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網頁的內容包括二十節與預防腦中風相關的知識
複製連結
- 此網頁的內容包括二十節與預防腦中風相關的知識,在本網站內可以完全免費閱讀。其智慧財產權歸屬原作者本院腦中風衛教小組組長黃瑞雄醫師所有,如要轉載他處使用,請先徵求黃瑞雄醫師的同意。
- 為了方便網友的父母、長輩閱讀,文教公益財團法人「吳尊賢基金會」已以較大的字體,將本網頁內容印成書籍贈送網友。有意者請寄20元回郵向該基金會索取。基金會地址:(110)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560號9樓之1;電話:(02)2758-0390。
-
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不一樣嗎?二者都是血脂肪嗎?膽固醇高和三酸甘油脂高都算高血脂症(血脂高)嗎?
複製連結
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是兩個不同的物質,但都算是血液中存在的脂肪類物質。常常有人把三酸甘油脂簡稱為血脂肪。因此,您可能會聽到:某人膽固醇高,但血脂肪(指三酸甘油脂)正常。從臨床實務觀點來看,高血脂症可簡單地分為三種:
(1)只有膽固醇高;
(2)只有三酸甘油脂高;
(3)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兩者都高。如果從學術性觀點來分類,高血脂症就很複雜,非醫護人員並不易了解。(另請參考講義性內容之「第八節、高血脂症與腦中風的關係」)
-
膽固醇分為好的膽固醇和壞的膽固醇,二者的差別、不同何在?二者跟腦中風(腦缺血)各有什麼關係?
複製連結
血液中的「好的膽固醇」可把沉著在動脈壁內的油脂等運走送到肝臟代謝,因此可預防、改善動脈的硬化、狹窄,減少腦缺血的機率。反之,血液中的「壞的膽固醇」易被氧化並沉澱在動脈壁內,因此其血液中濃度高會加速動脈硬化、狹窄的進行,增加腦缺血的機率。這二者與腦出血之間的關聯性並不顯著。(另請參考講義性內容之「第八節、高血脂症與腦中風的關係」)
-
營養不良與腦中風(腦出血、腦缺血、腦梗塞)有關嗎?會增加中風的機率(機會)嗎?
複製連結
(1)長期營養不良有稍高的腦出血發生率,可能跟腦血管壁因營養不足變得較薄弱,或是血液凝固能力因營養不足變得較差有關;
(2)營養不良而導致血液中白蛋白濃度偏低時,血液循環量會減少,因此血壓會較低而易發生腦缺血;
(3)某些維生素(如葉酸、B2、B12等)不足,曾被報告可能會增加缺血性中風機率。其機轉之一,可能是使血液中像homocysteine等不良物質的濃度增加,因而會促進動脈的硬化、狹窄。
-
頭顱外傷引起的大腦內出血也算出血性腦中風嗎?撞到頭也會發生出血性腦中風嗎?
複製連結
出血性中風,意指腦血管因為非外傷性、非外源性的原因導致破裂、血液外流至腦組織內的狀況。所謂「非外源性的」的「外源」,是指惡性腫瘤、感染症等特殊疾病。若是因為頭顱外傷、大腦惡性腫瘤、大腦感染症等引起的腦出血,一般不稱為中風,而稱為該特殊疾病合併出血,例如「大腦感染症合併出血」。如果是大腦的良性「血管瘤」引起的腦出血,則一般仍列屬出血性中風。(另請參考講義性內容之「第一節、預防腦中風的基本概念」以及「第十七節、較少見或較少知的腦中風危險因子」)
-
頭部撞擊或大腦腫瘤或大腦感染等特殊原因引起的大腦內出血,也算中風(出血性腦中風)嗎?
複製連結
出血性中風,意指腦血管因為非外傷性、非外源性的原因導致破裂、血液外流至腦組織內的狀況。所謂「非外源性的」的「外源」,是指惡性腫瘤、感染症等特殊疾病。凡因頭顱外傷、大腦惡性腫瘤、大腦感染症等引起的腦出血,一般不稱為中風,而稱為該特殊疾病合併出血,例如「大腦感染症合併出血」。如果是大腦的良性「血管瘤」引起的腦出血,則一般仍列屬出血性中風。(另請參考講義性內容之「第一節、預防腦中風的基本概念」以及「第十七節、較少見或較少知的腦中風危險因子」)
-
糖尿病病人要如何預防(避免、防止)腦缺血、梗塞?
複製連結
(1)檢查腦頸動脈是否有硬化狹窄,如果有,請教主治醫師如何處理;
(2)平常應避免水份不足,應常多喝水(但不需要一次喝很多);
(3)控制好血糖,應避免甜食,多做輕鬆運動;
(4)糖尿病久了會使神經反射功能變差,因此身體改變時一定要慢慢來,以免發生姿勢性低血壓而導致腦缺血;
(5)另請看講義性內容之「第三節、腦缺血(缺血性中風)的常見原因(危險因子)」以及「第七節、糖尿病與腦中風的關係」。
-
糖尿病病人為什麼較容易發生腦缺血、梗塞?糖尿病會增加腦缺血機率(機會)的理由(機轉)是什麼?
複製連結
理由很多,包括:
(1)長期血糖高會慢性地傷害腦頸動脈的內壁,使其逐漸硬化、狹窄,因而會阻礙該處的血流,就易發生腦缺血、梗塞(另請參考講義性內容之「第十五節、動脈硬化、狹窄與腦中風的關係」);
(2)長期糖尿病也會使全身的微細血管血液循環變差,包括大腦的部份;
(3)血糖高會造成多尿症,體內水份容易流失、不足,使血液黏稠度上升,會減慢大腦的血流;
(4)糖尿病沒控制好,久了後會引起糖尿病性神經病變。其後果之一是使姿勢性神經反射功能變差,因此易發生姿勢性低血壓而導致腦缺血;
(5)長期糖尿病容易引起心臟疾病,而心臟功能不好時,由心臟打到大腦的血流容易減少;(6)其他等。
-
糖尿病病人為什麼容易發生「姿勢性低血壓」?其原因(機轉、理由)為何?
複製連結
理由如下:
(1)糖尿病沒控制好,久了後會引起糖尿病性神經病變。其後果之一是使姿勢性神經反射功能變差,因此易發生姿勢性低血壓;
(2)長期糖尿病容易引起心臟疾病,當心臟功能不好、反應力較差時,也易發生姿勢性低血壓;
(3)其他等。(另請參考講義性內容之「第七節、糖尿病與腦中風的關係」)
-
糖尿病的病人比較容易發生腦出血嗎?糖尿病與腦出血有關係嗎?
複製連結
糖尿病與腦出血之間,並沒有顯著的直接關聯性。但是,糖尿病控制不好會引起腎臟病變,而後者會使血壓上升,間接增加腦出血的機率。(另請參考講義性內容之「第七節、糖尿病與腦中風的關係」)
-
糖尿病性神經病變會增加腦中風(腦缺血、梗塞)的機率(機會)嗎?為何?理由是什麼?
複製連結
糖尿病性神經病變與腦出血間的關聯性並不顯著。但是,有糖尿病性神經病變的人,腦缺血、梗塞機率確實會明顯增加,理由如下:糖尿病性神經病變的存在,表示糖尿病已有一段長時間,或是一向控制得不好。因此,很可能伴隨3個大問題:(1)已有較嚴重的腦頸動脈硬化、狹窄;(2)已有較嚴重的心臟疾病;(3)因神經功能不良,較易發生姿勢性低血壓。這3個大問題同時存在時,發生腦缺血的機率就會很高,因此需特別小心(另請參考講義性內容之「第六節、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姿勢性低血壓」)。
-
蔬菜水果(蔬果)多吃一些可以預防(避免、防止)腦中風嗎?蔬果與健康的關係如何?
複製連結
多吃蔬果比多吃油脂肉類有益於心臟和大腦的血管,但必須注意:
(1)事先農藥必須洗淨;
(2)應吃新鮮水果而不是喝果汁,以避免攝取過多糖份與熱量;
(3)有糖尿病者,甜的水果不宜多吃;
(4)對一般人來講,營養均衡可能比特別多吃某種食物重要。有少數研究發現柑橘類水果中的類黃酮,與腦缺血風險較低些有關,但是應小心:其中的葡萄柚等,會加強降血壓藥的效果而可能使血壓太低,可能引起腦缺血。(另請參考講義性內容之「第三節、腦缺血(缺血性中風)的常見原因(危險因子)」以及「第十五節、動脈硬化、狹窄與腦中風的關係」)
-
廚房內煮飯菜時所產生的空氣中油煙(空氣污染),是否和抽煙(或二手煙)一樣,會增加腦中風機率?
複製連結
很可能。煮飯菜時產生的空氣油煙,對健康的不良影響可能沒有抽香煙或吸入二手煙那麼大,但長期而言,其害處是確實存在的。有一些研究指出:有空氣污染的地區,其腦中風發生率較高。因此,家庭主婦平日煮飯菜時,應養成習慣使用排煙設備,以避免受害。(另請參考講義性內容之「第十二節、抽煙與腦中風的關係」以及「第十七節、較少見或較少知的腦中風危險因子」)
-
趕時間、很急(心急、心情著急)與腦出血有關係嗎?為何?理由是什麼?
複製連結
是的,趕時間、很急時血壓會衝高,因此會增加腦出血的機會。另請參考講義性內容之「第二節、腦出血(出血性中風)的常見原因(危險因子)」的第2點。
-
預防(避免、防止)心臟缺血(心絞痛、心肌梗塞)的藥物,是否也可以預防腦缺血、梗塞?
複製連結
不一定,有些預防心臟缺血的藥物,反而會增加腦缺血的機率。請注意:治療心臟病的藥物可能有降血壓的作用或利尿的作用,可能會引起血壓偏低或水份不足,這二者也會增加腦缺血、梗塞的機率。因此,有吃心臟病藥物的人,應向心臟科主治醫師仔細請教,如何把兩邊的問題都兼顧好。(另請參考講義性內容之「第五節、日常生活中如何維持血壓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