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 4.香菸的成分及危害 |
內容 | 香菸的成分及危害 菸品的成分是很複雜的,含有4,000多種化學物質,其中致癌物有60餘種,故導致的癌症是全身性的,不僅僅肺癌而已。因為吸菸而死亡的癌症病人,佔所有癌症的三分之一。臺灣每年有3萬多人死於癌症,故推估至少有1萬人與吸菸有關。除了癌症以外,常見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皆與吸菸有關。尼古丁雖然不是致癌物,但是對心血管系統有非常不利的影響。尼古丁會活化交感神經,使心跳加快,血壓上升,冠狀動脈收縮,造成心肌缺氧。在脂肪代謝方面,尼古丁造成脂肪分解,釋出脂肪酸,促進肝臟製造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吸菸產生一氧化碳,導致血液攜氧量下降。吸菸也會影響心肌的氧氣利用,增加血小板活性,與前述尼古丁作用加起來,造成粥狀血管硬化。粥狀血管硬化發生在冠狀動脈會引起缺血性心臟病,發生在腦血管會導致中風。 吸菸會增加胰島素抗性,男性罹患糖尿病危險為1.94倍,女性為1.42倍。糖尿病吸菸者的胰島素需求量增加15-20%,而且有比較高的HbA1c數值。糖尿病併發症方面,吸菸者尿中蛋白質是非吸菸者的2.8倍,在戒菸之後尿蛋白會改善。 吸菸也會加重視網膜病變及神經病變,尤其是第一型糖尿病患者。綜合血壓、血糖及脂肪代謝異常,吸菸也被證實與代謝症候群相關。吸菸會導致腹部肥胖、三酸甘油脂上升及HDL下降,甚至二手菸也有研究發現增加代謝症候群風險。 呼吸器官方面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氣喘、社區感染性肺炎、自發性氣胸、肺結核,消化器官包括胃潰瘍、胃穿孔、胃食道逆流、柯隆氏症(Crohn’s disease),代謝疾病包括格雷氏症、格雷氏眼病變、骨質疏鬆症,生育功能方面包括男性精蟲減少、勃起失常、女性早發性停經、不孕症、較多染色體分裂異常及產生不正常的胚胎。其他還有白內障、失明(老年黃斑部病變)、牙周疾病、皮膚長皺紋、老化、失眠及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等等,吸菸的危害可以說是罄竹難書。 在眾多的死因當中,肺癌、心臟病、慢性阻塞性肺因,男性吸菸者有22倍,女性吸菸者有12倍的危險會死於肺癌,自1950年以來,美國女性肺癌死亡率已經增加600%,成為最主要的癌症死因。吸菸會增加冠狀動脈心臟病死亡兩至三倍的危險,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死亡有90%是因為抽菸引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