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建榮醫師
一般民眾會擔心自己是否會發生中風,因而有時會有人到醫院裡來詢問醫師,想知道自己將來會不會發生中風,或者可不可以吃一些藥物來預防中風。其實,對於從來沒有發生過中風的健康人,醫師並不會建議使用阿斯匹靈等藥物來預防中風,但會建議他以多運動,控制血壓,血糖及降低血脂肪等方式來預防中風的發生。換句話說,一般所謂的〝用藥物來預防腦中風〞,其實是指〝預防腦中風的再發〞。發生腦中風之後,病患要服用藥物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讓已經損害的腦組織能好得更快,而是為了不要再次發生腦中風。
對於缺血型的腦中風,其中有一大部份是與大血管發生嚴重的動脈硬化有關。對於這一群病人,使用抗血小板凝集劑,是目前治療上的主要藥物。這一類的藥物,包括阿斯匹靈,Ticlopidine及Clopidogrel。阿斯匹靈在國內使用的方式,多半採用每日100毫克的劑量,大約可以降低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二十五再發生中風的機會。Clopidogrel(商品名為Plavix)是一種新藥,其預防中風再發的效果與阿斯匹靈相近,但兩者價格相距甚大,健保在給付規定上,仍以阿斯匹靈為第一線用藥;對無法使用阿斯匹靈的病患才建議使用Clopidogrel。原則上,也以使用一種抗血小板的藥物為原則,一般情況下並不建議合併使用兩種以上的抗血小板凝集劑。而根據最新的研究報告也指出,合併使用Clopidogrel及阿斯匹靈並不會比單一使用更有效,但是發生出血併發症的機會卻比較大。總括而言,阿斯匹靈仍是預防缺血性腦中風再發的主要藥物,新藥Clopidogrel與舊藥阿斯匹靈的效果相近,合併使用兩種藥物也未能更有效地預防中風再發。
如果發生嚴重動脈硬化的血管是內頸動脈,其狹窄程度超過70%,而且又造成同側大腦半球的輕微中風,這時候可以考慮手術或是放置支架來治療。支架放置術是近年來治療內頸動脈狹窄的一種新趨勢,台大醫院自1998年至今已有逾百例的治療經驗,其安全性已通過考驗。然而因為這種治療方式尚屬一種新型的治療,所以它在預防中風再發這方面的成效如何,則有待繼續觀察。目前放置一個頸動脈支架的費用約需新台幣六萬元,健保尚無給付,所以仍需自費。不過相關單位已經積極地向健保局提出申請,希望能儘快通過審核,獲得健保給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