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遺傳性巴金森氏症

撰稿人:林靜嫻醫師​

撰稿日期:2015-03-17


         巴金森氏症是相當普遍的神經退化性疾病之ㄧ,隨著老人年齡的增長,巴病的盛行率越高。巴病患者最明顯的重要特徵為動作方面的症狀,包括顫抖、僵硬、動作遲緩以及姿態反射不穩等(圖一),有些病患還會合併有非動作分面的症狀,例如智能退化、睡眠障礙或是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等症狀。其病理上最主要的特徵為在黑質 (substantia nigra) 中的多巴胺神經元的凋零死亡,以及殘留的神經元細胞質中有不正常的包涵體-路易體 (Lewy body),導致下游的紋狀體 (striatum) 接收不到足夠的多巴胺,造成調控運動動作的大腦-基底核迴路功能異常,而近一步產生臨床上巴病的種種上述症狀(圖二)。診斷方式除了臨床神經學檢查之外,核子醫學的腦部攝影亦可提供診斷的幫助(圖三)。雖然目前給予病患levodopa的補充治療可以改善病患動作方面的症狀,但是,遺憾的是,目前的治療皆為補充病患不足的多巴胺治療,沒有方法可以遏止此疾病隨年齡的惡化,現階段也沒有有效的神經保護製劑可以減緩多巴胺神經元的退化。

 

巴金森氏症的臨床症狀

圖一:巴金森氏症的臨床症狀

正常與巴金森氏症的腦部病理變化

圖二:正常 (A) 與巴金森氏症 (B) 的腦部病理變化

核醫腦部掃描顯示正常與巴金森氏症的多巴胺系統

圖三:TRODAT-SPECT核子醫學腦部掃描顯示正常 (A) 與巴金森氏症 (B) 的多巴胺系統(箭頭顯示為減少部分)


         為了對巴金森氏症病的治療有更深入的突破,了解其大腦結構中的致病機轉以及釐清多巴胺神經細胞為何提早退化死亡乃成為目前研究最重要的議題。巴金森氏症的病因過去一直認為和環境因素有相當大的關係,包括農藥(有機磷類)以及重金屬如錳等。然而,最近幾年的研究發現某些基因的突變會導致遺傳性巴金森氏症的發生,臨床上大約有5-10%的巴金森氏症病患有顯著的家族遺傳史(三代血親中的親戚也有罹患巴金森氏症或是相關退化性疾病),目前已有十幾個基因的突變已被證實是引起少數遺傳性巴病的致病因,包括 SNCA (a-synuclein), UCHL1, PRKN (Parkin), PARK7 (DJ-1), PINK1, LRRK2, ATP13A2, HTRA2 (HtrA2), FBXO7 (Fbxo7), GIGYF2, PLA2G6, VPS35, DNAJC6, DNAJC13 SYNJ1 基因等。 

 

         根據台大醫院過去的研究,發現Parkin基因的突變發率在年輕型發病(50歲之前發病)的巴金森氏症患者為 9.8 %,PRKN (Parkin) 基因的突變為造成台灣人隱性遺傳以及年輕型巴金森氏症的最主要致病基因;除此之外,我們也發現PINK1 基因突變為造成隱性遺傳及年輕型巴金森氏症的第二大致病基因,其臨床表徵是病患發病年齡多在30-40歲之間,病程進展緩慢等特色。除了上述這兩個基因之外,LRRK2 基因上的G2385R變異為亞洲人種中獨特的巴病疾病危險因子,我們發現,若是帶有這些基因危險因子,將會使得到巴病的危險性增加兩倍之高。

 

         近日,次世代基因定序技術的出現,對於巴金森氏症(特別是遺傳性巴金森氏症與年輕型巴金森氏症)的基因診斷提供了快速且準確的分子基因診斷策略,以次世代定序為基礎的基因檢測平台將大大協助臨床病患的診斷,並提供家屬相關的遺傳諮詢資訊。

 


參考文獻:

  1. Matthew J. Farrera, Jeremy T. Stonea, Chin-Hsien Lin, Justus C. Dchsela, Mary M. Hulihana, Kristoffer Haugarvolla, Owen A. Rossa, Ruey-Meei Wu. Lrrk2 G2385R is an ancestral risk factor for Parkinson’s disease in Asia. Parkinsonism and Related Disorders 2007:13(2):89-92.
  2. Lee MJ, Mata IF, Lin CH, Tzen KY, Lincoln SJ, Bounds R, Lockhart PJ, Hulihan MM, Farrer MJ, Wu RM. Genotype-Phenotype correlates in Taiwanese patients with early-onset recessive parkinsonism. Movement Disorders 2009;24(1):104-8.
  3. Lin CH, Tan EK, Chen ML, Tan LC, Lim HQ, Chen GS, Wu RM. Novel ATP13A2 Variant Associated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in Taiwan and Singapore. Neurology 2008;71(21):1721-32.
  4. Bras J, Guerreiro R, Hardy J. Use of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and other whole-genome strategies to dissect neurological disease. Nature Review Neuroscience 2012;13(7):453-64.
  5. Krebs CE, Paisán-Ruiz C. The use of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in movement disorders. Frontiers Genetics 2012;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