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電子病歷專案

電子病歷

電子病歷(EMR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是以電子資訊的技術,來儲存病歷資料,提供使用者查詢以及瀏覽。實施電子病歷的目的:

  • For management and quality control:使病歷的修改、刪除皆留有紀錄,便於醫療流程的管制,並即時產生品質指標、與異常事件記錄。
  • Sharing information:使院內各單位對病歷資料利於共享,並維護病歷資料的一制性。
  • Reduce the cost to maintain medical records and regular operations:減少紙本病歷所花費空間、時間之成本,病歷資料以資訊系統功能,使醫療工作人員可立即得到病歷資料,無須再調閱紙本病歷。
  • For study and research:以結構化之病歷資料,而非簡單之掃描存檔。
     

電子病歷的實施可分為 5 個階段

  1. 自動化的醫療紀錄(Automated Medical Record):使原有的平面紙張紀錄,逐漸的修正設計為電腦化的紀錄。
  2. 電腦化的醫療紀錄(Computerized Medical Record):病歷資料完全以電子媒體檔案來表示 ,不需要將實體病歷傳遞至診間或護理站。
  3. 電子化的醫療紀錄(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無紙化的作業 ,提供醫療專業人員診斷及治療上的建議。
  4. 電子化的病人紀錄(Electronic Patient Record):重視個人機密的條件下,具網路上互相的交換機制。
  5. 電子化的健康紀錄(Electronic Health Record):電子病歷的最佳階段,將電子病歷做到個人化的健康紀錄。

除了要符合台灣在電子病歷上的各項規範外,本院在實施電子病歷所面臨關困難與挑戰有「醫事人員作業習慣改變」、「友善易使用的介面」、「流程的整合」、「資訊安全與病人隱私的要求」、「無紙化的推行過程」、「病歷表單格式(手寫或儀器產生報告)繁多」等。 
 

電子病歷持續推動,朝病歷無紙化目標邁進

本院自2009年起推動實施電子病歷,率先取得行政院衛生署(現改制升格為行政院衛生福利部)認證實施給藥紀錄榮登電子病歷金榜後,陸續報備通過病歷首頁等10項電子病歷,奠定良好根基。由於本院電子病歷之開發推動,均是由本室自行掌握簽章、驗章等重要核心技術,雖然一開始進度較緩,惟開發模式成熟後,進展的速度就相當迅速。 


紙本病歷圖
 ▲ 紙本病歷


 

樹狀結構查閱病歷
 ▲ 樹狀結構的電子病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