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事實與想像的差距
內容

事實與想像的差距​

綠葉之友-李先生

生病是可怕的開始。

我經年咳嗽,在他院治療了10年,咳嗽也從沒好過,也一直找不出病因。後來是因為發現食道上包著囊腫,後經過村子裡的大哥介紹,轉至三總做切除,才診斷出肺部的問題是由免疫系統的疾病所造成的。是自體免疫太強去攻打自己的肺,表現出來的症狀就是不停的咳嗽。這種病不會好的,只能用免疫制劑、化療及類固醇來治療並維持住而已。95年在一次嚴重的肺感染,造成我的肺功能急速下降及快速纖維化,因此我也就住進了加護病房,跟上天多爭取一些時間。在幾個月出院後,我的生活就和喘、氧氣機脫離不了關係了。一直在想為什麼是我…

我的治療一直不見起色,除了肺功能愈來愈差外,生活作習的一點小動作,都讓我喘得要命。而我的主治醫師多次建議我,是否考慮一下做肺臟移植的評估時,我一直逃避不願意去面對。考慮了半年後,得知台大有李元騏教授帶領的肺臟移植團隊,肺移植的成功率很高,老婆也從網路上去找移植的相關資料。為了家人,我終於鼓起了勇氣到台大接受肺臟移植前的評估。到台大胸腔外科幫我會診了風濕免疫科的謝松洲醫師,繼續維持我那所剩無幾的肺功能,而那時也才知道我免疫疾病的中文名稱叫薛格連氏症,除了病名複雜外,病程也麻煩。到院評估的期間,徐紹勛醫師和專業護理師賴玉玫小姐細心的告知,評估前該有的心理建設和準備。但那時候的我,一直覺得肺臟移植後不是就好了嗎?還要做什麼事呢?玉玫也拿來一本”“微笑”,是雪蕙的肺臟移植心路歷程,我翻了一下,只知道真的很辛苦,但不知道當自己經歷時的過程,竟然是那麼的辛苦,這是我沒預期到的。

自從移植後,因為個性的問題,自認每天都有做不完的運動,所以很容易就給自己休息的藉口。身體機能不協調外,還有壓力性胃潰瘍,幾個月後還因胃穿孔導至腹膜炎合併敗血症。聽老婆說在ICU曾有幾天的時間很危急,我是處於意識不清的狀態,不過一點印象都沒有。但胃的不適感及術後恢復期的適應,卻是讓我一直走不出的原因。一直在想…為什麼一直好不了呢?為什麼移植後,只有我幾乎每個月都在住院呢?在植移前我的胃並沒有出血呀!甚至還想是不是排斥藥的錯。但後來很多的證據顯示,在移植前一天,我所接受十多天免疫系統的治療及化療,正是造成我的胃恢復不良的主因。幫我胃開刀的李志元醫師說,還好在做胃穿孔修補術前,我的體力曾達到一個水準,之前的復健卻也幫我渡過了這次的危機。總共又住了一個多月,還會診精神科醫師,令我灰心的是之前的復健,歸零就算了,竟然還倒扣成負數,那段時間真的不想活了。

移植前,我的體重是72公斤,到現在胃穿孔後剩51公斤,雖然我並不想減肥,但一吃東西就好像不消化,非常容易吐。沒有體力,加上得從負數開始,所以更不想運動了。我的心生病了,對任何事不感興趣,也沒有信心,一直振作不起來。我也不想和其他人講話,但唯一只想要和老婆講話並且希望她能好脾氣的對待我。但這是不可能的,老婆軟硬兼施,一直設法讓我往好處想。醫護人員和病友也輪流來勸我,希望我能自己走出來,並勤快些運動,身體才能恢復。現在,我還在努力中…

事實與想像的落差真的非常大,自己除了要考慮之前的身體況狀和心理因素外,要有健全的心理建設及萬全的準備。這條移植復健之路是漫長的…不論遇到什麼事,自己都要能承受及隨時調整心態去面對。我有一個很好的家庭後台,所以努力的去復健,把運動和口罩當做好朋友,當個快樂的移植病友,這是我未來的目標。

建立者:臺大醫院器官移植團隊  建立日期:2019/10/30 17:23:57
更新者:臺大醫院器官移植團隊  最後更新日期:2019/10/30 17:2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