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一般牙科

一、目的

1.熟習牙科各次專科之技能
2.學習「全人照護」之整體治療計劃
3.學習與病患之溝通技巧
4.熟習牙科健保之相關規定
5.學習特殊族群之牙科照護

二、訓練時間

全程為期二年,以完成全部課程及臨床治療病例需求為核發受訓証明之標準,必要時得延長。

1.一般牙科(全人照護):一年
2.兒童牙科:二個月
3.矯正科:二個月
4.口腔顎面外科:二個月
5.補綴科:二個月
6.牙髓病科:二個月
7.牙周病科:二個月

三、訓練人數

每年4-6人

四、師資

計有多位在各專科之指導醫師

郭彥彬醫師  家庭牙科專科
林思洸醫師  牙髓病科專科
楊   湘醫師  家庭牙科專科
 

五、訓練內容

在牙科門診各部門、開刀房與病房等處的實際工作,寓學習於服務;另藉臨床討論會、病房討論會、專科討論會、期刊發表等方式,隨時灌輸牙醫學與相關醫學知識,在臨床實際工作中,養成對基本學理不斷探討之興趣,並隨時將所學理論印證於實際臨床,以期造就手腦並用之全科牙醫師,另鼓勵參與臨床研究,以培養來日從事研究的能力。

(1)第一年每週三至四個半天於一般牙科看診,按病人之①主訴②治療意願③嚴重程度及緊急性④口腔狀況等,由一般牙科之主治醫師篩檢分級,若能立即處理、治療者,可當場做治療,若已清楚界定屬於次專科者則轉診至次專科會診或約診,最重要的是適合「整體牙科照護」之病例,經輔導醫師認可簽章後,即由該醫師執行治療或預約治療。每一週,參與計畫的各專科也會提供每位住院醫師一次至兩次的約診時段。一般簡單治療可於一般牙科直接治療,屬於各專科較複雜的情況可約診至各專科分配的治療時間,在該專科主治醫師指導下進行治療。治療過程中若有疑問,應照會專科醫師。專科醫師認為應轉診由較專業之醫師治療,即應轉診;但負責住院醫師若時間野i,可至專科關心學習。在專科完成治療後,各專科有義務將患者送回原負責住院醫師確認或繼續治療。
 
(2) 第二年之訓練
延續第一年「整體牙科照護」之計劃,第一年之住院醫師只有專科之臨床工作,但不一定有時間參與次專科之學術活動,因此,第二年必需有每一專科一個月至一個半月的時間至各次專科之歸屬,同時輪派至公館院區支援,以便有較長的時間接受「整體牙科照護」之訓練,以完成訓練一般牙科醫師獨立醫療作業之經營能力。

(3) 除了在臨床的訓練外,在學識方面亦須加強,由執行負責醫師規劃各種 研討會,首先是每星期一下午5:30~7:00的病例討論會,由住院醫師負責報告,全體輔導醫師參與並提供經驗及治療方式,以增進住院醫師之信心。每星期二上午8:00~9:00則為Textbook review由各次專科提供最新版本之教科書,並請輔導老師選擇其中一半的內容由一位訓練醫師報告,全體參與提問及追加討論,以增進大家之知識,同時邀請次專科主治醫師做講評,實施半年後再接入次專科及文獻回顧,務必在兩年內將住院醫師提昇至準次專科之水準,以為將來進入次專科之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