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 醫療成就
年度 2025 醫療成就

第四代即時同步遠距照護平台-智慧語音急診預測系統 榮獲第21屆國家新創獎-臨床新創獎

本院遠距照護中心與中華電信合作,導入中華電信多語言、醫護優化語音辨識技術,並且納入臺大醫院遠距照護中心累積的大量遠距照護語音資料,進行AI語音辨識模型訓練,研發創新「智慧語音急診預測系統」,將國、英、臺語、醫學名詞、藥品中英名稱摻雜之醫護語音準確轉為文字,並使用自然語言處理、語意分析技術及整合護理記錄來預測病患兩周內發生急診事件機率,系統預測準確度約近90%。
不僅縮短個案管理師文書作業時間,更由急診風險預測結果調整個案照護頻率及後續策略,讓個管師可及早辨識、處理高風險病患,為病患爭取更多黃金治療時間。

年度 2025 醫療成就

發表亞洲首篇不孕症治療補助政策之投資報酬率,臺大醫院研究榮登頂尖國際期刊

本院婦產部生殖醫學中心主任陳美州教授與臺北醫學大學嚴明芳教授組成的研究團隊共同發表一項全亞洲首見的「臺灣不孕症治療(試管嬰兒)擴大補助政策的投資報酬率」研究,結果顯示,我國擴大不孕症治療(試管嬰兒)補助政策的投資報酬率分別為5.68倍(淨稅收)以及21.87倍(總稅收),即政府每投資1元在不孕症試管嬰兒治療補助,可獲得5.68元淨稅收與21.87元總稅收。該政策不僅顯著增加試管寶寶出生數,更對我國財政具正向投資報酬率,有助因應少子化挑戰與促進經濟發展。
本篇研究於2024年12月榮獲人工生殖醫學領域的頂尖醫學期刊《人類生殖》(Human Reproduction)刊登。

年度 2025 醫療成就

BC型肝炎併發代謝異常死亡風險及罹癌機率高,臺大醫院治療預防新研究榮登頂尖國際期刊 

臺大醫院高嘉宏副院長所領導的肝炎團隊致力於B、C型肝炎併發代謝異常治療與研究。蘇東弘教授與黃上秦醫師的最新研究發現,B型肝炎(B肝)患者若同時合併代謝症候群,死亡風險將大幅提升;但若B肝患者僅有單純性脂肪肝,沒有合併其他代謝異常,反而可使長期死亡率減半。C型肝炎感染亦是導致肝硬化和肝細胞癌的主要原因之一,劉振驊教授最新的研究顯示,即使C型肝炎患者接受了有效的直接抗病毒藥物治癒C型肝炎後,若同時合併代謝異常脂肪肝病(如糖尿病、高血壓、肥胖等),患者罹患肝細胞癌的風險仍顯著高於沒有代謝異常的患者。因此,對於這些患者,應早期針對代謝異常進行藥物或生活方式的干預,並定期進行肝細胞癌篩檢。兩項重要研究成果均於近期發表於在國際頂尖期刊《肝病學雜誌》(Journal of Hepatology),引發全球肝病領域的高度關注。

年度 2025 醫療成就

臺大跨國合作解密肺癌,榮登「自然」期刊,癌細胞自主發電擺脫掌控,新藥開發露曙光!

本院外科部陳晉興教授團隊參與跨國研究計畫,解開促進小細胞肺癌高度侵襲性的秘密武器。研究論文於2025年2月12日線上刊登於國際權威科學期刊「自然」(Nature),首次證實小細胞肺癌自主產生的電活性直接促進腫瘤的轉移惡化。此新發現對於小細胞肺癌之治療提供了新方向。
該研究由臺大醫學系校友、英國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院(the Francis Crick Institute)李力恩博士(Dr. Leanne Li)實驗室領軍,團隊橫跨劍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哈佛醫學院、丹納法柏癌症中心(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德州西南醫學中心與臺大醫院,皆是世界首屈一指的臨床與研究團隊。

年度 2025 醫療成就

臺大醫院心臟移植團隊開創無缺血時間心臟不停跳心臟移植

臺大醫院成功完成全球首例「無缺血時間」的心臟移植手術,並使患者順利康復出院,展現其在心臟移植領域的卓越成就。自1980年代起,臺大醫院即投入心臟移植領域,並於1990年完成全台首例心臟移植手術。截至目前,臺大醫院已累積完成超過700例心臟移植手術,成為台灣心臟移植的領航者。這些豐富的臨床經驗,為此次「無缺血時間」心臟移植的成功奠定了堅實基礎,此次全球首例無缺血時間心臟移植成果也榮登國際期刊「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 Techniques」。

年度 2025 醫療成就

印尼病童在臺活體肝臟移植成功,臺大醫院展現國際醫療實力 

2024年,透過外交部的國際醫療宣傳短片《第二次出生 My Second Home》,印尼Sherlyn與David兩位病童的肝臟移植成功故事,見證臺大醫院國際醫療團隊的醫術實力與人道關懷。這兩位自出生即罹患新生兒膽道閉鎖症的孩童,歷經他國手術失敗、生命垂危,在家屬的努力與臺大醫療團隊的堅持下,成功於本院接受活體肝臟移植,重獲新生。歷經10年後,兩位病童再次回到臺灣,與大家分享重生的喜悅。這些成果,不僅是臺大醫院醫療成就,更是「Taiwan Can Help」理念的溫暖實踐。

年度 2025 醫療成就

臺大醫院啟用AI 系統「助胰見」 突破胰臟癌早期診斷瓶頸

本院與臺灣大學應用數學科學研究所攜手合作,開發出全球首套人工智慧胰臟癌輔助診斷系統「助胰見(PANCREASaver)」。「助胰見」導入深度學習模型與多重影像資料訓練,可於PACS系統中即時分析病患CT影像,自動標示胰臟輪廓與可疑病灶位置,輔助放射科醫師判讀。全國性臨床測試顯示,「助胰見」對早期(<2cm)胰臟癌具80%檢出敏感度,整體準確率更突破90%。「助胰見」已於2024年底正式於臺大醫院影像醫學部臨床上線,開放提供自費AI影像分析醫令,為胰臟癌早期偵測與精準治療奠定全新里程碑。

年度 2024 醫療成就

本院江伯倫教授帶領的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研究團隊使用生物製劑作為幼年型紅斑性狼瘡患者的輔助治療,在疾病稍有活性時,除使用傳統治療外,積極以生物製劑輔助治療,有助於維持病人症狀不至劇烈惡化、減少嚴重復發和發展成慢性腎衰竭;這樣的療程更可降低其他藥物的使用量,尤其是類固醇這類會導致較高副作用的藥物,對兒童病患尤有助益。

年度 2024 醫療成就

本院引進無輻射3D定位電燒技術,造福超過500位兒童與先天性心臟心律不整病患。近年成就100% 零輻射手術,成績超越歐美。更發展多項新技術,如左心逆行性電燒、房室結迴旋頻脈冷凍消融定位法,獲頂尖國際期刊刊登。

年度 2024 醫療成就

本院愛滋病照護團隊是國內最優質的愛滋病照護和臨床研究團隊。負責人洪健清教授同時也帶領愛滋病研究團隊,從事多中心研究,研究範疇多元且豐富。20多年來針對國內常見的感染併發症,發表許多重要研究,提供臨床照護與公共衛生政策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