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醫師: 外科部 陳建嘉醫師
日期: 112年11月4日(星期六)
時間: 上午10:00~12:00
地點: 景福館一樓
主辦單位: 台大醫院器官移植中心、外科部、護理部
協辦單位: 台大候鳥之愛聯誼會
整理:李麗貞
一、 為什麼會排斥?
器官移植後,產生排斥的最主要原因是人與人細胞表現不同抗原,也就是,捐腎者的細胞抗原與受贈者的細胞抗原不同。
二、 為什麼不一樣就會排斥?
生物演化過程會逐漸適應環境,除了人類之外,還有病原菌、黴菌、寄生蟲等等,為了生存必須找到宿主,有可能以感染或寄生進入人體裡,人體的「免疫系統」會去攻擊外來的生物,如何只攻擊外來物而不傷及自體?辨識敵我的機制便極為重要,這機制稱之為免疫系統,是人體存活非常重要的一環。
因此,細胞抗原不一樣就會產生排斥。
三、 人和人有多不一樣?
人與香蕉的基因組有多少是相同的?有60%
人與果蠅:60%
人和乳牛:80%
人和貓:90%
人和狗:94%
人和猩猩:98.8%
人和人:有99.9%。因此,人與人之間有0.1%的不一樣。
四、 人跟人到底哪裡不一樣造成排斥?
A、 什麼時候捐贈者和受贈者間不會排斥?
a. 直系血親 (X)
b. 親兄弟或姊妹 (X)
c. 異卵雙胞胎 (X)
d. 同卵雙胞胎 (O) 做基因檢測可確認。HLA相同者未必是同卵雙胞胎。
e. 捐贈者曾捐過骨髓給同一受贈者 (O)
B、 0.1%到底哪裡不一樣以致造成排斥?
a. 粒線體 (X) 粒線體為細胞中重要的代謝胞器,主要來自母親遺傳。
b. 膚色 (X)
c. 賀爾蒙濃度 (X)
d. 身高 (X)
e. 人類白血球抗原(HLA) (O)
排斥的原因在於人類白血球抗原(HLA)的不同。
免疫系統需要辨識非屬於自體的東西。如何辨識?當外來物呈現後,先經過免疫系統檢查是否是屬於自己的,如果是,就過關,如果不是,免疫系統就開始反應做出攻擊。
人類白血球抗原(HLA)在細胞表面呈現紅色(如右圖),來告訴免疫細胞有異物出現待辨識。
人類白血球抗原(HLA)來自遺傳,父母各佔一半基因。同一個染色體上基因有六對,每一對基因分別有一個來自父親,另一個來自母親,手足間有可能從父母雙方各取得一樣的基因,也有可能完全不同(如右圖)。
五、 器官排斥怎麼作用?
免疫系統將移植器官(外來物)當作細菌,像攻擊細菌一樣攻擊移植器官。
免疫系統分為二套;
A. 先天免疫 (快速反應部隊)
感染發生時,先快速辨別做出反應,例如感冒時的症狀流鼻水、咳嗽、發炎等,
移植器官較不會被先天免疫針對,但較會被後天免疫針對。
B. 後天免疫 (精密打擊部隊)
先天免疫將抗體辨識出來後,後天免疫再將病原菌清除。
較高等的生物後天免疫的發展較多,不同的HLA也產生愈多。
後天免疫靠淋巴球,包括;
1. T細胞淋巴球
辨別出抗原後,針對抗原攻擊,類似細胞對細胞的肉搏戰,予以摧毀。
當我們提及器官移植有「細胞排斥」時,指的就是T細胞淋巴球的作用。
2. B細胞淋巴球
B細胞淋巴球在認得病原後,就開始製造抗體,成為記憶,以便日後再有同樣病原體入侵時,可快速精準的導彈攻擊。
器官移植另一種「抗體排斥」,指的就是B細胞淋巴球的作用,不太容易用藥物控制,處理上較困難。
所以,器官移植時,由於每個人的HLA不同,有可能產生的排斥原理也不同。
六、 怎麼預防及處理排斥?
1. 益生菌,調和免疫系統 (X)
2. 免疫抑制劑,抑制免疫系統 (O)
3. 多醣體,增強免疫系統 (X)
4. 化療電療,摧毀免疫系統 (X)
5. 靈修,用神經調控免疫系統 (X)
按時服用免疫抑制劑,是最能預防排斥的方式。
目前有一項科學火熱的話題,認為益生菌可以調節免疫,透過腸道內的菌落叢,的確是對免疫有調節的效果,我並不反對患者食用它,但是並沒有研究報告指出,食用益生菌就不會有排斥,或許可以當輔助品,但目前缺乏數據證明,包括是否有過量問題等等。
其實規律的生活作息、心理的健康等也都關係著免疫系統的運作。
T淋巴球阻斷可抑制排斥
T淋巴球的活化,需要靠很多細胞的訊息與路徑,是非常精密的調控。
而抗排斥藥阻斷T淋巴球,可以抑制排斥。
器官移植患者常用的抗排斥藥(如右圖),大致分為下列幾類:
1. 普樂可復、安瑞福Tacrolimus (FK506)、新體睦、Cyclosporine。
2. 斥消靈(Sirolimus)、卓定康、Everlimus。
3. 山喜多(Cellcept),睦體康(Myfortic)。
4. 移護寧(Imuran)
5. 類固醇
一般而言,醫師開立抗排斥藥物時,常會開二種以上,但是上述同類型藥物極少同時開二種,多半會分別來自不同類的抗排斥藥,例如不會第1類中同時給予普樂可復和安瑞福,而是第一類取其一,另外第2或第3類再取其一。因為一種類型的藥只能擋住一條細胞訊息路徑,服用的抗排斥藥若來自不同類型,可以阻擋更多T淋巴球路徑來抑制排斥,達到最安全的防護。所以,千萬不可擅自停用某種抗排斥藥,讓免疫系統有機可乘造成排斥。
七、 人工腎臟
人工腎臟的定義很廣,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也是其一。腎臟的功能不僅排水、排毒,還可控制血壓、影響骨髓造血。
儘管人工腎臟透過複雜的過程,仍然無法取代腎臟,它的過濾只能做到排水排毒,甚至無法做到全面排毒,部分小分子無法洗出,長期會累積毒素,產生副作用。
若要精進現代的透析,只能將腎小管的細胞加入,才有機會進一步處理毒素。
所以,想像中的人工腎臟若要置入體內,既要可攜帶,又要能有動力,是有困難的,能不能用心臟的血液來驅動呢?目前無法做到。
今年八月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發表一篇人工腎臟計畫,做出大小約5.7x11.5公分的人工腎臟,並與血液(免疫系統)隔開,血液經過過濾排出毒素,此裝置內有人的腎小管細胞。
這個研究證明,放到豬體內七天時,腎小管細胞仍”存活良好”。能不能脫水?毒素有沒有降?仍未知。雖然動物身上仍然未能達到腎移植效果,但是已向前跨出一步,持續努力中…..
所以,人工腎臟是很美好的想法,我們也樂觀其成,畢竟全台灣目前八千多人在等候腎臟,大愛腎臟一年約為200顆,能等到腎臟移植的不多,如果人工腎臟可以取而代之,真的非常好!
八、 講座Q & A
1. Q:移植術後多久可以做HLA檢驗?
A:HLA是刻在人體基因裡面的,不會改變。新移植進來的腎臟細胞也有屬於它原本的HLA,一樣會跟著我們一輩子,所以檢驗一次就好了!不須再重複鑑 驗。除非有定序的需求,才需要用新的方法再驗一次。
移植來的器官並不會因為時間的累積而變為自己的HLA,所以排斥是一直都可能發生的。
2. Q:既然排斥是源於HLA的不同,在移植前的配對裡,有沒有可能六對基因在篩選時選出最切合的以避免排斥?
A:基因配對是相當複雜的程序。
確實愈相近的基因組合,排斥的強度愈低。器官登錄中心在做組織配對時,是有一套系統作加分減分,才能將最適當的腎臟給予最適當的人。HLA配對 最好的,加分最多,排序在最前面。
但是在捐贈者不多的情況下,術前的HLA篩選沒有太多的選擇。夫妻、手足甚至三等親以外的活體捐贈,若是已有抗體,需先服用抗排斥藥及進行減敏 治療,幸好藥物的研發愈來愈進步,可以減少排斥。
有些人需要住院移植後才開始服用抗排斥藥的原因是,免疫系統分為先天和後天二套,後天的需要一些時間醞釀,來確定這人的抗原是否攻擊,這段空 窗期就是免疫抑制劑可以作用的時候,把它壓下去再移植才不會排斥。
HLA配對是否夠好確實很重要,在大愛捐贈時因可選擇的受贈者多,可以盡量要求比較好的配對。而在活體捐贈時,因為選擇少及藥物的進步,HLA配 對就比較不要求,甚至在較不會排斥器官如肝臟,就不太考慮HLA配對。
3. Q:上面提及的減敏治療,是不是類似血漿置換?
A:血漿置換是將已經形成的抗體移除,置換的次數須視抗體濃度而定,每次做完都要評估效果。
4. Q:請問移植前是否可以先施打捐贈者骨髓淋巴球(骨髓移植),再做腎臟移植手術,就可以不需服用抗排斥藥?
A:目前有些醫學中心在嘗試這樣做這樣的臨床試驗,但是,骨髓移植需先將受贈者的骨髓淋巴球完全去除,才能打入捐贈者的,移除的過程具有極高風險 性,形成沒有免疫系統的情況,且須安置在無菌室、下很強的藥,之後才將捐贈者的骨髓移植進去。
另外,受贈者的其他器官還是有他原本的HLA,需要先解決骨髓移植的供體排斥宿主問題,然後才能移植腎臟。骨髓移植比腎臟移植有更複雜的排斥(類 似窩裡反)要處理,適用的對象有限。
5. Q:移植後服用抗排斥藥造成免疫低下,日常生活要如何在與藥物共存及提高免疫力 之間取得平衡?
A:抗排斥藥的作用與提高免疫是互相衝突的,移植患者必須接受免疫力變差的事實,千萬別吃提升免疫的東西。
運動可以讓免疫系統正常運作,但也不會讓免疫變強而增加排斥。抗排斥藥也是毒藥,會影響正常細胞的系統,尤其是代謝系統,包括三高(血壓.血糖. 血脂)的問題,運動可以減低這些不良的副作用,但不須擔心運動造成排斥。
6. Q:免疫低下後,為避免感染保護自己,請問對帶狀皰疹、肺炎鏈球菌和流感疫苗施打的看法?
A:疫苗的施打要有效果,必須免疫會做出反應,但是服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常常沒有明顯免疫反應。雖然如此,我還是建議施打疫苗,特別是經歷過新冠 疫情後,我發現不是打了沒效果,而是需要多打幾次效果才出來,例如流感疫苗,至少施打後免疫系統有一些準備,當病毒來襲時,免疫系統不是從零 到有,反應會較快就開始,報告顯示雖然無法避免感染,但是在感染後可以減少住院天數及死亡率,所以還是有保護的效果。
7. Q:之前施打的肺炎鏈球菌和流感疫苗,在開始服用免疫抑制劑後,還有效果嗎?
A:理論上還是有效,只要移植前沒有將免疫系統抹掉。
移植前的病友可以先施打完疫苗再移植。另外,移植患者施打的疫苗必須是死菌疫苗,不可打活菌疫苗。帶狀皰疹疫苗第一代為減毒疫苗,不可施打, 第二代才是死菌疫苗,可以施打。
8. Q:請教陳醫師,朋友的孩子有家族遺傳基因問題導致腎衰竭,在考慮腎移植時,家長擔心在移植之後,遺傳基因會不會繼續影響移植進來的新腎臟?是否 不宜移植?
A:原發的腎衰竭原因會不會影響移植腎臟?會!但有些不會!
不會的原因在於,例如多囊性腎臟病,自己的腎臟會長出許多泡泡,但是移植進來的腎臟沒有這個基因,就不須擔心新腎臟受基因影響。
一方面,在術前一定就會將這個因素納入評估,提前治療,就不一定會復發。所以這與基因不一定有關係。
基因分許多種,之前說的多囊腎不影響新腎。但這基因若是影響免疫系統,例如有些人的基因缺陷在於發炎物質控制的蛋白質受損,以致容易在不該發 炎時發炎,就可能影響到腎臟。所以小兒腎臟科會強調基因篩檢,這些缺陷在移植後是否需要去補?或在移植前就先處理好?這些都是必要考量的。
之前的案例,小朋友第一顆腎臟由媽媽活體捐贈,但一次感冒引發免疫系統大爆發,腎臟損壞,才知道原來他有這樣的基因缺陷。幸運地,等來第二顆 大愛腎臟,有了上述的經驗,我們就知道要如何做前後的處置。所以,要分辨是怎樣的基因。
我會建議這孩子先來門診讓我們了解狀況,必要時轉到基因檢測的醫師做確認,再決定是否適合腎移植。大部分情形是不會影響移植的,畢竟有很多的 藥物可以做對應。
9. Q:請問排斥發生時,一般會表現甚麼樣的症狀?這些症狀發生時,器官就已經沒救了?還是仍然有方式可以挽救?另外,吃太多營養品會不會造成排斥?
A:通常當你感覺到時,應該已來不及,剛開始異常時自己是沒有感覺的。這就是為何服用抗排斥藥非常重要,一旦沒吃排斥就可能發生,發生的初期,或 許可以暫時抑制住。大家回想在你腎衰竭指數異常時,它發生的前五年你是沒有感覺的,但那個時候腎臟已經開始損壞。同樣的道理,排斥發生的初 期,不會有感覺,醫院抽血數值異常,醫生要求做切片檢查等等,這些都是在症狀出現之前的事。但是還是需要自我觀察!曾經有沒吃藥的患者,排斥 來得非常猛烈,腎臟忽然失去功能,類似移植前腎臟功能差的情形,例如水腫、食慾差、貧血、喘不過氣、虛弱等等。
營養品吃太多會不會造成排斥?有可能但機會不高!營養太高對身體可能是負擔,例如營養太好造成三高、尿酸過高等等。反過來說,很少營養品可以 讓免疫系統活化到馬上產生排斥。即使確定營養品有健康上的幫助,也適量的吃或者吃正常量的一半就好,比較安全。
10. Q:剛才提到保健食品,維他命類的可以服用嗎?
A:維他命類是可以的,不過,身體缺乏維他命的狀況其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嚴重,100年前的人沒有這些補充劑,也是可以健康長壽。當然,有些人的 飲食習慣造成營養缺陷而有補充需要,這另當別論,多數時候是過度補充的,甚至它的化學成分就會傷身。要吃的話,先注意成分標示及有沒有危害 等再吃,是可以的。
11. Q:剛才提到抗排斥藥也是毒藥,我們知道藥物都是從腎臟或肝臟代謝,針對腎移植患者的藥物多半會是從肝臟代謝,在我們的肝臟負擔較重的情形下, 需要怎樣護肝呢?
A:會直接造成肝毒性的藥並不多,而移植後的抽血也會追蹤肝臟的指數作監控,不一 定需要吃保肝藥,我會強調飲食均衡,讓肝臟獲取營養比較重要。
12. Q:請問基因檢測可以找出基因上的缺陷,這樣的話,移植前或後是不是可以去做基因檢測找出自己的基因缺陷?
A:基因缺陷造成的腎病,比例並不高,如果可以由基因檢測補強當然很好,不過基因檢測費用高、花時間,有些缺陷目前醫學也尚未釐清,因此實務上 還是會 挑選重點案例做檢測,例如有些人在腎衰竭前已經從切片報告知道原因,就不需要再做基因檢測。
13. Q:請問演講中提及「細胞排斥」通常可以用藥物處理,而針對「抗體排斥」的處理方式,能否請再多些說明?
A:排斥分兩部分,當「抗體排斥」發生時,會請患者住院洗抗體,用藥物試圖將製造抗體的細胞清除掉,避免循環發生。為什麼「細胞排斥」比「抗體 排斥」好處理?因為即使做了抗體清除,有些時候依然阻止不了惡化的持續,只能期待更新的方法來有效的控制。以台大過去的抗體排斥處理方法, 大約有三分之一可以恢復,三分之一可以停止惡化,剩下的三分之一則無法挽回。在治療上仍然有努力的空間。
所以,如何不要讓排斥發生?避免免疫系統的活化,而這個的關鍵結論在於按時服用抗排斥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