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傑出組
良好的緊急醫療救護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EMS),也就是大家常說的 “119”,不僅是社區民眾緊急傷病的第一道防線,也是進步國家的象徵。因為世界上其實有一半以上的人,在生病或受傷時,沒有像樣的到院前救護可以幫助他們。
江文莒教授是臺大醫院急診醫學部EMS次專長團隊的一份子,致力於我國EMS系統優化與實證建立。過去25年在馬惠明教授的帶領下,集眾人之力,不僅打造臺北市EMS成為全國救護模範智庫,更建立亞洲第一、世界領先的到院前救護系統。江教授重要的學術成果,都是直接能應用在到院前傷病患救護問題的實用科學。
江教授第一研究主軸,是攸關生死的到院前猝死病人(OHCA)研究。
他從「生命之鏈」的每一個環節著手,進行了系統性的科學探討。在基本救命術(BLS)層面,他關注社區的急救普及,其研究解答了民眾CPR訓練的最佳間隔(Resuscitation, 2018)、派遣員線上影音指導的效益(Resuscitation, 2018)等基礎卻至關重要的問題。關於透過語音輔助提升CPR品質的早期研究(Resuscitation, 2005),至今仍被高度引用,足見其深遠影響力。
在高級救命術(ALS)領域,江教授更是展現了其國際級的研究領導力。在他的推動下,臺北市成為亞洲極少數能執行高品質、大規模到院前隨機臨床試驗的城市。其團隊針對進階氣道處置的長期爭議完成SAVE臨床試驗,比較聲門上呼吸道與氣管插管對OHCA病人影響的優質研究(JAMA Network Open, 2022),為本土救護提供了關鍵新知;接著他再度領導團隊完成VICTOR臨床試驗比較OHCA病患使用骨針或靜脈針的存活差異(BMJ-British Medical Journal, 2024) 並受受邀於該年度的歐洲復甦委員會(ERC)年會「最新臨床試驗」進行全球發表,讓台灣的緊急救護研究成果,在世界頂尖的學術殿堂上大放異彩。目前正在進行REVIVES 臨床試驗,則嘗試解答藥物組合在到院前急救OHCA 病人預後的影響。
江教授第二研究主軸,是攸關黃金救援時間的重大外傷 (major trauma)到院前救護。2015年他不僅參與首爾大學為主創立的跨國性的「泛亞洲外傷結果研究(PATOS)」並擔任副主席,更領導建立「臺北外傷登錄系統」,為我國的創傷研究打造國際級的合作平台。在這個平台上,江教授團隊有豐碩的研究成果。例如:發表在《PLoS Medicine》(2020)的研究揭示了到院前時間每延遲10分鐘,將降低創傷病人6%的良好功能預後,為爭取每分每秒救援行動提供了強力科學背書;因為外傷病患到院前病情惡化迅速且不易察覺的臨床痛點,研究團隊利用PATOS超過十萬筆第一手資料驗證rSIG分數是當前預測創傷病患死亡風險最精準且易於使用的模型,發表於外科領域頂尖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2023);其團隊更與新加坡、韓國學者合作,開發出GIFT評分系統,並發表於《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2024)。
江文莒教授研究團隊發表的EMS相關論文逾百篇,學門Q1(前25%) 期刊超過30篇,近五年內影響因子大於 10以上的論文即有5篇,研究的質與量是EMS領域全國第一、亞洲領先的團隊。自2014年開始與臺北市消防局合作,陸續進行數項BLS與 ALS的到院前隨機對照試驗,這不僅是全亞洲EMS務實性臨床試驗之先驅 (pragmatic clinical trial in prehospital setting),成為亞洲各國效法的對象,也屢獲頂尖期刊發表,成為急救醫學指引與政策制定的重要基礎。在調任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後,江文莒教授也開始思考典範轉移,與雲林縣政府消防衛生端通力合作,打造出優質的「醫消聯防」守護生民,經由院前院後緊急醫療救護的黃金鏈結,獲得2023 年天下雜誌「城市治理卓越獎首獎」、2025年TCSA「台灣永續獎金獎」;自2024年起,經由國合會的專案規劃,江文莒教授開始用臺灣的EMS經驗,幫助非洲友邦索馬利蘭從零開始建立他們的到院前救護制度。
研究擴散效應與得獎感言
急診醫學是沒有明星的專科,從事到院前緊急醫療的 EMS人更是如此。因為急診醫師的信念就是It takes a system to save a life! 所以江文莒教授重視團隊合作,也因此對於高品質的EMS研究過程與結果,江文莒教授完全不藏私、毫不保留地分享給全國各地EMS的執行者與研究者,也輔導全國各地EMS醫師進行高水準的研究。
「眼望群星、腳踏實地」(Keep your eyes on the stars and your feet on the ground) 是江文莒教授作研究的座右銘;他的目標,就是經由各地EMS專業合作,讓到院前救護共榮共好,一起救死扶傷,打造世界級的社會安全網。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