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 |
重大事記 |
2020 |
- 吳明賢接任院長,高嘉宏、高淑芬、婁培人接任副院長。
- 成立臺大醫院智慧醫療中心、自閉症臨床暨研究中心。
- 榮獲行政院「第18屆機關檔案管理金檔獎」。
- 榮獲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8年癌症防治品質精進計畫」口腔癌最佳救援王醫學中心第一名。
- 榮獲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防疫獎章」。
- 榮獲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第17屆國家新創獎」4座臨床新創獎。
- 通過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心衰竭照護品質認證,效期自2020年至2023年。
- 通過AAHRPP第三次評鑑,效期自2020年至2025年。
|
2019 |
- 何弘能院長卸任,陳石池副院長代理。
- 陳石池接任院長,吳明賢、賴逸儒接任副院長。
- 新竹生醫園區分院開幕,余忠仁接任首任院長。
- 成立新竹臺大分院行政中心、臺大醫院分級醫療暨轉銜照護管理中心。
- 榮獲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健康職場認證健康促進標章,效期自2019年至2021年。
- 榮獲衛生福利部「醫院品質績效量測指標系統與落實品質改善第三階段計畫107年度指標獎勵方案」醫學中心品質改善績優獎。
- 榮獲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8年提升腎臟病健康促進機構照護品質計畫」醫學中心組優等獎。
- 榮獲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銀獎。
- 榮獲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2019國家醫療品質獎之擬真情境類新人組」金獎。
|
2018 |
- 王亭貴接任副院長
- 張志豪接任金山分院院長
- 通過長照出院準備友善醫院認證,效期自2018年至2021年
- 榮獲財團法人慈月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2018第7屆南丁格爾獎」團體獎
- 榮獲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7年健康醫院典範」優良獎
- 榮獲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醫院品質績效量測指標系統與落實品質改善第三階段計畫106年度指標獎勵方案」醫學中心品質改善績優獎
- 榮獲財政部「第16屆民間參與公共建設金擘獎政府機關團隊獎」佳等
- 榮獲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7年提升腎臟病健康促進機構照護品質計畫」醫學中心組優等獎
- 榮獲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2018國家醫療品質獎」金獎1座
|
2017 |
- 全球首創無痕頭頸手術「經髮際線頭頸部腫瘤切除術」
- 余忠仁接任副院長
- 通過健康醫院認證,效期自2018年至2021年
- 通過糖尿病健康促進機構認證,效期自2018年至2021年
- 榮獲社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2017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金獎1座、銀獎1座
|
2016 |
- 細胞治療中心啟用
- 本院第二次通過健康促進醫院認證,效期自2016年至2019年
- 公文線上簽核管理系統及電子表單系統上線
- 譚慶鼎副教授接任金山分院院長
- 黃瑞仁教授接任雲林分院院長
- 本院榮獲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頒發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典範選拔「友善環境獎」及「優良獎」
- 本院榮獲衛生福利部頒發「105年度執行防疫雲計畫績優實驗室傳染病自動通報穩定度暨資料上傳品質特優獎」
- 本院榮獲社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頒發「第13屆國家新創獎」:精神醫學部及內科部榮獲學研新創獎、外科部榮獲臨床新創獎
- 本院榮獲社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頒發「2016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護理部(護理特色專科組)榮獲金獎、小兒心臟團隊、急診醫學部及遠距照護中心榮獲銀獎
|
2015 |
- 黃瑞仁教授接任金山分院院長
- 本院成立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研究中心、兒少保護醫療服務示範中心、減重暨代謝手術中心
- 本院榮獲教育部及行政院頒發「第7屆政府服務品質獎」
- 本院兒童心臟醫療團隊榮獲財團法人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頒發「第六屆台灣兒童醫療貢獻獎」醫療團隊獎
- 何弘能教授接任第14任院長
- 孫瑞昇教授、鄭安理教授接任接任副院長
- 黃國晉教授接任北護分院院長
- 洪冠予教授接任新竹分院院長
- 詹鼎正副教授接任竹東分院院長
- 總院、金山分院及新竹分院通過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4年度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認證」
- 本院榮獲衛生福利部頒發「104年度實施電子病歷及互通應用績優醫院無紙化推展」金獎
- 本院通過AAHRPP第二次評鑑,獲得全部通過"full accreditation"
- 本院研發團隊榮獲社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頒發「第12屆國家新創獎」
- 感染控制中心及小兒心臟外科團隊榮獲社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頒發「2015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銀獎
- 檢驗醫學部獲頒銅獎
|
2014 |
- 影像醫學部「磁振暨正子掃描同步整合系統」開幕
- 本院開設「雷特氏症聯合照護門診」
- 本院兒童醫院舉行揭牌典禮
- 黃世傑副院長卸任,江伯倫教授接任
- 本院環境醫學中心成立
- 本院榮獲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Inter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 IOF)頒發「攔阻骨折最佳執業認證」金牌獎
- 遠距照護中心、機器人手術小組及醫學研究部分別榮獲社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頒發「第11屆國家新創獎」
- 品質管理中心及護理部高危險新生兒照護團隊分別榮獲社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頒發「2014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銅獎
|
2013 |
- 本院仁愛宿舍揭牌啟用
- 本院榮獲教育部「101年度政府服務品質獎」優等獎
- 本院接受JCI(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國際學術醫學中心(AMC, Academic Medical Center)醫院評鑑,以高標通過認證
- 本院「人體生物資料庫」獲准正式營運
- 本院獲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頒獎表揚防治H7N9有功
- 陳明豐院長卸任,黃冠棠教授接任第13任院長
- 張上淳副院長卸任,何弘能教授接任
- 王明鉅副院長卸任,陳石池教授接任
- 竹東分院趙嘉倫院長卸任,王明鉅教授接任
- 本院新竹生醫園區醫院籌備處成立
- 由遠距照護團隊負責執行的臺大智慧健康科技研發中心以「創新型遠距照護服務系統」榮獲經濟部頒發「第三屆國家產業創新獎績優產業創新學術獎」
- 急診醫學部榮獲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第14屆醫療品質獎」之擬真情境競賽外傷團隊組「金獎」
- 由心血管中心、護理部及資訊室組成之團隊榮獲社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頒發「2012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銀獎
|
2012 |
- 本院發表生殖醫學團隊使用囊胚期胚胎切片及染色體晶片技術,成功治療染色體轉位造成的習慣性流產病例,於2011年11月順利自然產下一名正常女嬰,此為亞洲首例
- 心血管中心揭牌啟用
- 「人體生物資料庫核心實驗室」揭牌啟用
- 兒醫大樓醫護宿舍及徐州醫護宿舍大樓揭牌啟用
- 竹東分院朱宗信院長卸任,趙嘉倫醫師接任
- 本院發表以機器手臂完成腎臟移植,此為亞洲首例
- 本院榮獲第八屆國家人力創新獎團體獎
- 臺大醫療體系管理中心、品質管理中心及感染控制中心納入正式編制,企劃管理室更名為企劃管理部
- 本院以「手護神計畫書-憐香惜玉專案」榮獲臺灣健康醫院學會「第五屆健康促進醫院創意計畫選拔獎」特優獎
- 本院健康管理中心榮獲今週刊頒發「第5屆商務人士理想品牌大賞」健檢中心品牌第一名
- 婦產部榮獲社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頒發「2012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銅獎
- 本院通過臨床研究受試者者保護認證(AAHRPP)
|
2011 |
- 泌尿部新門診暨碎石中心啟用
- 雲林分院虎尾院區醫護大樓啟用
- 本院榮獲《數位時代》雜誌主辦之「數位服務標竿企業--醫療及健康產業首獎」
- 本院與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臺灣大學--臺大醫院--聯發科技創新醫電研發中心」,投入無線醫療電子元件與系統的創新技術研
- 臨床神經暨行為醫學中心揭牌啟用
- 體適能促進中心啟用
- 特殊需求者牙科醫療服務示範中心揭牌啟用
-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改制為本院新竹分院,首任院長為孫瑞昇教授
- 行政院衛生署竹東醫院改制為本院竹東分院,首任院長為朱宗信教授
- 何弘能副院長卸任,林明燦教授接任
- 金山分院李龍騰院長卸任,黃勝堅助理教授接任
- 本院榮獲「2011年亞太手部衛生優良獎」已開發國家組冠軍
- 本院榮獲今週刊2011商務人士理想品牌大賞~健檢中心品牌第一名
- 本院榮獲第一屆國家產業創新獎~傑出跨界合作創新獎
- 本院榮獲醫策會第12屆醫療品質獎特別獎--持續品質改善獎,急診醫學部榮獲「系統類--單位推行組」金獎
|
2010 |
- 本院「巴金森症暨動作障礙中心」通過「SNQ國家品質標章」(Symbol of national Quality. Accreditation)認證
- 本院接受JCI(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國際醫院評鑑,並榮獲認證通過
- 本院榮獲行政院第二屆「政府服務品質獎」
- 本院院歌發表
- 本院檢驗醫學部經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Taiwan Accreditation Foundation;TAF)認證通過
- 黃世傑教授接任副院長
- 洪冠予教授接任副院長
- 王崇禮教授接任雲林分院院長
- 蔡克嵩教授接任北護分院院長
- 本院病房開始推行床位管理及公床制度
- 「財團法人北海岸金山醫院」改制為本院金山分院,李龍騰教授擔任首任院長
- 本院由急診醫學部、心導管室、心臟內科及品管中心組成之D2B團隊,榮獲醫策會第11屆醫療品質獎:主題改善組金獎及創意獎
- 本院牙科部「整體口腔醫療照護門診」整修完成。
- 張上淳教授借調行政院衛生署副署長期滿,歸建回任本院副院長
|
2009 |
- 內科部鄭安理教授致力於「胃淋巴瘤之創新醫療研究」成果卓著,榮獲行政院2008年傑出科技貢獻獎
- 內科部陳定信醫師榮獲歐洲肝臟學會(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EASL)國際肯定獎(EASL International Recognition Award)
- 本院遠距照護中心成立
- 本院張上淳副院長借調至行政院衛生署擔任副署長,副院長職務由眼科部胡芳蓉主任代理
- 本院針對頑固型癲癇病童,植入兒童型迷走神經刺激器,術後病童癲癇的情況獲得大幅改善,此為亞洲首例
- 本院公館院區於11月停止門診及所有醫療服務
|
2008 |
- 旅遊醫學教育訓練中心成立
- 本院檢驗醫學部陸坤泰榮譽教授榮獲行政院衛生署97年度衛生獎參等獎章
- 電腦刀中心啟用
- 本院巴金森症暨動作障礙中心榮獲2008年美國國家巴金森基金會(NPF)認證成為「國際傑出優良巴金森中心」
- 陳明豐教授接任第12任院長
- 張上淳教授接任副院長
- 王明鉅教授接任副院長
- 物理治療中心成立
- 影像導引暨斷層式加速器螺旋刀放射治療中心啟用
- 兒童醫療大樓啟用
- 本院內科部楊泮池教授當選2008年「發展中世界科學院」院士(The Academy of Sciences for the Developing World, TWAS)
|
2007 |
- 微創手術訓練中心成立
- 腹膜透析中心成立
- 臨床心理中心成立
- 臨床免疫研究中心(第七共同研究室)成立
- 雲林分院虎尾院區第一期醫療大樓啟用
- 李伯皇教授率領肝臟移植團隊,應邀到越南協助完成首例越南成人活體肝臟移植陳定信教授獲頒總統科學獎
- 巴金森氏症暨動作障礙中心成立
- 王崇禮教授接任接任副院長
- 王主科教授接任副院長
|
2006 |
- 台大醫院主機轉型計畫中門診電腦新系統全面上線
- 環境及職業醫學部成立
- 「慶祥細胞治療核心實驗室」於西址五西二樓啟用國內首例「免切除脾臟之血型不相容腎移植」手術完成
- 國際會議中心正式啟用
- 小兒部過敏免疫中心成立
- 蔡克嵩教授接任副院長
- 公館院區睡眠中心啟用
- 公館院區乳房醫學中心啟用
- 耳鼻喉部發表全球首度使用「鉀鈦磷雷射」進行內視鏡鼻咽切除術以治療復發性鼻咽癌患者
- 老年醫學部成立
- 國內首例「胸主動脈支架置放手術」完成
|
2005 |
- 何弘能接任副院長
- 設置倫理牆揭示「我們的信念」
- 本院迴旋加速器啟用
- 內科陳定信教授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海外院士
- 本院院慶紀念日更正為6月18日
- 確立本院核心價值為:正直誠信、創新卓越、團隊合作、健康尊嚴
- 本院臨床技能中心啟用
- 東址入口設置「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方尖碑
- 全院PACS系統啟用
|
2004 |
- 修訂新願景:「成為亞洲第一的大學醫院
- 衛生署立雲林醫院改制為「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總院院長兼任首任院長
- 總院院長李源德卸任,林芳郁接任
- 本院整併國立台北護理學院附設醫院為「台大醫院北護分院」,楊培銘擔任首任院長
- 黃世傑接任「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院長;楊泮池接任副院長
|
2003 |
- 亞洲首例十公斤以下幼兒親屬腎臟移
- 國內首例腸道引流式胰、腎同時移植健康管理中心啟用
- 健康教育中心啟用
- 勤姓台商夫婦感染「非典型肺炎」,於本院加護病房進行隔離治療,為國內第一例SARS個案
- SARS冠狀病毒基因體定序完成
- 榮獲行政院「抗醫療團隊,照護病患,著有功績:抗SARS有功」獎座
- 賴明坤副院長卸任,賴飛羆接任副院長
- 兒童醫療大樓新建工程開工
- 獲「九十一年度提升服務品質奬」
- 成立國立台灣大學新竹生物醫學園區籌備處
|
2002 |
- 成立品質管理中心、資財管理中心、形體美容中心、腦中風中心
- 何憲武副院長榮任台灣大學主任祕書,陳明豐接任副院長
- 林肇堂副院長卸任,黃冠棠接任副院長
- 急診部空間改建落成典禮,首創國內「急診病患分流」觀念
|
2001 |
- 侯勝茂副院長卸任,賴明坤接任副院長
- 榮獲第十二屆「國家品質奬」-機關團體獎
- 成立「創傷醫學部」
- 公館院區成立「綜合內科部」、「綜合外科部」、「綜合檢查部」、「綜合管理部」、「社區醫學部」、「社區護理部」
|
2000 |
- 住院服務中心(PAT)啟用
- 榮獲醫學中心暨教學醫院評鑑第一名
- 王正一副院長卸任,林肇堂任副院長,負責公館院區規劃
- 成立衛生署國家級災難醫療救護隊北部執行中心
|
1999 |
- 本院實施網路預約掛號作業
- 開辦黃昏門診
- 朱樹勳副院長借調東亞醫院院長,林芳郁接任副院長
- 行政院核定承接國軍八一七醫院之醫療業務(公館院區)
- 訂立本院願景:「培育優秀人才,建立台大醫療系統;教學研究質量年增至少10%;整合醫療資源、開創醫學新紀元。」
- 九二一大地震發生,9月22日本院醫護人員馳赴災區,先後在埔里及鹿谷設置醫療救援中心,進行災區醫療,全院同仁捐出三日所得與衣物賑災
|
|
- 戴東原院長屆滿卸任,李源德接任院長
- 許世明、朱樹勳、侯勝茂、何憲武、王正一任副院長
|
1997 |
- 政府實施周休二日制,本院維持周六上午門診運作
- 東址建築物獲內政部評選「優良智慧建築自動化獎」
- 眼科部成立一百周年
|
1996 |
- 安全衛生室成立
- 核子醫學部成立
- 泌尿部前列腺中心成立
- 與普生公司首開產學合作之例
- 網際網路首頁上線
- 百週年校慶系列活動視覺設計榮獲經濟部一九九五年「傑出平面設計獎」
- 何憲武接任副院長
- 國內首次由殖入人工心臟(雙人室輔肋器)過渡到換心成功,創亞洲首例
- 績效獎金開始試辦
|
1995 |
- 國內首例植入式心臟整流去顫器(ICD)手術完成
- 愛滋病房醫護團隊獲總統召見,頒發第五屆醫療奉獻獎
- 全民健康保險開辦,本院全力配合
- 本院成立百週年大慶
- 國內首例胰臟移植成功
- 院史室於東址一樓副廳開設
- 共同研究室正式啟用
- 連絡本院東西兩址地下景福通道開放
- 國內醫院第一本白皮書(成長與展望)出書
- 設置緩和醫療病房
- 遠距醫療會診及教學電腦系統啟用
- 副院長謝博生榮任醫學院院長
- 侯勝茂接任副院長
- 副院長莊哲彥榮退
- 朱樹勳接任副院長
- 協助越南完成首例骨髓移植
- 戴東原院長獲派擔任中華民國史瓦濟蘭經濟暨技術合作會議代表,協助史國首都醫院設加護病房
|
1994 |
- 膽道母子鏡引進
- 首例人工電子耳植入完成
- 楊志良獲頒行政院為民服務績優人員甲等獎,本院獲團體優等獎
- 圖書室成立
- 全球首例胎兒腹水抽取術於本院完成
- 國內首例連環式換心手術完成
- 早產兒胸腹連體嬰兒分割完成,創體重最輕之世界紀錄
|
1993 |
- 中心責任制開始規劃
- 病房配床作業電腦化
- 影像醫學部,綜合診療部,腫瘤醫學部,教學室等單位成立
- 醫療科改部
- 附設員工托兒所成立
- 陳維昭獲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傑出校友獎
- 金山社區醫學訓練中心開幕
- 健康教室開辦
- 各科門診集中掛號
- 奉准由教育部編列教育研究經費
|
1992 |
- 病人家屬休息中心與員工休閒中心開放
- 戴東原接任院長,莊哲彥,陳榮基,謝長堯,謝博生任副院長
- 職工座談會開始定期召開
- 急診作業全面電腦化
- 主治醫師及住院醫師代表開始參加院務會議
- 林國信與韓揆因整建任務獲頒功績獎章
- 首例小兒肝臟移植手術
- 東址大廳開始舉辦藝術饗宴
- 臺灣本土C型肝炎病毒基因體選殖技術成功完成
|
1991 |
- 王德宏獲頒行政院優等服務績優人員獎
- 陳維昭榮任醫學院院長,戴東原接其副院長缺
- 東址新建大樓啟用
- 急救小組成立
- 電腦電話預約系統啟用
|
1990 |
|
1989 |
- 輸血管理委員會,呼吸治療室及急診篩檢站等單位成立
- 韓揆獲頒行政院為民服務績優人員甲等獎
- 國內首例冷凍胚胎試管嬰兒誕生
|
1988 |
- 轉診服務作業開辦
- 獲評定為醫學中心公共關係室,聯合服務臺,超音波室管理委員會等單位成立
- 表揚首屆服務績優人員
|
1987 |
- 住院作業全面電腦化作業
- 國內首例換心手術完成
- 增設副院長一名,由陳維昭擔任
- 首例試管嬰兒誕生,母子均安
- 體外震波碎石機啟用
- 陳楷模及陳維昭獲頒教育部三等功績獎章
- 骨科,優生保健部,醫學工程室,肝炎研究中心等單位成立
|
1986 |
- 全國第一例後天免疫不全症(AIDS)病例於本院發現
- 花蓮區域與新竹地區醫療網成立
|
1985 |
- 家庭醫學科成立並納編原一般科
- 血友病醫療中心及醫工小組成立
- 支援群體醫療執業中心作業獲行政院頒獎
- 沈友仁榮膺傑出資訊人才
|
1984 |
- 優生保健諮詢中心,兒童視力保健中心,常德會詢問臺等單位成立
- 首例異體骨髓移植手術完成
- 林國信接任院長,洪伯廷與沈友仁任副院長
- 實施專勤制度
- 隨身攜帶連續性腹膜透析器(CAPD)首次引進
|
1983 |
- 楊思標任醫學院院長,並兼本院院長,洪伯廷任副院長
- 門診作業全面電腦化
- 首例骨髓手術完成
|
1982 |
- 新手術大樓啟用
- 工務室與資訊室成立
- 住院醫師訓練計劃編纂完成
- 保健部改名為保健科
|
1981 |
- 獲衛生署頒獎表揚辦理地方醫師進修班
- 教育部評定本院為一級教學醫院
- 沈友仁任副院長
- 動物中心改隸醫學院
- 醫院新建工程舉行破土典禮
- 物理治療復健部改制為復健科
|
1980 |
- 藥事通報創刊
- 開始接受外校實習醫師
- 院內感染管制小組成立
- 神經精神科劃分為神經科與精神科
- 臨床醫學進修訓練開辦
- 電腦斷層掃描儀啟用
- 單一劑量配送制度開始實施
|
1979 |
- 澳底社區醫療保健實驗中心成立,為本院與基層醫療合作之始
- 赴沙醫療服務人員開始啟程
- 臨床醫學研究部成立
- 一般科成立並納編原保健部
- 景福基金會等單位成立
- 收回美國海軍醫學研究所房舍,改設研究大樓及動物中心
- 連體嬰忠仁忠義分割成功,手術小組成員獲總統召見,教育部並頒贈手術成功紀念獎牌
|
1978 |
- 超音波室成立
- 楊思標接任院長,杜詩綿及曾文賓為副院長
- 企劃室,門診部,醫務改進委員會等單位成立
- 抗生素小組成立
- W-P-W症候群之術治療首次完成
|
1977 |
- 收回公共衛生教學示範中心以改建手術大樓
- 西址醫護大樓竣工啟用
- 臺大醫學院及附設醫院整建計劃小組成立
|
1976 |
- 檢驗大樓第三期工程完工啟用
- 麻醉護士訓練開辦
- 多種自動分析儀器於實驗診斷科啟用
|
1975 |
- 癌症登記開始實施
- 小兒科急救加護病房啟用
- 電腦應用於規劃,採購, 補給,會計,出納,薪工,門診,病床等作業
- 開始實施複診預約
|
1974 |
- 內視鏡彩色電視設備啟用
- 員工消費合作社成立
- 臺北兒童心理衛生中心更名為精神科兒童心理衛生中心
- 檢驗大樓第二期工程完工啟用;實驗診斷科緊急檢查室成立
|
1973 |
- 實施不開業獎金制度
- 全院廣播系統啟用
- 拋棄式塑膠針頭全面採用
- 首例冠狀動脈移植手術完成
|
1972 |
- 魏炳炎接任院長,楊思標及杜詩綿為副院長
- 醫務會議開始每月召開一次
- 毒物檢查室改隸實驗診斷科
- 資料統計中心改由病歷室負責,後改為電腦室並隸屬秘書室
- 心臟血管快速活動攝影機啟用
|
1971 |
- 發行臺大醫院院務通訊
- 首例義肢裝置完成
- 鈷六十Theratron80機器啟用
- 人事室成立
- 恢復室改建完成
- 本院改為作業會計單位
|
1970 |
- 設立外科急救加護病房
- 物理治療復健部改名為復健部
- 與勞保局簽訂醫療合約,辦理門診及住院醫療
|
1969 |
- 首例永久性心律調整器裝置完成
- 首例屍腎移植手術完成
- 檢驗大樓第一期工程完工,放射線,實驗診斷,病理等三科遷入
|
1968 |
- 設立內科急救加護病房
- 首例臨時性心律調整器設置完成
- 首例活腎移植手術由李俊仁等人完成臺北兒童心理衛生中心改由醫學院與臺北市衛生局合辦
|
1967 |
|
1966 |
|
1965 |
- 血庫成立
- 結束石門分院醫務
- 新建神經精神科大樓啟用
|
1964 |
- 接辦石門水庫醫務室為石門分院,廖大栽兼主任
- 保健部成立
- 邱仕榮接任院長,魏炳炎及江萬煊為副院長
- 開始使用腹膜透析治療尿毒病病人
- 首例開心手術由林天祐等人完成
|
1963 |
- 省立臺北結核病防治院借用本院院地設院並與本院醫療合作
- 首批赴利比亞醫療隊啟程
- 完成臺灣首次之血液透析
- 復健大樓完成
- 物理治療部更名為物理治療復健部
|
1962 |
- 開刀房及急診大樓啟用
- 麻醉科獨立設科
- 皮膚泌尿科分別獨立設科
- 公保聯合門診中心成立,本院接受轉診及轉檢
|
1961 |
|
1960 |
- 美國艾森豪總統來訪
- 江萬煊代理副院長
- 心肺研究室,病毒檢查室,員工康樂活動中心等單位成立會計室組織修正,下設三組
|
1959 |
|
1958 |
- 鈷六十治療展開
- 恢復室及公教病房成立
- 心導管室成立
|
1957 |
|
1956 |
- 與臺灣省衛生處合辦臺北兒童心理衛生中心
- 物理治療部與作業治療部設立
- 藥劑室改制為藥劑科
- 魏炳炎真除為副院長
- 住院健檢開始實施
- 血液室成立
|
1955 |
- 實驗診斷科,中央手術室,腦波室等單位成立
- 附設護校遷入醫學院新址,原址租與美國海軍第二醫學研究所
|
1954 |
- 病歷室成立並採用單一系統以管理病歷
- 魏炳炎代理副院長
|
1953 |
- 附設高級護士學校首屆畢業典禮
- 病理學科遷入附設醫院
- 魏火曜任醫學院院長,高天成任本院院長
|
1952 |
- 實習醫師制度建立
- 採購國內首套胃鏡
- 攝影室,保健室,嬰兒室等單位成立
- 林天賜代理院長,邱仕榮任副院長
|
1951 |
|
1950 |
- 第一,第二,第三內科統合成單一內科
- 第一, 第二外科統合成單一外科理療科改稱為放射線科
- 住院醫師制度成立
- 營養部,中央實驗室,供應室,急診室等單位成立
- 附設高級護士學校成立
- 廢止醫學專修科
- 增設副院長一名,由林天賜擔任
|
1949 |
- 本院改稱為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 護理部成立,設嬰兒室
|
1948 |
|
1947 |
- 陳禮節接任本院院長
- 第二附屬醫院改組為省立臺北醫院(今臺北市立中興醫院)
|
1946 |
|
1945 |
- 政府接收臺北帝大醫學部,附屬醫學專門部,熱帶醫學研究所及附屬醫院
- 杜聰明任醫學院及附屬醫院院長
- 赤十字會臺灣病院改組為臺大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
- 本院之接收工作有內科,外科,婦產科,小兒科,耳鼻喉科,眼科,理療科,神經精神科,皮泌科,齒科等單位分別進行本院改稱為臺灣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
1944 |
- 森於菟接替小田俊郎再任醫學部部長
- 河石九二夫接替高橋信吉擔任附屬醫院院長
|
1942 |
- 附屬醫院各科研究室及病房竣工
- 小田俊郎接替富田雅次擔任醫學部長
- 高橋信吉接任附屬醫院院長
|
1941 |
- 赤十字會臺灣病院落成,成為附屬醫學專門部學生實習醫院
- 富田雅次接替森於菟擔任醫學部長
- 安達島次接任附屬醫學專門部主管
|
1940 |
- 臺北帝大醫學部首屆畢業典禮
- 上村親一郎接替小田俊郎為醫學部附屬醫院院長
|
1939 |
- 臺北帝大醫學部接辦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之熱帶醫學研究所
- 森於菟接替永井潛擔任醫學部長及附屬醫門部主事
|
1938 |
- 臺北帝大醫學部接收本院以成立附屬醫院
- 小田俊郎接任附屬醫院院長
- 東寧會成立
- 皮膚花柳病科改稱為皮膚泌尿器科
|
1937 |
- 永井潛接任臺北帝大醫學部長及附屬醫學專門部主事
- 臺北帝大附屬醫學專門部首屆畢業典禮
|
1936 |
- 臺北帝大醫學部獲撥用臺灣總督府臺北醫學專門學校校地
- 臺北帝大醫學部收購日本赤十字社臺灣支部病院
- 迎諧代理本院院長職務制定鐳錠使用規定
- 醫學部首屆新生入學
- 三田定則出任臺北帝大醫學部長及其附屬醫學專門部主事
|
1935 |
- 第一內科及第二內科合併為內科
- 於保乙彥接任院長
- 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成立
|
1934 |
|
1929 |
|
1928 |
|
1924 |
- 看護婦宿舍啟用
- 森下薰接任中央研究所主管
- 制定臺灣總督府臺北醫院助產婦講習所助產婦速成科規則
|
1923 |
- 設置臺灣總督府臺北醫院看護婦助產婦講習所
- 杜聰明獲得醫學博士學位
|
1922 |
- 倉崗彥助接任院長
- 臺灣總督府臺北醫學專門學校首屆畢業典禮
- 臺灣醫學會大會在臺灣總督府臺灣醫學專門學校舉行
- 臺灣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更名為臺灣總督府臺北醫學專門學校
|
1921 |
|
1920 |
- 整形外科兼理學治療科分設成兩個科
- 臺灣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設熱帶醫學專攻科(修業一年)
- 內科部改設為第一及第二內科
|
1919 |
|
1918 |
|
1917 |
|
1915 |
|
1914 |
- 理學治療科部改名為整形外科兼理學治療科部
- 舉行衛生展覽會
- 臺灣聯合醫師會總會在臺南舉行
|
1913 |
- 稻垣長次郎真除院長
- 建立院內及院外電話系統
- 臺灣醫師大會在鐵路大飯店舉行
- 橫川定因發現橫川氏吸蟲而獲獎
|
1912 |
- 木造院舍開始改建成目前之西址磚造院舍,1921年完工
|
1911 |
|
1910 |
|
1909 |
- 皮膚病黴毒科改稱皮膚病花柳病科
- 總督府研究所成立,高木友枝兼任所長
|
1908 |
- 設置助產講習所,招收臺灣人學員
- 位於赤十字社臺灣支部病院旁之臺灣總督府醫學校新校舍落成
- 皮膚病黴毒獨立設科
|
1907 |
- 及西內科內科分為東內科11名為助產婦講習生
- 錄取楊氏順等
|
1906 |
|
1905 |
- 日本赤十字社臺灣支部病院成立並開始診療(現醫院東址一角)
- 長野純藏接任院長
|
1903 |
- 外科第一部及第二部合併為外科皮膚病黴毒科
- 成立財團法人仁濟團,支援本院患者
- 臺灣醫學會第一屆大會在本院舉行
|
1902 |
- 松尾知明代理院長
- 自外科分設耳鼻咽喉科
- 高木友枝任院長
- 臺灣醫學會成立,學會雜誌創刊
- 臺灣總督府醫學首屆三名學生畢業
|
1901 |
- 內科部及外科部同時劃分為第一部及第二部
- 廢止大稻埕分室
|
1900 |
|
1899 |
- 臺灣總督府醫學校開課(預科一年及本科四年)山口秀高兼任校長
- 日本赤十字社成立臺灣支部
|
1898 |
- 更名為臺灣總督府臺北醫院,山口秀高任院長,撤銷基隆及滬尾分院
- 自外科分設產婦人科
- 遷至現醫院西址,原址改為大稻埕分室,設內外眼三科
|
1897 |
- 設基隆及滬尾分院
- 自內科分設眼科
- 開設醫學講習所(修業二年)
- 召募看護婦(護士)見習生
|
1896 |
- 本院改隸臺北縣並更名為臺北病院
- 松田平助,澤田惣五郎,松尾知明,山口秀高等先後綜理院務
|
1895 |
- 6月20日台大醫院前身之臺灣病院於臺北大稻埕啟用,分內外科
- 濱野昇,日高幸平,松田平助等先後出任或代理院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