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松蒼醫師
神經就如同身體的電線,負責接受外界冷、熱、痛的剌激,並將訊息傳遞到大腦;電線用 久了,可能會"脫皮漏電";周邊神經出了問題稱為(周邊神經病變)時,病人也會有這種異常放電的現象,時時會覺得指尖、趾端、手、腳剌痛、麻痛,甚或觸電的感覺.這是因為 受傷的神經變得敏感,即使沒有外界剌激,也會不斷向大腦傳送"受到痛剌激"的訊息,這 種周邊神經病變稱為"疼痛性周邊神經病變".
疼痛性神經病變是很惱人的疾病,無意中"觸電"的感覺委實不好受,尤其在夜深人靜,熟 睡當中突然痛醒,更是難受;尤有甚者,有些患者可能不是觸電,但卻是二十四小時都處於四肢發麻,彷彿"漏電"的窘境. 會引起疼痛性周邊神經病變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與糖尿病有關的 "糖尿病周邊神經 病變"以及"脫髓鞘型神經病變". 對於疼痛性周邊神經病變的治療,經過大規模的研究,在過去十年內有很大的進步,最主 要是利用兩類藥物:"抗憂鬱劑"與"抗癲癇藥".患者常有疑慮;我有憂鬱症或癲癇症嗎? 實際上這些疼痛性神經病變的患者並沒有憂鬱症或癲癇;治療的原理是因為這些藥物同 時抑制了神經系統內受傷神經的敏感性,使受傷神經不會在沒有外界剌激的情形下隨時放出異常的訊息,則大腦就不會無緣無故知覺到"痛"了. 有些神經的受傷可能僅止於"神經外皮"(稱為"髓鞘")的破壞,稱為"脫髓鞘型神經病變", 就像電線皮壞掉,因而"漏電"髓鞘可以再生,經過一段時間,一旦再長好,"短路"或"漏電" 的現象自然消失. 治療疼痛性周邊神經病變的原則除了使用前述的藥物以外,最重要的治療原則是需要神經醫師好好評估,到底造成疼痛性神經病變的原因是什麼,而後對症下藥(比如好好控制 血糖).
總而言之,疼痛性周邊神經病變的症狀是可以治療的,因此發生疼痛性神經病變而醫師 處方有抗憂鬱劑及抗癲癇藥時,不要驚慌,這些治療可以大大地減輕症狀,重新面對彩色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