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案方式:
(一) 以事件發生的月份為收案月份
(二) 本指標監測「全院病人」的範圍包含:
1. 急性一般病床
2. 特殊病床:加護病床、燒傷加護病床、燒傷病床、隔離病床、嬰兒病床、嬰兒床、亞急性呼吸照護病床(RCC)及骨髓移植病床
(三) 住院人日(Patient days)的計算方法為醫療機構在每日特定時間點計算在該機構內接受住院照護之病人數,雖然午夜時計算住院人日是最常見的時間點,但是機構可自行選擇合適之時間點執行,唯執行時需注意每日時間點應固定。住院人日的計算為每個月第一天的住院人數,逐日加上當月每天的住院人數。當日進出入院的病人也應算為一個住院人日。
(四) 「醫療照護相關感染」可能導自於內生性(Endogenous)或外生性(Exogenous)的感染原,分述如下:
1. 內生性感染原:來自於病人的身體部位,如:皮膚、口、鼻、腸胃道或陰道等,這些部位通常有微生物棲居
2. 外生性感染原:來自於病人以外,例如:照護病人的工作人員、訪客、醫療照護器材與設備、照護環境等
(五) 其他需要考慮的重點如下:
1. 臨床證據可能來自於直接觀察感染部位(如:傷口),或經由檢視病人的病歷或其他臨床紀錄資料所得
2. 對於某些類型的感染,可由醫師或外科醫師經開刀過程的觀察、內視鏡檢查或其他診斷研究及臨床判斷做出感染的診斷,做為醫療照護相關感染的收案判定標準,除非有其他證據提出反證;例如外科部位感染的其中一項收案標準即是外科醫師或其主治醫師的診斷。因此除非是特別註明,否則任何類型的醫療照護相關感染,例如肺炎等,單只有醫師的診斷不足以做為收案標準
3. 嬰兒經產道得到的感染屬於醫療照護相關感染
(六) 醫療照護相關感染總人次:監測期間內住院後才得到感染人次之累計
(七) 下列情形不屬於感染:
1. 移生,意指在皮膚上、黏膜上、開放性傷口上、滲出液或分泌物中存在的微生物,沒有造成任何不良的臨床症狀或徵候。
2. 組織因受傷反應或非感染性原因(如:化學物品)所導致的發炎反應
運算方式:
公式:(醫療照護相關感染總人次/住院人日) × 1000‰
單位:千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