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用口服抗凝血劑期間在生活照護上該注意哪些事?
複製連結
服用抗凝血劑的病友在生活上還是得小心注意出血相關副作用。例如改用軟毛牙刷作口腔清潔、改用電動刮鬍刀等來避免出血的問題。若在服用抗凝血藥物期間有莫名出血的情形,像是容易瘀青、有胃部不適、觀察到解黑便、血便等,務必就醫告知醫師。飲食與用藥方面,若正在服用其他藥品、保健食品、或中草藥等,請告知醫師或藥師,以避免可能潛在的交互作用,例如增強藥品療效、導致出血副作用,或者因為療效降低而無法有效預防中風。進行腸胃鏡檢查、牙科手術、或者其他手術前,也要記得和醫師說明目前在使用的藥物,經醫師指示是否須停藥後再進行檢查或手術,才能確保抗凝血劑用得又有效又安全。
-
有心房顫動的病人如何透過藥物來預防中風?
複製連結
由於心房顫動病人發生中風的風險較高,使用抗凝血劑來預防中風非常重要。傳統抗凝血劑如可邁丁、可化凝(warfarin)能有效預防血栓、降低中風的機會,在臨床上已經使用超過60年了,是相當有效的藥物,不過因為使用上要注意的事情很多,像是要定期抽血來了解藥效並避免副作用、飲食上要注意許多食物交互作用、與其他藥品交互作用也較多。然而隨著藥品研究進步,現在有許多新型的口服抗凝血劑,臨床研究顯示療效與傳統抗凝血劑相當,且副作用、交互作用相對較少,也可做為預防中風的新選擇。目前臺大醫院有四種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醫師會依照病人的臨床狀況、合併用藥等選擇最適合的藥品。
-
心房顫動要如何治療呢?
複製連結
心房顫動的治療可分三個方向,第一是藥物治療,透過藥物來控制心跳;第二是電擊心臟整流,像是電腦或手機當機時關機重開;第三就是電燒,用雷射或冷凍的方法來處理不正常放電的心臟肌肉。
心房顫動的藥物治療主要可分為兩大面向,一是透過藥物去控制改善心臟電流傳導狀況;二是預防中風, 也就是所謂抗凝血劑。
治療心房顫動的藥物很多,如果病友比較年輕、或剛被診斷心律不整,醫師會考慮用藥將心臟跳動的節奏調整回正常心跳的節律;如果年紀較大、或已罹患心房顫動較久的病人,醫師可能會考慮以控制心跳速度、避免時常心跳過快、心悸,或是與病人討論進行電燒的可能性。無論哪一種策略,治療目標初期可放在休息時心跳每分鐘80下,輕微運動時心跳每分鐘100下左右。建議病友在家中持續追蹤自己的心跳狀況,並定期回診了解目前心臟的功能,以避免長期心跳過快造成心肌病變或衰竭。良好控制慢性病如三高、戒菸、從事適當的心肺運動等也有助於控制心房顫動問題。
-
我被醫師診斷罹患心房顫動,除了按時服藥外我該注意什麼風險因子?
複製連結
心房顫動所帶來的危險併發症不外乎心律異常所造成的心臟衰竭或是因為血栓造成中風的風險。心房顫動的風險因子包含年紀、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肥胖、甲狀腺亢進及慢性腎病等。積極控制各種慢性疾病,也同時可以減少心律不整的風險。
-
請問M痘疫苗可以跟其他疫苗同時施打嗎?
複製連結
本院目前備有之M痘疫苗Jynneos,可以在接種大多數疫苗(包括流感疫苗)之前、之後或同時進行接種。根據美國CDC(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美國疾病管制中心)建議,若被建議接種COVID-19及M痘兩種疫苗,因過去其他正痘病毒疫苗及COVID-19疫苗皆曾觀察到心肌炎和心包炎的風險,可能考慮兩者間隔4週施打,但如果病人為M痘高風險接觸者且可能因COVID-19而導致嚴重疾病的風險增加,則不需特別間隔施打時間。
-
請問目前M痘疫苗是否有開放外國旅客施打?
複製連結
外籍人士如符合疫苗接種條件,且持有我國居留證或具健保身分,可接種M痘疫苗。
-
臺大醫院有M痘疫苗嗎?可以自費施打嗎?
複製連結
本院目前備有M痘疫苗Jynneos Suspension for Injection 0.5 mL/vial,但疾管署(CDC)現階段僅提供公費疫苗,故無法自費施打,欲施打者可直接到有提供M痘疫苗接種服務的醫療院所進行預約掛號,目前臺北市有17家醫療院所提供登記施打,全臺各縣市可施打之醫療院所可參考疾管署網站。目前提供公費疫苗接種對象如下:
1. 暴露前預防(PrEP):
(1)正痘病毒屬之實驗室操作人員。
(2)與確診M痘個案曾有任何形式性接觸之高風險接觸者,但未曾接種過暴露後預防(PEP)疫苗。
(3)近6個月內曾有高風險性行為者,例如:多重性伴侶、性交易服務者、於營業場所發生性行為者、性病患者等。
(4)照顧M痘確診個案之醫療照護與清消人員,以及協助疑似M痘個案檢體採檢或執行M痘疫苗接種作業人員。
2. 暴露後預防(PEP):「M痘疫情調查及接觸者追蹤指引之接觸者匡列處置原則」所列高暴露風險接觸者。
3. 其他特殊狀況報經疾病管制署同意者。
-
什麼是M痘(原先稱為「猴痘」)疫苗?
複製連結
M痘病毒(Mpox)和天花病毒同屬正痘病毒(orthopoxvirus),但症狀相對較輕微。最早於1958年被發現於用於研究的猴子身上,可能透過非洲地區囓齒類和靈長類動物感染人類。自2022年爆發後,首度出現在中、西非以外國家地區傳播的病例。患有M痘的人通常會出現皮疹,可能出現在手、腳、胸部、臉部、口腔或生殖器附近,無症狀潛伏期為3-17天。臺灣目前備有之M痘疫苗Jynneos Suspension for Injection 0.5 mL/vial為含有活性減毒牛痘病毒,用於預防18歲以上高風險成人天花或M痘之感染,需進行相隔四週共兩次施打,以確保疫苗的保護力。
-
請問我的小孩一歲多,醫師開醫立妥軟膏 1% 給他擦,這是擦什麼的?有什麼樣的副作用?
複製連結
醫立妥軟膏的成分是pimecrolimus,是一種免疫調節劑,臺灣衛生福利部的適應症核可給成人、青少年與月齡3個月以上嬰兒,患部面積>30%之的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或敏感性皮膚部位(頭頸部、眼瞼、耳後區、生殖器、皮膚彎曲處、腋下、鼠蹊部)。加拿大也是核可給月齡三個月以上的嬰兒。
近年醫學研究已揭開異位性皮膚炎致病機轉的面紗,現在認為是易感基因造成皮膚屏障異常、免疫過度活化加上皮膚菌叢失調,以及外在環境的刺激相互作用所造成的結果。主要症狀為皮膚乾燥及嚴重搔癢,急性發作的特徵是搔癢感、滲出液和結痂的水泡,慢性期的特徵是皮膚乾燥及鱗狀丘疹,皮膚會隨著慢性苔癬化而增厚及龜裂。
2歲以下嬰幼兒的異位性皮膚炎好發部位有臉、頭皮、頸部及四肢伸側,早期特徵為臉頰出現水腫性丘疹,可能會發展為大片紅斑伴隨滲出液和結痂。
外用類固醇會造成皮膚萎縮,因此針對臉部的患部,臨床上通常只用最弱效的外用類固醇,而醫立妥軟膏1%的濃度藥效相當於第6級外用類固醇製劑,卻比最弱效(第7級)的外用類固醇強,因此有可能是臉部的患部使用最弱效的外用類固醇仍無效而調整為醫立妥軟膏1%。
衛福部核可醫立妥軟膏用於月齡3個月以上嬰兒的異位性皮膚炎,針對2歲以下異位性皮膚炎,若是傳統治療效果不佳或有副作用時,換用醫立妥軟膏1%也有不錯的效果。此類製劑最常見的副作用有灼熱感及刺痛感等,擦在嚴重發炎的皮膚副作用會更明顯,因此在開始使用醫立妥軟膏之前可以先用外用類固醇減緩發炎反應,或是在擦上皮膚之前先將藥膏置放冰箱冷藏15~20分鐘再取出使用即可。
-
我被醫師診斷為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的消化性潰瘍,看到藥袋上安蒙西林膠囊(amoxicillin)抗生素一次要吃4顆,一天吃2次,共8顆,劑量會不會太高?
複製連結
醫師為您開的藥為治療胃幽門螺旋桿菌的三合一或四合一療法的其中一種藥品,其中安蒙西林膠囊的劑量需要使用到1公克(1 g),早晚各一次,所以一次須服用4顆膠囊,請安心服藥。
依據國內外研究,如果要避免消化性潰瘍再次復發或產生抗藥性,必須將醫師開立的7-14天療程服用完畢,不可因「自己覺得」症狀緩解而自行停藥、不規律服藥或減量,以達到徹底殺菌效果,避免產生抗藥性而增加下次疾病治療的困難度。
另外,需要注意服用安蒙西林膠囊常見的副作用為紅疹、搔癢、紅腫、蕁麻疹或嚴重腹瀉,若出現以上症狀時,請儘速就醫。
Q:承上,我是第一次在本院看診,之前在其他醫療機構有服用心血管用藥保栓通錠(clopidogrel, Plavix®),這次看診時忘記告知醫師,上網查之後發現跟這次開立的三合一療法中的耐適恩錠(esomeprazole, NexiumR)好像有交互作用,那該如何處理?
A:
耐適恩錠(esomeprazole, NexiumR)是一種氫離子幫浦阻斷劑(又稱質子幫浦阻斷劑,proton pump inhibitor,簡稱PPI),用於減少胃酸分泌;保栓通錠(clopidogrel, PlavixR)是一種抗血小板藥物,抑制血小板凝集,進而預防心血管疾病。
口服保栓通錠後,需要經過體內一些酵素才能轉變成有活性的有效成分。然而,耐適恩錠卻是上述這些酵素的抑制劑,會降低酵素的功能,進而減弱保栓通抗血小板凝集的效果,可能因此增加心血管事件風險,例如發生中風或心臟病發作。建議回診與醫師討論,由醫師評估是否有其他更合適的治療方式,例如:
調整用藥:如果必須同時使用這兩類藥品,另外有其他較不影響保栓通代謝的氫離子幫浦阻斷劑,需要根據每個人的狀況來評估最適合的藥品。
監測:密切監測臨床狀況與藥物反應,以確保治療效果並即時做出調整。
總結來說,同時使用這兩種藥物時,應該告
知醫師,並根據醫師的建議進行監測和調整,以確保最佳的治療效果與安全性。
-
憂鬱症用藥後要治療多久?症狀改善後可不可以自行停藥?
複製連結
根據目前治療指引的建議,憂鬱症病人第一次發作應接受至少六個月以上的治療,但疾病程度較為嚴重(失能、有自殺念頭等等),或有復發的狀況,可能會需要較長期的治療。自行停藥可能會增加藥品戒斷後出現的停藥症候群,例如:焦慮不安、失眠、頭痛、疲倦、易怒等症狀與憂鬱症復發的風險,切勿自行停藥,如果因為無法忍受副作用想換藥或停藥,建議需要先與醫師討論評估,以逐步減量拉長時間的停藥方式,讓身體慢慢適應。
-
鬱症藥品常見的副作用有哪些?
複製連結
抗憂鬱症的藥品主要作用是影響血清素、多巴胺、正腎上腺素等神經傳導物質來改善症狀。每種藥品對上述三種神經傳導物質的影響各有不同,有部分藥品會影響副交感神經的作用,產生的副作用型態與程度因此各有不同。通常副作用的症狀輕微且能耐受。常見的副作用有口乾、噁心、腸胃不適、便秘、排尿困難、性慾降低、頭暈等,其他更詳細的資訊請參閱台大醫院2011年9月健康電子報中憂鬱症藥物治療(https://epaper.ntuh.gov.tw/health/201109/project_3.html ),
若對藥品的副作用無法耐受,需與醫師討論減低原藥品劑量或考量其他類別的藥品。
-
使用憂鬱症藥品後,為何用藥後症狀沒有立即改善?
複製連結
可能有兩種情況,一、用藥時間不足;二、使用的藥物效果不佳。憂鬱症的藥物影響腦部的血清素、多巴胺、正腎上腺素等神經傳導物質作用,至少兩週才會逐漸發揮效果,因使用憂鬱症藥品,症狀並不會立即改善;通常需要2~4週才能完全發揮藥效。而若用藥至少一個月後效果不佳,例如症狀未改善或有復發的情況,建議需諮詢醫師調整藥品(增加劑量、更換或追加其他藥品),也可考慮追加心理治療。
-
憂鬱症一定要吃藥嗎?
複製連結
憂鬱症不只有一種治療方式,其他還有諮商、團體心理治療。醫師會考量病人的疾病嚴重程度,以及病人對治療的偏好,來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根據憂鬱症治療指引,目前對於輕度的憂鬱症病人不一定需要藥物治療,但仍建議徵詢醫師或專業醫療人員的建議。
-
醫師開立了鈣片給我,服用的時機為何?長期服用是否會有副作用?有什麼其他應注意的事情嗎?
複製連結
鈣片的作用、種類與服用時機
一、骨質疏鬆症的預防與治療:
充足的鈣對於人體骨頭的健康是很重要的,
然而隨著年紀增長,可能會因為荷爾蒙的改變,影響身體對鈣離子的排泄與吸收,此時醫師可能依據病人情況以及血液檢測結果給予鈣片作為鈣質的補充,常見的鈣補充劑包括碳酸鈣、磷酸鈣、檸檬酸鈣等等,服用時機則依據該鈣鹽的吸收是否受到胃酸影響而定。
鈣補充劑
碳酸鈣calcium carbonate
磷酸鈣
Tribasic calcium phosphate
檸檬酸鈣
calcium citrate
含元素鈣%
40% (最高)
38%
21%
服用時機
隨餐服用
隨餐服用
吸收與胃酸無關,不需隨餐服用
二、末期腎臟病人的高血磷症
末期腎臟病人因身體對離子的排泄異常造成血中的磷離子較高,鈣片中的碳酸鈣及醋酸鈣為降磷藥物的一種,作用方式為在體內解離後,與腸胃道食物中的磷離子結合形成非溶性化合物排出體外,因此通常建議隨餐服用。
磷結合劑
碳酸鈣
醋酸鈣
含元素鈣%
40%
25%
與磷離子的結合力
1 g calcium carbonate 可結合 39 mg phosphorus
1 g calcium acetate 可結合45 mg phosphorus
服用時機
隨餐服用
隨餐服用
服用鈣片的副作用
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便秘,可以透過增加飲水量、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以及運動來治療。碳酸鈣在體內解離後會產生氣體,故可能造成脹氣、胃部不適的情形,若無法耐受,可考慮使用其他種類的鈣質補充劑。
服用鈣片的注意事項
1. 碳酸鈣需在酸性環境下解離,因此若使用某些胃藥(如:氫離子幫浦阻斷劑、組織胺第二型受體拮抗劑)會降低鈣的吸收。
2. 若同時服用纖維性瀉藥,會降低鈣的吸收。
3. 鈣可能降低某些藥物的口服吸收,包括鐵劑、四環黴素、喹諾酮類抗生素、雙磷酸鹽和甲狀腺補充劑等,建議應間隔2~4小時以上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