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副甲狀腺功能低下症(Pseudohypoparathyroidism)
致病基因:GNAS1 基因
盛行率
根據臨床個案回溯統計,1997年,在日本的統計,估算其發生率約百萬分之3.4。目前尚未有全球發生率統計或特定種族區域之相關研究。臺灣也無確切的統計。
臨床症狀
依據病因不同而有不同的亞型表徵:
- PHP1a:
此型病患者有典型AHO外表特徵。且由於此症是因為Gαs蛋白異常所致,所以除了無法對PTH指令產生反應,使PTH無法於標的器官產生作用,致使血中PTH值升高,而卻又同時有低血鈣及高血磷情形之外,另外,包括腎臟、纖維母細胞、血球等不同組織細胞的Gαs活性約只有正常人的一半。其他與Gαs蛋白有關的激素亦可能出現功能不足的症狀;這些與Gαs蛋白有關的激素包括:促甲狀腺激素 (TSH)、抗利尿激素 (antidiuretic hormone)、促性腺激素 (gonadotropins)、昇糖素 (glucagon) 等,可能因此造成甲狀腺功能低下及不孕等問題。 - PHP1b:
此型患者沒有AHO的臨床表徵,也較少有其他內分泌激素的異常。患者主要為腎臟對PTH產生阻抗性,造成低血鈣的症狀;同一家族內可能嚴重度不一。 - PPHP:
此型患者僅有AHO的臨床表徵,這類病人的Gαs突變遺傳自父親,其PTH可正常促進腎臟cAMP生成及尿磷排出,沒有低血鈣等生化異常,對其他內分泌激素也無阻抗性。
遺傳模式
為體染色體顯性遺傳模式,但具有印痕效應(imprinting)。只有當致病變異點是由母親傳給兒女時,兒女才會發病;若是由父親傳給下一代,則兒女僅為帶因者,並不會發病。
另外,PHP1a及PPHP是因GNAS1 基因之外顯子有致病變異點所造成的疾病;而PHP1b則是因GNAS1 基因之差異甲基化區 (differentially methylated regions (DMRs)) 有甲基化的異常而產生之疾病。
檢驗方法
以次世代定序技術分析GNAS1 基因上所有的外顯子 (exon) 是否發生突變或缺失,故僅針對 PHP1a 及 PPHP 兩種亞型進行檢測。檢測出的變異位點再經傳統定序方法 (Sanger Sequencing) 確認。
檢體需求:全血(2支 EDTA管各5ml)
報告時程:8-12週
檢驗侷限性
- 檢驗方法僅檢驗GNAS1 基因表現子 (exon) 的部分。依據疾病分型不同,可檢驗出50-72%的偽副甲狀腺功能低下症患者。
- 若GNAS1 基因變異屬於大片段缺失或插入 (large deletions or insertions)、重複 (duplication)、重組 (rearrangements) 及翻轉 (inversion),則無法由本方法檢驗出來。
- 依衛生署規定,目前所有分子遺傳診斷皆屬研究性質,本檢驗結果僅供醫療專業人員作為臨床參考之用,並需配合其他相關臨床資料進行最佳綜合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