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神經心理檢查

<<回上一頁

  神經心理檢查,主要是檢查病人腦傷後認知與行為的改變。舉凡懷疑病人有認知或行為的改變,且這個改變與腦部病變有關,就可以諮詢臨床神經心理師,為病人安排神經心理檢查。臨床神經心理師,是熟悉腦功能與認知行為之關係的專業人員,所受的訓練涵蓋臨床心理學、神經心理學、神經學、神經影像學與神經藥物學。神經心理檢查的過程當中,神經心理師將為病人檢查包括注意力、學習、記憶、語言、空間、知覺、抽象思考、問題解決、社交判斷、情緒、人格與行為等功能的改變,並回答功能之改變與腦病變之關聯。由於神經心理檢查,可以在疾病的早期偵測到腦功能的異常,量化正常與異常之認知與行為功能,因此目前在臨床上,常被用來作為協助醫師鑑別診斷、評估手術或藥物治療之療效、提供疾病預後之指標,以及家屬照顧之參考。

  除了接受醫師的諮詢安排檢查以外,臨床神經心理師自1999年起參與神經科記憶門診的診療。記憶門診是為失智症患者設立的特別門診。在記憶門診中,神經心理師負責以結構化的篩檢量表,評估病人認知功能受損程度與型態,必要時我們也協助評估患者行為與情緒的改變,以及患者生病後職業與社交功能的受損情形,讓醫師可以鑑別診斷失智症患者的病因。

  在癲癇症患者,我們常協助評估所缺損的認知功能,並對需要手術之患者,提供手術後可能會受損之認知功能有哪些的建議。我們協助評估巴金森氏症患者手術前後認知之改變,作為手術療效的指標之一。在失智症藥物試驗方面,我們也協助追蹤患者在各種認知功能的退化情形,評估藥物是否有效。我們協助追蹤臺大醫院腦中風中心患者,在急性期認知功能的變化,希望爾後可提供患者預後的參考。也在神經外科參與腦部外傷患者,認知與行為功能缺損的評估,因為這已被證實與患者是否能夠返回工作並持續其工作,有密切的關聯。

  總之,藉由臨床神經心理師的專業,以及我們所擁有的許多客觀評估工具,臨床神經心理檢查,可以比一般病史詢問,得到更完整患者認知與行為功能評估資料,作為協助診斷、評估治療療效與研究發表之用,在現代神經科完整醫療照顧,是不容忽視的一環。

(作者:楊啟正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