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實在不知道自己人生的道路會是平坦、崎嶇?但是,每個人一生中都有無限多岔口的長路,不停地在做選擇。每一個岔口的選擇其實沒有真正的好與壞、對與錯,只要把人生看成是自己獨一無二的創作,就能夠讓自己心中更歡欣、坦然、有勇氣、也輕鬆、快樂地吹著口哨向前行!
在一次爬山途中我的左邊髖關節「喀喳」一聲作響,接著就無力,每走一步喀喳一聲,到達山頂左腳幾乎以拖著前行。從此開始了到處求醫歷程,中醫、西醫、推拿、求神問卜等…只要想得到或是熱心人士指點的通通不敢怠忽。受盡身心煎熬,痛苦不堪,無奈卻一直被誤診。
民國八十七年台大醫院終於檢查出「運動神經元疾病」俗稱「漸凍人」,醫師告知這是一種進行性運動神經萎縮症,通常在二到五年內,由行動不便、吞嚥困難、口齒不清,漸漸喪失說話的能力與吞嚥功能,終至變成四肢癱瘓、呼吸困難,生活起居皆需依賴他人照顧,但神智卻是始終清楚,感覺敏銳。現在全世界仍然沒有藥物可醫治。(天阿!要眼睜睜看著自己一步步地走入死亡,我沒勇氣面對也無能為力承受。)青天霹靂的宣判,是無期徒刑?還是死刑?心如波濤巨浪,無法接受,也不願相信——為什麼是我?怨怒悲痛、恐懼、擔憂、無奈、自卑……一一湧上心頭。我抗議、不甘心卻無力反擊。
想到往後慢長照顧歲月,財力、人力不允,女兒正值求學階段,憂心如焚,幾度自暴自棄,把自己封閉起來,更想要輕生。女兒看在眼裡,引用多位殘而不廢,奮發向上,向命運挑戰者的英勇事跡鼓勵我要堅強面對、勇敢接受、找回自我、走出黑暗。女兒說:「現在我們長大了會照顧自己,媽就不要為我們擔心,也不要想會拖累我們。但有您在我們覺得很踏實、有安全感,無論媽變得怎麼樣我們都需要您。媽要為愛您的我們勇敢活下去,我們不能沒有您……」是的,活著就有希望。回顧四周圍,有愛我的家人,關心、支持的親朋好友,社會上關懷的團體和個人,這麼多人關心,我怎能忍心拋下他們呢!況且,我還希望等待看到女兒完成學業、進入社會、披上婚紗,親自祝福美麗的新娘呢!
一向要求完美的我,過於理性,把開心和不開心都留給自己,背負著沉重壓力;如果我都不能讓自己快樂,那麼全世界將沒有任何人能使我快樂。而且家人也將會失去歡笑,陷入不快樂。我要做病人中「幸運的少數」不要做「不幸的多數」。我選擇學習感性,開心的時候,有人分享,才有意思。不開心的時候,有人安慰,才有勇氣去面對。不要一直鑽牛角尖,只有自己勇敢踏出第一步打開心胸接納別人關懷,你會發現陽光是這般的溫暖。
運動神經元疾病連醫師都束手無策,為之挫折的疾病。既然成了「漸凍人」,運動神經元疾病既然無藥可醫,我選擇與病共存,相信只要活著就有希望。在身體功能一處處失守,肌肉一吋寸被啃蝕掉,心中沮喪、悲傷痛苦、憤怒、挫折、傷心難過,累積到相當程度時我選擇釋放宣洩。把所有不滿跟隨眼淚流出,讓心中所有不悅隨著空氣蒸發掉。誰說哭泣是弱者,有時候適度地釋放出來才是最佳選擇。不要太過於壓抑自己,身體已經失去自主權了,要好好善待心靈。哭泣過後要勇敢站起來繼續奮鬥。
有時候想太多不是好事,越敏感對事情越容易造成歇斯底里。很多時候嘗試著看過就忘,聽過就放,不去尋找埋伏在內心深處負面的可疑份子,不去推測外界對自己的評論,日子才能過得自在。出門時偶爾遇到有人投以異樣的眼光,更有過度關懷說。我選擇不理會,畢竟,生病並非我所願,也無從選擇,更不是丟臉地事。但我的心,掌握在自己手中,我有權做自己的主人。活出自我,把握當下。我雖然病了,也成為殘障,但不能讓身體病痛影響到心靈,只要心是健康的「身體的病無法選擇,心裡的病全於自己經營」要痛苦要快樂全看自己。只要有顆健康的心,凡事不強求看得開,人生也會?得很快樂愜意,這不是消極也不是無奈而是生命的覺醒。
生活要有寄託,才會有面對問題的勇氣與毅力支撐下去。當我坦然面對疾病的時候,便逐漸發現,愁苦並不會使我眼前的路變得平坦,與其在怨恨憂傷中走完這一遭,何不為自己在人生道路上點綴些許繽紛色彩?於是,在女兒鼓勵下,提起畫筆。初期,著單支拐杖,在外拜師學藝,每星期一次享受著學習樂趣,漸漸地單支拐杖已不能夠使身體平衡,便改用四腳杖,直到雙腳無法上下樓梯只好在家自娛。借由作畫抒發情緒,心靈自由自再地遨遊畫境中找回自我。
每天,我睡醒睜開眼睛,都把持一顆感恩的心,感謝上天讓我還能呼吸,又多賺了一天,也把每天當作是生命的最後一天來珍惜與看待,對任何事不忮不求了。直到某天,我的一醫師告訴我:「林女士,妳要將每一天都當作一個新生機會。這樣,妳會更有勇氣面對將來的生活。」這位醫師的一句話點醒了我,我以更豁達更樂觀的心態來使我的生活豐富多彩。縱使生命並不長久。雖然我無法決定生命的長度,但我可以掌握生命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