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移植術後日常生活照護​
內容

移植術後日常生活照護​
器官移植是讓許多器官衰竭末期的病人,於手術後改善了生活品質,重返自己的人生舞台。所以很多人對於器官移植治療給予許多期待,殊不知在亮麗的術後生活的背後,需配合移植後需長期使用抗排斥藥物,有許多自我照顧的生活細節、長期追蹤的注意事項。
因此我們希望正在等候移植的朋友,或已幸運接受移植手術的朋友,在移植術後的追蹤,我們提供您需要考慮及注意的生活細節。

移植手術前追蹤叮嚀:

  • 原門診定期追蹤
  • 適當的營養照顧
  • 預防及處理感染相關問題
  • 移植門診術前檢查及定期追蹤
  • 運動適度及學習放鬆技巧
  • 瞭解社會資源系統及參與相關移植團體的經驗分享
  • 與移植協調護理師保持連繫及確定連絡方式

器官移植手術後常見的問題:

  • 感染
  • 排斥
  • 移植器官遲緩性功能
  • 高血糖
  • 高血脂
  • 焦慮及憂鬱
  • 肥胖
  • 白內障
  • 高尿酸

器官移植手術後感染的症狀:

  • 發燒
  • 喉嚨痛
  • 有痰的咳嗽
  • 鼻塞或流鼻涕
  • 腸胃不適:上吐下瀉
  • 瀕尿或排尿時灼熱或疼痛感
  • 傷口紅腫熱痛,甚至化膿
  • 局部或全身出現疹子、水泡或異常搔癢
  • 陰道有不正常及異味分泌物
  • 異常肝、腎功能

器官移植手術後病患常見的不適症狀:

  • 身體形象改變
  • 視力不良或視力模糊
  • 關節痛
  • 失眠
  • 反應遲鈍
  • 記憶力差
  • 口腔潰瘍
  • 下肢水腫
  • 腸胃不適

器官移植手術後居家照顧:

  • 學習自我照顧及評估
  • 每日自我評估,例:體重、血壓、尿量、體溫
  • 異狀的自我察覺,例:無理由的煩躁,發燒、喉嚨痛、傷口腫脹
  • 按時服用抗排斥藥,注意:
    • 須按時服藥
    • 不可自己減藥甚至停藥
    • 不可存僥倖心理試試看不吃藥
  • 定期移植門診追蹤:
    • 抽血及相關檢驗
    • 監測及調整抗排斥藥濃度及劑量
    • 處理抗排斥藥或相關藥物引起之副作用
  • 定期癌症篩檢
    • 每月乳房自我檢查
    • 每半年牙科檢查
    • 每年:胸部X光、腹部超音波、大便潛血、子宮頸抹片檢查
  • 均衡營養攝取
  • 適當運動及復健
  • 生活作習要正常,改掉不良習慣
  • 重返職場
  • 有問題隨時與移植協調員連繫

器官移植長期追蹤的目的:

  • 評估移植器官的功能
  • 預防及處理排斥及感染
  • 監測抗排斥藥的使用,包括調整適當劑量及處理相關副作用
  • 提高移植術後生活品質

重回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 預防感染問題
  • 飲食安全及營養
  • 骨骼的照顧
  • 運動
  • 重返工作崗位及學校生活
  • 性生活
  • 皮膚及毛髮護理
  • 保持個人及環境的清潔衛生
  • 避免飼養寵物及種植花草以減少感染
  • 酒及抽煙嗜好
  • 結婚生子
  • 旅行

面對器官移植手術後主要的壓力源:

  • 恢復期出院的壓力
  • 恐懼面對排斥或感染的情況
  • 擔心失去新移植的器官
  • 重拾生病前的角色----離開生病的角色
  • 對捐贈者有罪惡感
  • 抗排斥藥物或相關藥物所引起副作用
  • 面對移植手術後的併發症
附件
建立者:臺大醫院器官移植團隊  建立日期:2019/10/30 14:00:53
更新者:臺大醫院器官移植團隊  最後更新日期:2019/11/05 13:5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