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
淺談移植術後感染問題及處置 |
內容 |
器官移植相關的感染
一、可引起感染症之病原菌:
- 細菌
- 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結核菌等
- cefazoline、ampicillin、rifampin等
- 黴菌
- 念珠菌、隱球菌等
- fluconazole、amphotericin B
- 病毒
- 腸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SARS病毒、愛滋病毒、B型肝炎病毒、C型肝炎病毒、登革熱、麻疹病毒等
- 克流感(Tamiflu)、高效能抗病毒藥物、抗C型肝炎病毒藥物
- 寄生蟲
- 阿米巴原蟲、蛔蟲、瘧疾
- metronidazole 、meflorquine
二、傳染途徑:
- 空氣傳播(顆粒 < 5 microliter)
- 肺結核,麻疹
- 防護:配戴N95口罩,洗手,打預防針(麻疹)
- 飛沫傳播(顆粒 > 5 microliter)
- 流感
- 防護:配戴一般外科口罩,洗手,打預防針(流感)
- 接觸傳播
三、器官移植後的感染
- 早期:移植術後的感染第一個月內
- 與術後併發症有關
- 包含細菌及念珠菌傷口感染
- 肺炎
- 泌尿道感染
- 血管導管相關菌血症
- 引流管相關感染
- 抗生素相關腸炎
- 這些感染與一般外科手術患者術後感染症較相似
- 移植後第2-6個月
- 伺機性病原如巨細胞病毒、肺囊蟲等
- 一般健康人雖感染但不易發病的病原菌,就可以在使 用高劑量的免疫抑制劑的病人身上造成疾病
- 除了以上幾種,還有一些更少見的伺機性感染,需小心注意各種症狀,詳細診斷
- 在移植6個月之後
- 移植受贈者免疫功能已有改善
- 此時會發生的感染症就跟一般大眾相似
- 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細菌性泌尿道感染及肺炎等
四、處置
五、預防
|
附件 |
|
建立者:臺大醫院器官移植團隊 建立日期:2019/10/30 14:10:44
更新者:臺大醫院器官移植團隊 最後更新日期:2019/10/30 14: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