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多發性硬化症的真相

<<回上一頁

  在全球範圍內,多發性硬化症(MS)是年輕人群中最常見的神經性致疾病,醫學工作者至今仍然不清楚多發性硬化症確切的全球發病率,也不清楚其發病原因,目前,多發性硬化症尚沒有確切的治癒方法。

  但是,為了使病友真正瞭解這個疾病,並改善病友的生活品質,科學家對多發性硬化症進行了多方面和大量的研究。

  這個部分,你將會瞭解很多關於多發性硬化症的詳細和有用的資訊,包括疾病可能的發病機制,診斷程式,以及如果被診斷為多發性硬化症,醫生可能會向你說些什麼等等。

  這部分內容試著告訴你一個有關多發性硬化症最全面的知識,提供給你所想瞭解的最全面有關多發性硬化症的方方面面。

 

什麼是多發性硬化症?

  多發性硬化症的英文是Multiple Sclerosis,常常簡稱為MS,病灶位於腦部和脊髓,是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非外傷性疾病。

  中樞神經纖維表面覆蓋了一層稱為神經髓鞘的物質,它具有神經傳遞和保護神經纖維的作用。人體自身免疫系統攻擊和破壞髓鞘就會導致多發性硬化症的發生。在自身免疫反應引起的炎症停止後,無數受到破壞的神經纖維所形成的疤痕,我們稱之“硬化”,有時也稱之謂“斑塊”或者“損傷”。因為,疾病在整個中樞神經系統多個地方隨機出現,所以多發性硬化症意為“很多疤痕”的意思。

  同時,多發性硬化症是一個慢性疾病,有一個間斷發作的病程。多發性硬化症(MS)主要在年輕成年人群中發病,每個人發作情況差異很大,每個人所表現的症狀也非常獨特。疾病的很多方面目前無法解釋。疾病的確切病因仍然未知,也不知道如何能夠預防發病。同時,全世界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研究多發性硬化症,儘管還沒有發現可以根治MS的方法。但是,相關的可以大大改善疾病進程的藥物不斷出現,這些藥物可以延緩疾病發展從而大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誰會罹患多發性硬化症?

  估計全球範圍內有一百二十萬人罹患多發性硬化症(MS)。任何人,不管他們是誰,不管他們住在哪裡,都有可能患上多發性硬化症。

  遺傳和環境因素在罹患此病上起到一定的作用。

  多發性硬化症好發於北歐,北美,澳洲的東南部和新西蘭。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很少發病。

  多發性硬化症(MS)好發於女性,男性相對較少,20-40歲多發,平均發病年齡為31-33歲。兒童或者老年人很少患有多發性硬化症。

  • 種族:多發性硬化症在高加索人群,即白種人群眾發病率明顯高過其他種族人群。而且,研究發現,年輕時發病的風險很大。如果,一個出生在低發病率地區,如亞洲的個體,在15歲前移民至一個高發病率地區,如北歐,發病的危險性大大增加。
  • 年齡和多發性硬化症:儘管診斷為MS的平均年齡大約是30歲左右,但是多發性硬化症(MS)可以在任何年齡發病。有小於4%的患者在兒童時發病。兒童發病以女性為多,最主要症狀為感覺障礙症狀,以復發-緩解型多發性硬化症為最常見。
  • 性別和多發性硬化症:女性患有多發性硬化症的可能性高於男性2倍,唯一例外的是,原發進展型多發性硬化症的發病機率男性和女性是一樣的。男性一旦患病,病情往往較女性更加嚴重,預後更差。

 

多發性硬化症的流行病學

多發性硬化症患病率在全球的分佈是不平衡的,按照區域劃分,有下列三個常見區域:

  1. 高發區( 每10萬人患病率>30人)- 這些地區是歐洲,包括俄羅斯的歐洲部分,加拿大,美國北部,澳大利亞東南部和新西蘭。
  2. 中等地區 (每10萬人5-30人患病)-這些地區是美國南部,澳大利亞的大部,南非,地中海南部國家,俄羅斯的西伯利亞,烏克蘭和拉丁美洲的部分地區
  3. 低發區(每10萬人少於5人患病)-這些廣大區域是亞洲,非洲,南美洲北部

  當一個人從疾病低發區移民到一個高發區,多發性硬化症患病的危險性會增加。儘管至今沒有確切的證據表明環境因素是MS發病的主要原因,但是,科學家普遍認為環境因素在發病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科學家已經發現了多發性硬化症的流行病學自低緯度(赤道)向高緯度逐漸增高的特點。多發性硬化症(MS)在高加索人群(白色人種)比其他種族更加多發,即使這樣,生活在高緯度國家和地區的高加索人群比生活在低緯度國家和地區的高加索人發病率高。例如,蘇格蘭的MS患病率比同一個國家的英格蘭/威爾士高,其原因可能是蘇格蘭位於英格蘭/威爾士的北面,緯度更高。另外,就在蘇格蘭不同地區,其最南部的奧克尼和雪特蘭地區是全球多發性硬化症患病率最高地區之一,這可能和多發性硬化症的遺傳易感性有關。

 
參考文獻

1. Dean G. : Annual incidence, prevalence and mortality rates of MS in white South African born and in white immigrants to South Africa. BMJ 1967;2:724-730.

2. Paty DW, Ebers GC (eds). Multiple Sclerosis. Philadelphia: FA Davis Company; 1998.

3. Duqette P, Murray TJ, Pleines J et al. Multiple sclerosis in childhood: Clinical profile in 125 patients. Journal of Paediatrics 1987;111:359-363

4. Cottrell DA, Kremenchutzky M, Rice GP et al. The natural history of Multiple Sclerosis: a geographically based study. 5.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natural history of primary-progressive Multiple Sclerosis. Brain 1999; 122: 625―39.

5. Weinshenker BG, Rice GP, Noseworthy JH et al. The natural history of Multiple Sclerosis: a geographically6based study. 3.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predictive factors and models of outcome. Brain1991; 114: 1045―56.

6. Kurtzke JF. Multiple sclerosis in time and space – geographic clues to cause. J Neurovirol  2000; 6 (suppl 2): S134–40.

7. Dean G, Elian M. Age at immigration to England of Asian and Caribbeanimmigrants and the risk of developing Multiple Sclerosis.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1997; 63: 565–8. 

Kurtzke JF. Multiple sclerosis in time and space – geographic clues to cause. J Neurovirol  2000; 6 (suppl 2): S134–40.

8. Rothwell PM, Charlton D. High incidence and prevalence of Multiple Sclerosis in Southeast Scotland: evidence of a genetic predisposition.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1998; 64: 730―5.

 

引起MS的原因

  多發性硬化症(MS)被廣泛認為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即自身的免疫系統不能準確識別自身細胞和外來的細胞,攻擊和破壞自身的組織。這種自身組織在中樞神經系統就是神經髓鞘。這些神經髓鞘包裹神經纖維,並成為體內免疫細胞攻擊的對象。

其他因素包括遺傳,病毒,環境因素也是多發性硬化症發病的原因。

 

遺傳因素

  多發性硬化症不是遺傳性疾病。但是,遺傳因素確實影嚮到了某些作用,因為同一個家庭中確實有多人罹患多發性硬化症的現象出現。

儘管,這些例子顯示了某些遺傳關係,但是有一點大家應該明白,家庭成員擁有完全相似的環境和生活方式,而環境因素和生活方式也是疾病的發病原因。罹患多發性硬化症的患者的子女,兄弟姐妹同樣罹患多發性硬化症的機率仍然很低。96-98%的可能性不會發展為多發性硬化症。

  很多患有多發性硬化症的患者自然會擔心其他家庭成員和他們的孩子也會罹患此病。因為缺少確切有關於疾病遺傳控制的知識,所以,遺傳諮詢和遺傳篩查無法給出明確的答案。但是,如果患了多發性硬化症,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一級直系親屬身患多發性硬化症的風險明顯大於二級親屬。家庭成員同時患有多發性硬化症已經被研究和報導過。

  以下是親屬罹患多發性硬化症的機率:

  • 姐妹 4.4%
  • 兄弟 3.2%
  • 父母 2.1%
  • 子女 1.8% -如果父母都患有多發性硬化症,這個機率可以達到20%

 

多發性硬化症在雙胞胎的研究

  一項多發性硬化症在雙胞胎的發病率的研究,彌補了多發性硬化症研究中缺乏直接的基因證據的空白。這些研究表明,如果疾病的發展只取決於基因的話,那麼同卵雙生(長相完全一樣)的雙胞胎一人患有多發性硬化症,另外一人患病的危險性達到100%。但是,一個在加拿大進行的研究表明同卵雙生的雙胞胎都患病的風險是30%。另外,異卵雙生的雙胞胎,一人患病,另外一人患病的機率幾乎和不是雙胞胎的家庭成員一樣,都是4.7%。

 

目前的研究

  最近,雪蘭諾基因研究所正在進行一項里程碑式的研究,科學家將多發性硬化症患者的基因進行標識和登記。這項研究基於40%基因組篩查和不同人群中1800例多發性硬化症患者和健康個體進行比較,他們發現了多發性硬化症的感染和神經變性有關的80個基因。多發性硬化症的基因知識提供了研製更加安全和更有效藥物的基礎,使醫生在未來可以研究出MS最佳的治療方法。

 

參考文獻

1. Ebers and Sadovnick, 1994; The role of genetic factors in Multiple Sclerosis susceptibility. J Neuroimmunol 1994; 54: 1―17., Robertson et al., 1996, Age-adjusted recurrence risks for relatives of patients with Multiple Sclerosis. Brain 1996; 119: 449―55.

2. Robertson et al., 1996, Age-adjusted recurrence risks for relatives of patients with Multiple Sclerosis. Brain 1996; 119: 449―55.

3. Sadovnick et al. 1993, 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Multiple Sclerosis: a review. Neuroepidemiology 1993; 12: 1–5.

 

環境因素

  多發性硬化症的發病因素中,環境因素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這個觀點已經被廣泛接受。醫學界已經認可在遠離赤道的國家,即在緯度越高的國家,罹患多發性硬化症的患者數量越多。在加拿大和歐洲北部的國家(例如,斯堪的納維亞和蘇格蘭等國家),有著非常高的多發性硬化症的發病率,這反應了在這些人群中特異性的易感性。

  在基因和環境因素共同影響下,多發性硬化症的發展將會如何呢?一個人有著基因敏感性,同時也暴露在一個未知環境因素下,那麼,引發自體免疫疾病,如多發性的硬化的危險性就很大了。

 

病毒感染因素

  另外一個有關於多發性硬化症病因的理論是已經有了疾病基因敏感性的人群可能會感染了某種病毒,這種病毒激發了自身免疫系統以攻擊自身的細胞。但是,還沒有一種病毒被證實和多發性硬化症的演變有聯繫。

 

傳染因素

  儘管多發性硬化症被歸類於一個慢性疾病,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它是一個通過接觸傳染的疾病。它是一個影響中樞神經系統中神經纖維的自體免疫疾病,而不會通過人與人接觸而傳染的疾病。

 

MS患者中樞神經系統的改變?

  多發性硬化症影響中樞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是腦和脊髓的總稱。中樞神經系統包含神經細胞(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神經膠質細胞不同於其他類型的支持細胞,神經膠質細胞保證了神經細胞(神經元)的正常功能和神經元之間的交流功能。一個典型的神經細胞(神經元)包含了帶有突觸(樹突)的細胞體和一個長長的突起,稱作軸突。樹突是短的突起,樹突直接連接鄰近的神經細胞,同時,神經軸突連接中樞神經系統其他更多遠距離的神經細胞。為了保證神經衝動的信號迅速傳導,神經軸突外周包繞著一種叫髓鞘的脂質絕緣物質(參考下列圖片)

带有髓鞘的神經軸突

  髓鞘包繞著軸突,這種包繞不是完整的,中間有著沒有髓鞘包繞的間隔,這種間隔叫作“郎飛”氏節。脂質髓鞘使神經電衝動自郎飛氏節間跳躍式的傳導。這種跳躍式的傳導保證了神經衝動快速準確的傳導。髓鞘含有高含量的脂肪,所以,髓鞘的外表呈現出白色。被有髓鞘和沒有髓鞘的大腦部分又被分為兩個區域:分佈在外層的具有樹突的神經細胞(神經元)聚集區域,稱作灰質。

  內層主要包含被有髓鞘的軸突束區域,稱作白質。多發性硬化症病灶好發於白質部分。

 

脫髓鞘

  多發性硬化症是感染破壞神經細胞髓鞘的過程。髓鞘的丟失被稱作脫髓鞘。脫髓鞘的區域被稱作“病灶”或者“斑塊”。在一個區域,神經髓鞘脫失或者因為髓鞘脫失導致神經軸突變細,這些病灶或者板塊就會顯得很明顯。脫失了髓鞘的軸突不再能夠準確地傳導神經電衝動。

  於是,在多發性硬化症疾病發作或者復發時,不能準確傳導的神經衝動就造成了神經功能障礙。

  中樞神經系統的脫髓鞘是無法預測的,伴隨的神經功能性的缺失也是變化多端。

 

神經退行性改變

  一旦炎症消退,失去髓鞘的神經軸突可能會被取代,從而導致神經功能的恢復。但是,一旦發生嚴重的脫髓鞘,神經細胞可能會在保護性的髓鞘重建前就遭到了破壞。

  下列圖示顯示了斑塊的形成和發展的過程。

斑塊的形成和發展

退行性變的神經細胞和軸突束被疤痕組織替代,這些組織沒有任何神經功能。在這些情況下,神經退行性變可能會導致永久性的神經功能的缺失。

 

多發性硬化症(MS)的症狀

  多發性硬化症的症狀表現在不同的病友之間可能會相差很大。完全不同的症狀表現取決於斑塊或者損傷位於中樞神經系統的部位。例如,視神經部位的損傷會導致視神經障礙,損傷位於脊髓神經可以導致無力和上肢,下肢的感覺缺失。

  1. 感覺障礙

  國外資料顯示,三分之一的多發性硬化症的患者的首發症狀是感覺障礙,這是一些古怪的感覺,例如,麻木感,刺痛感,或者身體的某個區域失去感覺。這些症狀往往是不對稱的:它們可能出現在一個手上,或者一條腿上,或者在軀幹上呈現星狀分佈。

  “移動性感覺”或者一個主要關節的障礙和軀幹部位的束帶感覺也是常見的症狀。在另外一些病例中有報導,患者會有電流自背部下傳的感覺。這種現象稱之為L赫氏現象

 

  1. 視覺障礙

  多發性硬化症一個最常見的症狀是視覺障礙。症狀包括視物模糊,由此可以延伸至一側眼睛失去視覺(主要為一過性的單盲),甚至為兩側眼睛均受累(雙盲),不能被眼鏡來糾正的視力減退也會發生,如果在眼睛周圍的神經發生脫髓鞘,會導致複視,這也是多發性硬化症視覺相關症狀之一,當發生眼球震顫,視覺障礙有時會導致眩暈。如果斜視的話,眼球會發生不自覺地快速反向運動。

 

  1. 眩暈和協調
  • 眩暈:眩暈(頭暈)伴隨著無力,或者忍受著一種天旋地轉或者搖搖晃晃的感覺。眩暈是因為平衡失調和損壞。
  • 協調障礙:協調障礙通常是因為小腦的神經纖維受到了破壞:位於腦幹之上的小腦部分控制運動的平衡和協調。協調障礙可能會導致一些特異性的運動無法運作,例如,無法順利完成舉起杯子動作。某些病例中,還會伴隨著抽搐,從而使舉杯的動作更加無法完成。

有些患者可能坐,立,行走均有困難,醫學上稱之為共濟失調。語音障礙謂之構音障礙,即說話不連續,或者緩慢,發音遲疑,有時候會發生失音。

 

  1. 運動困難
  • 運動障礙:有一個症狀隨著多發性硬化症的發展,將逐漸成為主要的症狀,就是不能隨意自由地移動四肢。這是運動障礙的表現。運動障礙導致了肌肉力量和張力的缺失。醫學上稱之為痙攣。
  • 次要症狀可能包括行走障礙;行走時間長時,腿會變得沉重,好像被釘在地板上;運動會便慢;登樓梯也會變得非常困難,腿會逐漸變得僵硬和無力,這是主要症狀,一條腿可能會出現拖曳,在顛簸的地上,患者難以保持平衡。肌肉過早地疲倦。無力和四肢僵硬(痙攣)可能會加劇。 

 

  1. 痙攣

  痙攣的發生也受到壓力,氣候和疼痛影響。至於複雜的痙攣,有節奏的,不自主抽搐和顫抖通常會在做了一個很簡單動作,如抬腳後,就可能發生,大多數患者在經歷了數次發作後,節奏性的抽搐會停止。儘管偶發的抽搐仍然時有發生,但是可以通過變換身體部位的位置來改善這些抽搐。例如,可以將整個腳掌用力踏在地面上,但是,在晚間,有些患者仍然會發生腿部肌肉的疼痛性的痙攣或者抽筋。

 

  1. 膀胱功能紊亂

  發生膀胱功能障礙的頻率和疾病的不同發展階段有關,也和障礙的程度有關,最經常聽到的主訴是:患者需要反復地強迫性地排尿,尿急,尿流中斷和排尿困難,隨著疾病加重,膀胱可能會喪失控尿功能而導致尿失禁,或者膀胱的排空作用減弱導致尿滯留,引發尿路炎性感染。

 

  1. 性生活

  患有多發性硬化症的病友可能會碰到一些性生活上的問題。這些問題包括陽萎,性交時快感減弱,或者不經意的肌肉緊張。

情緒改變,多發性硬化症的患者在情緒上會有不好的改變,包括情緒低落,缺乏自尊,臨床上最常見的是抑鬱。一旦診斷為多發性硬化症,患者也會有抑鬱的反應,或者是多發性硬化症的症狀之一。

 

  1. 疲勞

  多發性硬化症引起的疲勞是一種獨有的快速發病的疲勞。70%的多發性硬化症患者在疾病過程中或多或少會體驗疲勞,疲勞感會在身體和精神過度疲倦時會顯現。

 

多發性硬化症的進展

  多發性硬化症是一種無法預測的疾病,而且疾病的進展沒有一個完全相同的模式。疾病的病程,疾病的類型和嚴重程度,發生功能障礙的順序在每個患者身上可能都不一樣,所以在診斷多發性硬化症時,不可能準確預測出疾病的進展情況,因為疾病的不可預測性,所以要預測疾病將發展至哪個階段,或者疾病是否能夠保持穩定都是非常困難的。

  同時,患者和患者之間的疾病表現也有著很大的不同。

  大多數多發性硬化症都有一個正常的和幾乎正常的預期壽命。

  藥物,例如,一些改變病程的藥物(DMD藥物),可以幫助患者擁有一個完整充滿活力的生活,緩和疾病的多數症狀,重要的是,延緩疾病的進展。

  多發性硬化症有四種類型:復發-緩解型,續發進展型,原發進展型和良性。四個類型的多發性硬化症所可能達到的殘疾程度的進展各不一樣,下面將詳細地解釋。

 

多發性硬化症的典型特徵

  多發性硬化症的最大的特徵之一是復發,一個新的症狀的出現,或者已有的症狀惡化,並且持續了24小時。一般地,症狀發展會持續幾天,然後接下來的3-4周保持相對的穩定,一個月左右後症狀緩解。

  需要瞭解關於多發性硬化症每個不同類型的特點,可以點擊下列鏈結。

  以下資訊包括了對疾病發展的每一個階段的大體的總結。

 

復發-緩解型的多發性硬化症

  復發-緩解型多發性硬化症(RRMS)是多發性硬化症最常見的一個類型(幾乎占全部多發性硬化症病例的40%)。復發-緩解型多發性硬化症的患者無法預測疾病何時發作或者何時會出現什麼樣的新症狀。但是在兩次發作間可以完全恢復為“正常”(所謂的緩解)。在緩解期間,發作期中發生的症狀會或多或少的得到改善。

  如果復發-緩解型多發性硬化症患者在每次發作後病情有所惡化,但是在兩次復發間狀況仍然是穩定的話,就稱之為“惡化的復發-緩解型多發性硬化症”。

  復發-緩解型多發性硬化症患者疾病病程是進展的,國外資料顯示,10-15年後,幾乎75%的緩解-復發性多發性硬化症將進展為續發-進展型多發性硬化症(SPMS)。


References

1. Weinshenker et al., 1989, Weinshenker BG, Bass B, Ricce GPA et al. The natural history of Multiple Sclerosis: a geographically based study. 1. Clinical course and disability. Brain 1989; 112: 133―46.

 

續發-進展型MS

  沒有接受治療的情況下,大約50%的復發-緩解型多發性硬化症(MS)將在10年內發展為繼發-進展型MS,正式稱為慢性進展型MS。

  有些繼發-進展型MS可以有發作,但是,很多人可以沒有發作。這時候,患者的症狀和殘疾卻在經歷一個逐漸加重的過程。

  15年後,被診斷為繼發-進展型MS的患者,一部分人需要使用手杖行走,另外一些人可能需要使用輪椅了。

原發進展型MS

  原發進展型的多發性硬化症(MS)患者的症狀自診斷開始,其症狀就開始逐步地惡化,但是,沒有顯著地發作。在以後的數月或者數年中,會穩定或者繼續惡化。

  原發進展型MS是疾病的進展的形式,沒有明確的復發和緩解。患有此類多發性硬化症的患者的年齡往往比患有其他類型的多發性硬化症的患者要大;40歲左右是原發進展型MS的好發年齡(青少年很少患有此種類型的多發性硬化症)。

  不象其他類型的多發性硬化症,原發進展型MS發病的男女比例幾乎一樣。此類疾病的起始症狀通常是逐步惡化的痙攣步態,隨之而來的是行走能力的下降。原發進展型MS的預後比其他類型的多發性硬化症通常要差,病情惡化更快。確切診斷原發進展型MS是困難的.

  因為,典型的原發進展型多發性硬化症的病灶好發於脊髓部位,腦部核磁共振(MRI)影像可能不會顯示任何多發性硬化症的典型損傷,所以,為了準確診斷原發進展型多發性硬化症,有必要進行脊髓核磁共振掃描檢查。

 

良性MS

  良性多發性硬化症(MS)症狀有著相對緩和不常見的感覺異常,可以完全復原。在經歷了一次或者兩次發作後,可以伴隨完全的康復,沒有任何殘疾發生。

  這個類型的多發性硬化症不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惡化,也不會出現永久性殘疾,疾病也不會有進展。但是,有些良性多發性硬化症患者最終也會有疾病進展;自發病起10-15年內也會演變成多發性硬化症的進展階段。

  良性MS是最少見的類型,只有10%的患者被診斷為良性MS。

  良性MS在發病時不會發生視力缺失的症狀,不會發生任何運動障礙症狀,例如,複視,協調困難或者震顫等。
良性多發性硬化症只有在發病後10-15年裏有過極輕微的殘疾後才能被正確診斷。

 

影響預後的因素

  儘管沒有多發性硬化症的標準模式,但是在疾病的長期發展過程中,以及疾病的結果中仍然有一些十分肯定的因素影響著疾病的預後。

  1. 如果在發病後的5年內有輕微的功能損害,2/3的多發性硬化症患者在15年的時間裏會保持相對的穩定;
  2.  如果在發病時就有殘障的快速發生,那麼在15年後就會發生明顯的殘障。

 

  • 下列徵象預示疾病將有一個良性的病程:
  1. 初始症狀是感覺或者視力的紊亂;
  2. 疾病發作之間有完全的緩解;
  3. 5年後沒有殘障發生;

 

  • 下列徵象的出現則預示著病程演變不樂觀:
  1. 疾病發病時就有癱瘓的症狀;
  2. 疾病初始階段就有持續的功能缺失;
  3.  年齡偏大時發病;
  4.  疾病過程中有著頻繁的發作。

 

  • 關於多發性硬化症其他的特點
  1. 多發性硬化症不是一個致命的疾病,僅有少部分人會死於晚期多發性硬化症引起的併發症;
  2. 多發性硬化症的患者的預期壽命和沒有罹患此症的人群相仿;
  3. 約有一半的患者的病程相對是良性的,而且沒有嚴重的功能受限發生。

 

多發性硬化症的診斷

  在實施多發性硬化症治療前,必須明確診斷。

  只有在排除了和MS具有相同症狀的其他疾病以後才能確診MS。

 

完整的醫學檢查非常重要

  目前,還沒有一個非常明確的檢查手段可以確切診斷某人罹患了多發性硬化症。

  多發性硬化症確診難度大是因為患者的症狀表現多樣化,這些症狀彼此交叉組合,使得MS患者的臨床表現更加紛繁蕪雜,患者和患者之間在症狀上的差異十分大。

  因為早期症狀可能在其他多種神經疾病上出現,所以,確切診斷多發性硬化症需要神經科醫生具備非常豐富的臨床經驗。要求神經科專家對患者進行全面的病史採集以及一些特異性的檢查,包括神經科檢查,並且正確評估檢查結果,得出正確的結論。

  多發性硬化症只有在排除了所有其他可能的疾病後才能正確診斷。

 

多發性硬化症如何確診?

  疾病的首法症狀往往只是手臂或者下肢的短暫不適,而沒有其他顯著的改變。患者本人和醫生都不能據此就診斷多發性硬化症。可能要在數月甚至數年以後,才有可能準確診斷多發性硬化症。

  診斷應該基於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的基礎上。

  臨床診斷的重要性依賴於病史,或者既往史,以及臨床神經科的檢查。

  亞臨床的診斷依據來自實驗室檢查的結果,例如核磁共振(MRI),誘發電位(VEP),腦脊液檢查(CSF)。

  一旦被診斷為多發性硬化症,結果往往使人感到非常沮喪,可能會引起患者強烈的失望,痛苦,震驚,害怕和悲傷的情緒,這些都是正常的反應。

  實際上,在診斷為多發性硬化症後,應該儘量找神經科醫生或者護士交談,以尋求如何應對和治療多發性硬化症的最佳方法和支援。也可以和已經患有多發性硬化症的病友通過病友會或者論壇以交流應對MS疾病的經驗。

 

什麼是MS復發?

  多發性硬化症診斷的標誌是疾病復發和原有症狀加劇。

  MS復發的定義是:在沒有征像或者預兆的情況下出現一個新症狀,或者老症狀的再次發作,並且持續超過24小時。

  復發和惡化持續的時間和病程在疾病過程中很少有關聯或者事先可以預測。復發可以發展數天,並持續3-4周,然後在一個月以後,緩慢恢復。

 

神經系統檢查是怎麼回事?

  神經科檢查是對神經系統的功能進行檢查和測試。

  1. 腦神經檢查

  大腦神經檢查就是檢查面部運動和視覺效率(眼球運動)。大家比較熟知的是眼底鏡檢查,可以被用來無痛性觀察眼底,眼底是視神經進入眼睛的部位。

 

  1. 反射檢查

  反射是神經系統對外界刺激的不自主的反應。反射檢查是用一個橡皮錘子輕敲檢查部位。例如,膝跳反射是在肌肉組織放鬆的狀態下,用橡膠錘輕敲膝蓋下方部位所引起的下肢不自主的彈跳。

  單側身體的反射變弱,缺失,增強或者產生異常反射。輕擦腹壁引出皮膚的異常反射。醫生用力擦過足部的外周,會引出一種異常的反射,稱之“巴彬斯基反射”。這些都是確定多發性硬化症診斷的重要考慮因素。

 

  1. 肌肉強度(肌力)檢查

  肌肉強度和肌肉的相互作用是檢查運動神經的重要步驟。

  感覺檢查主要是評估觸覺,痛覺,溫度覺,擺動和定位覺。

  植物神經系統自動調節呼吸和消化功能。

  醫生可以通過徹底檢查膀胱,腸內功能,呼吸和循環系統來檢測植物神經系統。

 

  在多發性硬化症的診斷中,知覺,定向,集中力,注意力和情緒的整體地心理學鑒定也是非常普遍的檢查手段。

 

診斷MS的技術

  還有一些可以用作多發性硬化症診斷的實驗室檢查方法

  1. 核磁共振(MRI)影像學掃描檢查

  神經科醫師最喜歡運用MRI來診斷多發性硬化症,MRI是(核)磁共振的英語縮寫。

  MRI是一種無痛的檢查手段,可以將腦部成像,清楚看到腦部的白色斑點(損傷),這些正是多發性硬化症的特點。

  其他被用來確切診斷多發性硬化症是一個電生理檢查。醫學上稱之“誘發電位檢查”。

  誘發電位檢查有很多種類,所有這些檢查用來測試身體一個部位或者多個部位的反應。

 

  1. 誘發電位檢查包括:
  • 視力:視力誘發電位 或者“VER”
  • 聽力:腦幹誘發的聽力或聽覺電位 或者“AEBR”
  • 認知功能:體感誘導反應 或者 “SSER”

 

  1. 核磁共振(MRI)影像學

  核磁共振影像學(MRI)也被稱為核磁共振斷層成像術,可以提供高解析度的人體成像圖片。以下內容是解釋腦幹,腦室周圍典型的MS在MRI上的影像特點

  MRI有著優越的軟組織分辨能力,例如,對腦組織和脊髓的清晰辨別。MRI不使用X-射線,是在一個強大的磁場裏分辨組織。分辨出的影像資料被輸入電腦,然後轉化為影像。這種方法可以觀察到中樞神經系統部位的硬化斑塊,以及顯示硬化斑塊所處的位置和大小。

 

核磁共振(MRI)掃描是什麼?

  核磁共振(MRI)掃描檢查時,患者被要求平躺在一個特製的床上,然後,這張床移入一個狹窄的檢查通道,這個通道實際上就是一個巨大的磁場。檢查過程中,雖然機器會發出一些聲響,而且要求被檢查者平躺不動1個半小時以上,但是整個過程是無痛的。檢查過程中,操作員和被檢查者可以通過麥克風和耳機交流。如果被檢查者對密閉空間感到恐懼的話,可以事先服用抗焦慮藥物。

 

造影檢查

  這個方法可以發現新的,活動性的感染硬化病灶和陳舊的硬化病灶。在靜脈注射造影劑,如釓,鑒別新,老病灶可以顯得更加容易。

  在疾病的晚期,神經纖維損傷的程度越來越大,此時,腦和脊髓開始萎縮,核磁共振(MRI)也可以觀察到腦萎縮的情況。通過MRI檢查發現,腦萎縮在疾病早期已經發生。
  MRI通常,但不是總能夠發現和臨床表現相對應的硬化病灶。反過來,疾病過程中的MRI檢查可以發現還沒有在臨床上表現出症狀的硬化病灶,即“隱匿性病理改變”。反之,在MRI上發現明顯的病灶時,不可能沒有與其相對應的臨床症狀出現。

  MRI檢查發現病灶的靈敏度往往要高於臨床觀察,前者是後者的10倍。

  頭部和脊髓不能在同一時間被同時掃描,所以有必要事先就決定需要掃描的最重要的部位。

  因為磁場的原因,金屬物件不能帶入檢查室或者斷層攝影的機器中。這些包括金屬植入物,如:人工髖關節,心臟起搏器,術後的金屬夾。

 

兩種不同形式的核磁共振(MRI)掃描

兩種基本形式的核磁共振(MRI)掃描

  1. T1加權掃描:可以顯示新的活動性病灶和感染的位置,
  2. T2加權掃描:既可以顯示活動性病灶,也可以顯示靜止病灶以及病灶的總體積,也稱之“損害負荷”。T2加權掃描可以顯示因多發性硬化症而受累的腦組織的容量。理想狀況下,共同應用T1和T2加權掃描可以更全面地瞭解疾病的變化情況。

 

MRI僅是檢查多發性硬化症的一種手段

  MRI是多發性硬化症確切診斷最重要的實驗室檢查手段。同時,MRI提供了神經科醫生早期準確診斷MS的手段,但是,不可能和不可以僅僅依靠MRI就診斷多發性硬化症。

  其他疾病在MRI上也可以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的改變,而且這些改變和多發性硬化症在MRI上的表現很一致。

 

評估多發性硬化症的進展

  除了幫助診斷MS,MRI在評估MS的進展上也有極大的價值。MRI中被發現的病灶數量和範圍和疾病的活動性密切相關。除了臨床觀察外,反復的MRI檢查可以長期跟蹤疾病過程,幫助醫生決定最佳和最合適的治療方法。

 

電腦斷層掃描(CT)

  電腦斷層掃描(CT)是腦部專門的X-射線掃描檢查。圖像一旦被電腦技術處理,腦部正常組織和腦部任何變化都可以被觀察到。放射性和其他X-射線檢查如胸部X檢查幾乎一致。對於醫生來說,電腦斷層掃描(CT)對排除其他不是MS的疾病以及症狀和MS相似,但不是MS的疾病非常有用。

 

誘發電位

  誘發反應(人體會對外界刺激產生反應)可以反應出受損的神經系統在傳導神經資訊過程中所發生的延遲和中斷。髓鞘提供了神經纖維的絕緣功能和神經跳躍式傳導的生理基礎,在多發性硬化症中,髓鞘破壞會導致神經衝動傳導的阻滯。

  以下內容列舉了一些典型的誘發反應試驗,這些試驗是在頭部周圍安置線圈製造局部磁場進行檢查。

  • 誘發反應幫助診斷和評估多發性硬化症的進展
  • 誘發反應(誘發電位)不會自主發生,而是在外來刺激下發生。
  • 誘發反應在診斷和評估多發性硬化症的進展上有著重要臨床意義。當疾病的變化還沒有引起顯著的症狀和功能損傷時,誘發電位就可能已經發現了疾病的變化。即使處在緩解期,或者發生在數年以前的症狀,也可以用誘發電位檢查發現神經通路的病理改變。

在皮膚上可以被探測到神經和肌肉細胞所產生的電生理反應(電位)是不一樣的,例如:眼球震顫電描記法,就是腦細胞產生的可以被記錄的電活動的診斷方法。

  各種誘發電位檢查的區別點如下:

  1. 視覺誘發電位(VER/VEP)檢測通過視神經通路的神經衝動傳導。電極接頭傳遞每一個針對視覺刺激的腦部反應。健康眼睛在刺激後100-120毫秒即產生反應。如果此反應產生延遲的話,則預示多發性硬化症存在的可能性。
  2. 聽覺或者聽誘發電位(AER/AEP)幫助神經科醫師發現聽覺或者聽神經上的感覺通路的紊亂,以及小腦和向心路徑的紊亂。

  一個滴答聲通過耳機傳達到被測者的耳朵裏,在相應的枕部區域就可以測量電位。這個方法對於先前臨床上已經判斷沒有大腦功能紊亂的患者來說特別的重要。

  1. 體感誘發電位(SSER/SSEP)通過對身體的特定部位,大多情況下是手和腳的觸覺進行檢測,包括這些觸覺衝動傳導到腦部情況的檢測。經常會用輕微的電衝動刺激脛神經通路上的腳踝處或者正中神經或者尺神經通路上的腕關節內側,以檢查相對應的腦部區域。

磁誘發電位

  區別於先前討論幾種誘發電位檢查方法。

  淺表的電極用來評估上臂和下肢肌肉反應,腦部不同部位對應手臂和下肢的肌肉功能。腦細胞受到的刺激和肌肉產生反應之間的有一個時間差,這個時間差可以被測得。刺激也可以在頸髓或者腰椎所在區域進行以區別衝動是通過大腦還是脊髓傳導。

 

腰椎穿刺

  為了獲得腦脊液,醫生往往進行腰椎穿刺。

  雖然穿刺技術已經非常先進了,但是,腰椎穿刺經常使人感到恐懼,實際上,這個想法是有失偏頗的。

  就象圖中所示,穿刺過程很短暫。

  在局部麻醉下,在髂骨棘高度,用空心針在脊柱椎體突起部分之間(通過椎間隙)進針,進入椎管中央。進針至少6-10釐米,這樣可以避免對脊髓的傷害。

  如果腦部和脊髓受到感染的話,腦脊液就會發生生化改變。在實驗室檢測腦脊液的成分並比對標準值。幫助醫生判斷中樞神經系統是否發生了免疫反應的紊亂。多發性硬化症患者的腦脊液感染細胞數目會增加。

 

血液檢查

  常規血液檢查,例如血細胞計數,肝,腎功能檢測對於多發性硬化症的診斷意義不大。多發性硬化症患者的檢測值往往在正常範圍內。但是,免疫系統特異性的血液檢查卻是有價值的。這些檢查被用來鑒別症狀和多發性硬化症的症狀相類似的其他疾病,例如感染性疾病或者免疫系統紊亂的疾病。其中,一個檢測白細胞的人類白細胞抗原的方法有時可以提供多發性硬化症診斷的根據。

 

其他檢查

  1. 眼球運動檢查

  另外一個實驗室檢查技術,稱之“眼球震顫電描記法”又稱“眼震電圖”。

  多發性硬化症患者,因為腦幹和小腦的脫髓鞘,可以導致正常眼球運動受到損傷。所以,對刺激的不正常的視覺反應可以使神經科醫生發現視覺上的問題。

  1. 瞬目反射檢查

  瞬目反射的檢查中可以反應出腦幹神經細胞的損傷。多發性硬化症患者腦幹細胞常常被累及。在眼瞼部置電極,在眉毛處給予電脈衝,反射可以被誘發並被測得。多發性硬化症患者典型的症狀就是瞬目反應缺如或者反應延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