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高壓的症狀與活動功能分級
台大醫院胸腔外科徐紹勛醫師/賴玉玫護理師
肺動脈高壓臨床症狀
肺動脈高壓的症狀並不特定,在疾病第一至二級開始的症狀為慢性疲勞、沮喪、倦怠感、運動後呼吸困難或持續性氣喘等,隨著病程發展到了疾病等級第三至四級時,會出現呼吸困難、胸痛、乾咳、暈眩、昏厥、下肢腫脹、心悸、心絞痛等,當心臟負荷越來越重,會出現心肺衰竭症狀,甚至因此而死亡。因症狀和其他心血管疾病很類似,所以不少病患在發病多年後,才被正確診斷出來。
孩童肺高壓的症狀
患童初期的症狀,大多與成人相同,如運動耐受不良、呼吸困難、疲倦、胸痛等,但孩童的活動力旺盛,在耗用體力後,更易出現暈眩、喘不過氣、虛弱無力的症狀,因此較成年人更易在早期被診斷出來。
其他症狀還可能包括:食慾不良、大量出汗、呼吸急促、癲癇等,因此患童也常被誤診為氣喘、癲癇等疾病之患者。
肺動脈高壓的活動功能分級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在1998年公佈的紐約心臟協會功能活動分級,將肺動脈高壓活動功能分級分為四級:
功能等級 | 簡述 |
---|---|
第一級 | 病患身體活動沒有限制,一般的身體活動不會造成過度的呼吸困難、疲勞、胸痛或幾乎昏厥。 |
第二級 | 病患身體活動輕微受限制,休息時感到舒適,但一般的身體活動將會導致過度的呼吸困難、疲勞、胸痛或幾乎昏厥。 |
第三級 | 病患身體活動明顯受限制,休息時感到舒適,但稍微從事的一般身體活動將會導致過度的呼吸困難、疲勞、胸痛或幾乎昏厥。 |
第四級 | 病患從事任何的身體活動都會出現症狀。這些病患有明顯的右心衰竭徵兆,就算是休息時也會感到呼吸困難和/或疲勞;任何的身體活動皆會增加不舒服的程度。 |
功能分級第一、二級之症狀容易被忽略或與其他心血管疾病混洧而難以被確定診斷,病患通常於第三、四級才被確定診斷。功能分級為預測存活率的重要依據,患者經藥物治療後,預期其功能分級可降至較低分級或維持,如果功能分級持續惡化,表示其治療效果不佳。
此分級變異大,有經驗之醫師會依據臨床變化給予不同之治療建議,如已出現運動耐受力下降、暈厥、咳血、出現右心衰竭徵候的第四級病患建議接受靜脈注射治療,並開始等候肺臟移植或心肺移植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