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肌無力症

<<回上一頁

楊智超醫師

  神經科門診常會碰到由眼科轉診來的病人,這些病人因為「眼皮下垂」、「看不清楚 」而去看眼科,當眼科醫師告訴病人他們可能患有「肌無力症」時,他們往往覺得十 分詫異與惶恐。肌無力症的英文叫做MYASTHENIA GRAVIS,意思是「嚴重的肌肉無力症」。 此一名詞從十九世紀末被提出至今已超過一百年,經過科學家不停的研究,對其致病 機制的了解及治療,均有相當的成就,大多數的病人情況得以改善,所以不是患此病 的病人一定是嚴重的。

  肌無力症是一種會導致肌肉無力、易疲勞的疾病,主要的原因是因為神經無法有效的 把其訊號傳至肌肉所引起的,它會影響到許多不同的肌肉,例如控制眼球的肌肉,控 制臉上表情、咀嚼、說話、吞嚥的肌肉以及四肢。由於每個人受影響的肌肉不同,臨床症狀也就不盡相同。 有百分之九十的病人,眼睛週遭的肌肉會受影響,於是出現眼皮下垂或視力模糊(複 視)的現象。這些病人往往會先求助於眼科醫師。 少部分的病人症狀侷限於眼睛,但大部分的病人會出現其他肌肉無力的症狀,例如吞 嚥困難、講話變小聲或出現鼻音、下巴往下掉、四肢無力等,最可怕的是呼吸肌肉的 無力,嚴重的話,甚至可導致死亡。呼吸肌的無力,常因身體遭受一些壓力時而引發,例如受到病菌感染或懷孕時。

  肌無力患者的症狀常是起起伏伏的,無力通常在持續運動一段時間後較明顯,或是在 傍晚或晚上出現症狀加重的現象,在休息一段時間後,症狀便會減輕。 肌無力症的病程也是因人而異,有人幾天或幾個星期內病情變化很大,也有人病況長 期維持穩定。   至於肌無力症的致病機制是什麼呢? 我們的肌肉要運動,就要靠運動神經釋於一種化學物質稱為乙醯膽素,乙醯膽素與其 接受體結合後,才能產生足夠的電位變化來引起肌肉運動。乙醯膽素分解脢則將它分 解,使電位恢復。 肌無力症的病人,因為體內產生了一種乙醯膽素接受體的抗體,進而導致接受體的破 壞與數目的減少,使神經與肌肉間的傳導功能受損。

  目前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及胸腺的手術。使用的藥物有乙醯膽素分解脢抑制劑、免疫抑 制劑(如類固醇)、免疫球蛋白等。胸腺因為被認為與引發不正常的免疫反應有關,所以切除胸腺,也可使某些病人症狀 得到改善。依臺大醫院的統計,約有近八成的患者症狀好轉。當症狀轉劇或呼吸功能不足時,就必須使用 血漿置換術及呼吸輔助裝置了。


相關網站

Myasthenia Gravis Foundation of America 

Terry's Myasthenia Grav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