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神經病變(1)-前言及運動障礙簡介
《2011/06/13 17:40, 摘自 中華日報 醫藥網》/詹鼎正
86歲的林老先生長期便祕,醫師開了軟便劑及促進腸胃蠕動的藥品給他,前一陣子,他慢慢地發現左手會抖,走路不穩,常常會跌倒,他的家人帶他去給神經內科看。醫師覺得很像巴金森症,但是他吃的腸胃藥,也可能會造成像巴金森的症狀,所以醫師建議他停藥,也做了一些檢查。回診的時候,發現停藥後雖然症狀有改善,可是大部分的問題還是持續存在。醫師建議他開始服用治療巴金森的藥。可是林老先生完全不相信自己得了這個疾病。有一天他跌倒撞到頭,造成腦出血,送到台大醫院急診。開完刀住院中,家人再度要求神經科的醫師來做評估,還是覺得像巴金森症,這一次他終於決定乖乖地服藥,症狀得到控制,跌倒的次數也減少了許多。
前言
神經系統非常地複雜,產生的病變也包羅萬象。隨著年紀增長,許多神經病變發生的機會也直線上升。例如失智症在 60歲以前的盛行率不到 1%,到了 90歲的長者,可能一半患有失智症。神經系統病變的研究發展很快,不可諱言的,一般內科、家醫科或老年醫學科的醫師,很少能跟得上知識更新的速度。又加上某些檢查及藥品健保給付上有限制,一般科的醫師開不出來,所以臨床上如果遇到神經系統的問題,大多會轉給神經內科的醫師來處理。如果需要開刀的,則轉給神經外科。老年人常見的神經系統病變中,失智與中風筆者在之前的單元有特別介紹。這一系列的文章,則著重在動作障礙 (以巴金森症為代表 )、癲癇、頭痛等問題。
動作障礙指的是不正常及不自主的動作。而這些動作不是因為肌肉無力,或是感覺異常造成的。障礙可以分為兩大類,過動 (如巴金森氏病人的四肢抖動 )及少動 (如巴金森氏病人走路時兩手不太會擺動 )。而某一種特定的疾病,如巴金森氏可能會同時有過動及少動兩部分。動作障礙的診斷與治療,常需要跨專業的團隊合作,所以台大醫院整合了神經內科、神經外科、核子醫學、影像醫學、基因醫學、復健與精神等各科部之專業資源,成立了「巴金森症暨動作障礙中心」,以提供民眾整合式服務。
在所有的動作障礙中,巴金森症是最常見的一個問題,這類疾病也是除了阿茲海默症以外老人家最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盛行率差不多是 1-2%,台灣老年人口差不多是 200萬人,所以預估 30000人左右的銀髮長者患有這類疾病。雖說大部分的巴金森症患者會去看神經科,但不少巴金森症患者會有其它像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問題來看老人科,筆者也看到不少初期的巴金森症患者不知道要看什麼科好就先到老人科來聽聽醫師的建議。
下一回我們開始介紹巴金森症。
(本文作者現任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任、內科部臨床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