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詳細介紹 /path/Index.action
辦公室電話:02 - 2312-3456 分機:63964
傳真專線: 02 - 2393-4172
聯絡我們:ntuhpath@ntuh.gov.tw
- 率先全國達成高品質肺癌診斷及完整性之標靶、免疫治療分子病理檢測
- 為全國首創診斷級固態腫瘤原位螢光雜交檢驗單位
參考資料
歷史沿革
病理學為臨床醫學的基礎,也是醫學研究中極為重要的一門學問。台大醫學院病理學科的前身是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病理學教室,於1936年及1937年分別開設病理學第一及第二講堂,位置在舊址「綜合研究館」(目前醫學院二號館附近)。1954年,在附設醫院設立「病理科」,與病理學科及研究所成為一綜合基礎與臨床教學服務的特殊學科,研究得以拓展。1994年病理科改編為病理部,並依功能分設各科:解剖病理科、法醫病理科、分子病理科、細胞病理科及遺傳病理科。2000年將功能分科改為外科病理科、解剖及法醫病理科、細胞病理科及分子病理科,2008年正式成立四個分科:外科病理科、解剖及法醫病理科、細胞病理科及分子病理科。2010年解剖及法醫病理科更名為大體解剖病理科。至今已有60年歷史。
臨床服務
- 外科病理組織切片檢查
- 冷凍切片檢查
- 組織化學染色檢查
-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檢查
- 免疫螢光染色檢查(包括直接與間接)
- 婦科細胞學檢查
- 細胞蠟塊
- 電子顯微鏡檢查
- 病理解剖
- 分子病理學檢查
- 血液病染色體檢查
- 院內病理資料庫檢索服務
- 教學研究用病理檢體組織庫
- 簽約醫院院外代檢服務
教學
- 本部提供完整的解剖病理專科醫師訓練計劃。住院醫師在第一、二年輪做外科檢體及病理解剖的病例,第二年下半年及第三年輪流接受腎臟病理、血液病理、細胞病理等各次專科訓練一至三個月。每週有五種討論會訓練所有的住院醫師,包括:臨床病理討論會、外科病理討論會、大體解剖及顯微切片討論會、血液病理討論會及每日晨會等。
- 對醫學系、牙醫學系四年級學生、護理系二年級、醫技系三年級、藥學系四年級以及公衛、復建、職能治療等各系之三年級同學的病理科課程及實習,由全體病理部教員及主治醫師負責擔任指導及上課。
- 本部主治醫師及教師每年均應院外邀請演講。
- 本科部另設有病理研究所,招收博士班及碩士班學生。
研究服務特點及發展方向
- 肝癌及鼻咽癌分子病理研究
- 維持優良的冷凍切片品質,並利用組織捺印抹片技術,快速並正確判讀結果,提供手術醫師參考。
- 淋巴瘤之致病機制研究與分子診斷
- 胸腔疾病之轉譯醫學研究
- 研發多重色彩螢光原位雜交技術,提供臨床醫師評估病人的預後及決定最適當的治療方式。
- 乳癌之細胞素及細胞接受體之研究
- 提供感染性疾病病因的病理診斷
- 配合癌症卓越研究計劃,拓展腫瘤分子病理診斷
- 承辦人體生物資料庫業務
近年來重大成果
- 本部獲衛生署國家型計畫基因體計畫支持,建立腫瘤組織資料庫,提供各科相關研究。所發展之組織庫,能應付將來微切技術需要,並能順利抽取RNA。
- 設立分子病理實驗室協助惡性腫瘤的基因診斷。分子病理實驗室利用各種先進分生方法來診斷疾病。例如:診斷基因重組、染色體病變之疾病,這些結果得以和傳統形態診斷,或免疫組織化學診斷整合。
- 將研究委託案件制度化,病理蠟塊整理專業化,提供各部研究及服務之支援。組織臘塊建立完善歸檔制度,並提供合適的標本,供基因分析。
- 一般切片染色自動化,易於品質管制。利用自動染色設備,提昇染色品質。
- 改善免疫組織化學實驗室,購入自動免疫染色機,除可快速診斷外,亦改進了人工染色技術無法控制的缺失。
- 嚴格執行品質管制,提昇診斷之準確度。運用Tissue committee的功能,確實結合病理醫師與臨床科醫師來促成外科病理的品質管制。
未來展望
- 服務方面: 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方式,利用創新的方法增進病理報告的準確性及效率。
- 研究及教學方面:
- 繼續癌症卓越研究計畫已有之成果,並運用癌症生物標記整合及服務中心之功能,拓展分子病理診斷(molecular pathology)。
- 培養次專科人才出國進修,與國外專家進行合作研究計畫,以期自我突破。
人員配置
醫師
- 專任主治醫師:19人
- 兼任主治醫師:5人
- 住院醫師:6人
病理部業務
- 醫事檢驗師:24人
- 技士:3人
- 技佐:1人
- 服務員:2人
- 助理員:1人
- 副管理師:1人
人體生物資料庫業務
- 醫事檢驗師:2人
- 副管理師: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