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補綴科

一、訓練目的:

(一)在完成牙醫學系課程修習後所實施之「準醫師訓練」,以期使牙醫學生成為能勝任臨床醫療工作之醫師。
(二)熟習牙科領域內之補綴學醫療專業必須具備的基本知識、技能、及態度。
(三)精熟補綴學之臨床與學術雙方面之基本知識與技能,使引導牙醫學生更進一步提升之準備。

二、訓練目標:

(一)基本的診斷處置技術
1.詢問病史與傾聽病人陳訴病情之技能。
2.學習病患牙科整體治療計劃之擬定與最終補綴治療之選擇與方向。

(二)解決病患問題的技術
1.依據病人需求與主訴,提供最適當的補綴治療。
2.根據臨床上所見之病況,給予病人建議與適當調整補綴物設計。

(三)獲取及應用臨床與學術知識的技術
1.配合臨床所見所聞,映證牙醫學課程修習之知識與技能。
2.配合臨床病例訓練,學習文獻之搜尋技巧與分析,並依據文獻之研究結果與病例相互討論及映證。
3.熟習各式補綴物之使用原理與製作技能 。
4.由資深醫師與同事之間獲取臨床經驗並互相交流心得。

(四)與病人、家屬、同事做有效溝通的技術
 經由與病人的接觸,以病人為中心的思考,養成正確的醫療專業態度及基本醫病溝通的能力。並在師生互動以及與同事、病患、病患家屬的接觸中,培養出對於重要價值的領悟與執著,發展出做為優秀醫師的品格。

三、訓練對象:

(一)本校牙醫學系六年級學生,臨床實習課程之必修。
(二)外校牙醫學系六年級學生,選修本院實習課程,依「台大醫院接受見習實習要點」申請,經教學部審核及醫務會議通過者。

四、訓練期間:

(一)實習醫師在補綴科實習9週,以利學習完整的補綴治療技術與建立良好的醫病關係。
(二)實習醫師在補綴科的實習期間,每九天為一實習單位,共七個實習單位,其中第一個實習單位於補綴科顳顎關節門診實習。

五、訓練方式:

(一)師資:除台大醫學院牙醫學系專任教師及台大醫院專任主治醫師外,也聘請其他大學牙醫學系之教師與其他教學醫院之主治醫師以及熱心教學之開業醫師協助指導,以利解決臨床學習之問題,並協助負責考核訓練之進度和成效。

(二)場所:
1.補綴科臨床訓練於顳顎關節門診與補綴門診兩處。
2.病例討論會定於牙醫學系第一會議室舉行

(三)課程與病例討論會:
1.補綴科臨床訓練課程於實習醫師進入本部第一個月,與牙科其他各次分科統一規劃課程,予以教學訓練。
2.補綴科病例討論會定於每週三下午四點舉行,每位實習醫師於補綴科受訓期間需報告三例未完成病例與一例完成病例,本討論會除本科專任主治醫師參與外,另外聘一位教學醫院級之主治醫師與本科所有資深醫師共同參與討論。旨在訓練實習醫師對於病患治療計劃之瞭解力與執行力,並從討論中建立與培養實習醫師對於病例之分析能力,期能培訓出日後對於病患於補綴需求上能獨當一面之醫師。
3.牙科部病例討論會定於每週五上午八點舉行,每位實習醫師於補綴科受訓期間均需參加本會議,本會議安排所有實習醫師輪值報告牙科各次專科之完成病例,期能使各位實習醫師能夠對於牙科整體之治療有更深層與廣泛的瞭解與修習。
4.牙醫學新知討論會不定期舉行,內容涵遜騇s文獻或嶄新牙科材料與設備儀器或技術等子題,希望實習醫師於受訓期間仍能隨時吸取新知,以跟上世界的潮流。

(四)補綴科各領域學習目標:
甲、顳顎關節疾病
1.顳顎關節疾病之臨床鑑別診斷及基本處置
2.顳顎關節疾病放射影像學之鑑別診斷
3.咬合板之印模與製作訓練

乙、固定補綴物(含單冠及牙橋)
1.不密合固定補綴物之判斷
2.拆除舊有固定補綴物之技能訓練
3.固定補綴物支台牙之修型技術訓練
4.臨時性固定補綴物之製作
5.根柱與柱心之製作
6.固定補綴物咬合理論之訓練
7.各式印模材與黏著劑之認識與使用練習
8.固定補綴物美學之技能訓練

丙、活動義齒學(含可撤式活動義齒及全口義齒)
1.病患口腔現有狀態之活動義齒治療計劃擬定
2.可撤式活動義齒之設計與技工製作
3.全口義齒技工製作
4.活動義齒學美學之技能訓練
5.活動義齒學咬合理論之決定
6.各式印模材之認識與使用練習
7.活動義齒襯底與換底之適應症鑑別診斷與臨床及技工技術訓練

丁、植體補綴學
1.病患對於植體補綴物之適應症鑑別診斷
2.協助製作植體補綴物之手術模板
3.植體補綴過程之跟診與病例追蹤訓練

六、補綴科實習醫師之評估辦法:
1.評估考核的時機為定期及每學期末實習結束時。除了評估考核受訓者的表現外,同時亦聽取其建議事項,做為改進訓練計劃之參考。

2.補綴科實習醫師於受訓期間需完成20例之咬合板製作,每病例點數為2點,超過20例者,點數折半計算。並規定於咬合板給予病人時,請住院醫師確認並於checking list上蓋章。

3.補綴科實習醫師於受訓期間另需完成40點之補綴物治療,並規定每位病患均需填寫special sheet,詳細記錄病患之局部發現、診斷、治療計劃與治療心得,此部份之special sheet於每週三定期與資深醫師討論心得與確認點數之計算。

4.每位實習醫師於學期受訓結束,將整理妥當之病患special sheet及咬合板checking list提交出來,再由總醫師結算總工作點數後,連同已完成病例之報告分數、病例討論會之表現分數,一同統整後,與本科專任教師與主治醫師共同審核與討論。

5.實習醫師之受訓成績計算比例如下:
臨床工作總點數(含補綴點數與咬合板點數):70%
病例討論會表現點數:5%
已完成病例報告分數: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