶、香菇、菠菜莧菜、紅鳳菜等。

 

骨質疏鬆藥物治療:

減少骨質流失,如口服Fosamax、針劑Prolia(半年一次)

促進骨質生長,如針劑Forteo(每天一次,自行注射)、針劑Evenity(每月一次,由醫療人員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