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標定義說明
1.指標名稱:
心臟科加護病房壓力性損傷點盛行率
2.定義:
(一)壓力性損傷的等級判定:
一級壓力性損傷:皮膚完整但局部發紅,施以指壓不會變白,膚色較深者可能呈現出不同顏色。在皮膚顏色轉變前,可能會先出現可反白的紅斑或感覺異常、溫度改變及出現硬腫的情形。但顏色的變化不包含紫色或褐色,因可能表示有深層組織損傷。
二級壓力性損傷:部分皮層皮膚缺損並有真皮層露出傷口床呈現粉紅色或紅色、濕潤,並可能出現完整或破掉的漿液水泡。不會看到脂肪或更深層的組織。此階也不會出現肉芽組織、腐肉及焦痂。
三級壓力性損傷:全層皮膚缺損並可看到脂肪和肉芽組織,通常會出現捲狀邊(捲狀的傷口邊緣),亦可能出現腐肉或焦痂,但如果腐肉或焦痂覆蓋住整個傷口,則屬無法分級的壓力性損傷。傷口深度在不同部位會不一樣脂肪較多的部位會有較深的傷口,也能出現潛行傷口和隧道通道傷口。此階段不會露出筋膜、肌肉、肌腱、韌帶、軟骨或骨頭。
四級壓力性損傷:全層皮膚及組織缺損,並露出或直接可觸及到筋膜、肌肉、肌腱、韌帶、軟骨或骨頭,可見到腐肉或焦痂 ,但如果腐肉或焦痂覆蓋住整個傷口,則屬無法分級的壓力性損傷。經常發生捲狀邊、潛行傷口或隧道 通道傷口,傷口深度在不同部位會不一樣。
無法分級(Unstageable):全層皮膚及組織缺損被覆蓋。因腐肉或焦痂覆蓋導致傷口無法確認分級。如果清除腐肉或焦痂,則可確認為第三或第四級壓力性損傷。
深層組織損傷 Deep Tissue PressureInjury(DTPI):完整或不完整的皮膚出現局部持續出現無法反白的深紅色、褐色或紫色或是表皮分離的情形,並呈現暗黑色的傷口床或充血的水泡。在皮膚顏色轉變前,通常會先出現疼痛或溫度改變 。膚色較深者可能呈現出不同顏色。此階段的損傷是由於骨頭與肌肉交界處有強烈或持續性的受壓,並伴隨剪力所引起傷口可能快速惡化為實質的組織傷害,也可能在沒有組織缺損情況下回復正常。如能看見壞死組織、皮下組織 、肉芽組織、筋膜、肌肉或其他底層結構組織,就表示出現全層的壓力性損傷(如無法分級的、第三級或第四級)。
(二)指標定義:
分子:心臟科加護病房在進行測量的班別中有一處或多處壓力性損傷(不論級數、無法分級與深層組織損傷)的病人人數
分母:心臟科加護病房在進行測量的班別中病人人數
3.為什麼我們要測量這項指標?
壓力性損傷是臨床照護重要指標之一,國內外文獻均指出,醫療院所每年皆支付相當大的醫療費用於治療壓力性損傷患者身上,一旦壓力性損傷發生時容易造成病人疼痛與延長住院日數,並增加護理時數與醫療成本;同時壓力性損傷的傷口常會造成疼痛、體表變形、延長住院時間,亦會增加感染的機率,而造成罹病率與死亡率的增加。適當的護理可及時預防避免壓力性損傷產生,故壓力性損傷發生率是護理品質的重要指標。
4.指標概況:
請以<<員工帳號>>登入院內指標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