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裘馨氏肌肉失養症 (DMD)

 

疾病簡介:

裘馨氏肌肉失養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簡稱DMD)是一種遺傳疾病,是肌肉萎縮症中較常見的一種,發生率據估為每3000-6000個男性有一名患者。 位在X染色體上的DMD基因會製造一種重要的蛋白Dystrophin,一旦缺少這種蛋白時,肌纖維膜會變得無力脆弱,經年累月後終於撕裂,肌細胞就很容易死亡。

 

臨床症狀:

患者出生後各種動作的發展大部分正常或稍微遲緩些,但由於肌肉組織隨著年紀衰退,在3~5歲時,大部份患者會出現走路經常跌倒,跑步時會搖搖幌幌,上、下樓梯顯得吃力等症狀,大部分患童會出現Gowers’sign(高爾現象),跌倒時不易自然站起,需用雙手按在膝部,然後再按在大腿上慢慢由腿部支撐上來。但在發病後有人需要2年才會得到正確的診斷。患者到了10~12歲左右則出現無法走動或站立的症狀,通常須需依靠輪椅或臥床,部分患者可能會合併心肌病變;疾病後期(患者約在15~20歲之間)會需要使用呼吸器幫助呼吸,而且容易因肺部感染或心臟衰竭等合併症而死亡。

 

治療:

患童如果能夠及早診斷,將有機會接受整合性照護,包括疫苗注射,營養,呼吸訓練,復健治療等。已有研究顯示,如能及早使用類固醇治療,將可以延緩患者出現肌肉無力的時間,延緩呼吸衰竭的進程。另外有許多新的治療已經核准上市或是進入第三期臨床試驗,可以延緩患童肌肉進入不可逆的肌肉受損的年紀。

 

篩檢:

大部分患童在出生時已經出現有肌肉損傷的異常血液變化,因此可以使用新生兒篩檢檢體,測定CK數值,來偵測出患童。然而很多寶寶(約_1_%)出生時會有輕微生理性的指數上升,因此需要第二次的檢查(複檢)來排除這種生理性的變化。另外,有少數個案第一次數值尚未上升,要等到症狀發生時才會被診斷出來。如果CK持續升高,將需要進行(自費)基因檢測,以了解指數上升的原因,以及安排個人化的諮詢與治療方針。


​提醒您:篩檢的敏感度並非100%,檢查結果會因為某些疾病有晚發作型、非典型、蛋白質攝取不足或是特殊飲食而有偽陰性的可能,如有健康上的問題,請諮詢相關的小兒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