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胰臟移植手術說明

胰、腎臟移植手術簡介
這份說明書是有關您即將接受的手術(或醫療處置)的效益、風險及替代方案的書面說明,可做為您與醫師討論時的補充資料。最重要的是我們希望您能充分瞭解資料的內容,所以請仔細閱讀;如果經醫師說明後您還有對這個手術(或醫療處置)的任何疑問,請在簽名前再與您的醫師充分討論,醫師會很樂意為您解答,讓我們一起為了您的健康努力。

手術/醫療處置之適應症及作法:

  1. 移植手術是糖尿病併發末期腎衰竭(洗腎)患者治療選擇,因其提供最好的生活品質以及存活率,但此治療方式亦非絕無風險。
  2. 術前嚴謹的手術及麻醉評估外,詳細的免疫學檢查是決定胰臟、腎臟同時移植手術成功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3. 移植胰、腎依來源不同分為活體捐贈胰臟、腎臟及臨終捐贈胰臟、腎臟。活體捐贈胰臟、腎臟可來自五等親內之血緣親屬及非血緣親屬(夫妻間捐贈)。
  4. 手術後胰臟存活的情況,其成功率一年存活約百分之八十五,五年存活率約百分之五十,十年存活率約百分之四十。手術後腎臟存活的情況,其成功率一年存活約百分之九十,五年存活率約百分之八十,十年存活率約百分之六十。近年來許多新的抗排斥藥加入,使得腎臟排斥機會減少,對腎臟的預後無異為一佳音。
  5. 胰臟、腎臟同時移植手術採全身麻醉,一直線型傷口位於下腹部中間,胰臟置於右側近膀胱旁的前腹腔骨盆窩,腎臟置於左側近膀胱旁的前腹腔骨盆窩。胰臟移植手術中需進行供應胰臟的動脈與右總腸骨動脈、門靜脈與下腔靜脈的吻合,並將捐贈者的十二指腸與接受者的小腸作吻合。腎臟移植手術中需進行腎臟動脈、靜脈與接受者腸骨動脈、靜脈的吻合並將捐贈者的輸尿管縫合於接受者的膀胱,術後會留置引流管、尿管多日,待恢復情況再拔除。手術時間一般約七至八小時。至於原有的胰臟不需切除,腎臟或之前失敗的移植腎是否要切除,則因情況而異。
  6. 有時依病情需要可考慮使用一些藥品是需自費的項目。該類藥品常在手術進行前或進行中便需使用,醫師會術前評估完全後再與您討論是否需使用這類藥品,並請您簽自費同意書。

手術/醫療處置效益:

  1. 末期腎衰竭(洗腎)患者以腎臟移植治療比病人接受血液或腹膜透析的存活率   高,腎臟移植是腎衰竭病人治療的優先選擇。
  2. 移植之腎臟有功能時,能順利排泄體內廢物毒素,維持水分電解質平衡,增進生活品質(不需長期洗腎)並延長生命。
  3. 移植之胰臟有功能時,可以免除每天注射胰島素的痛苦,而且可以避免糖尿病的神經、血管併發症惡化。
  4. 手術/醫療處置成功率:約有85%以上成功率。

手術/醫療處置風險:

  1. 手術後需長期服藥(含各種抗排斥藥及其他身體狀況所需的藥物),各種藥物皆具其特定副作用(詳見以下7.),有些病患自身原有的疾病(如病毒性肝炎)惡化的機會可能會增加。
  2. 輸血-由於腎衰竭易導致貧血,因此手術時為了維持心肺功能及血壓穩定有時有必要輸血,輸血的副作用在輸血同意書內均告知。如果您不同意輸血,請於手術前僅早告知醫護人員。
  3. 門靜脈栓塞:在胰臟移植後一個禮拜內約有5%的病患會發生門靜脈栓塞,若證實有門靜脈栓塞則需立即安排手術,摘除壞死的胰臟。不過在絕大部分發生這病併發症的病患仍能保有腎臟。
  4. 腸道吻合處滲漏:接受者因長期血糖高而會有血管硬化、尿毒症等,這些都會影響其傷口癒合,故移植後約有2%的病患會發生腸道吻合處滲漏。當發生腸道吻合處滲漏時,則需作剖腹探查,情況輕微者可以經由再次縫合而挽救所移植的胰臟,情況嚴重者則需摘除所移植的胰臟。
  5. 急性排斥(機率約10~20%)大部分的急性排斥可用更強的抗排斥藥將其治療,只有少數(10%)會因急性排斥而永遠喪失移植胰或腎功能。
  6. 有時會發生移植胰、腎延遲發揮功能的情形,有時甚至會發生移植胰、腎永遠無功能的情形。
  7. 感染:腸道引流式胰臟、腎臟同時移植相較於其他器官移植所發生的特殊型態的感染為腹腔內膿瘍,其原因為作腸道吻合時必須打開腸腔而使腸內容物外洩而造成腹腔內污染、甚至膿瘍,所以當病患有感染現象而懷疑有腹腔內膿瘍時,可安排腹部電腦斷層檢查,若證實有腹腔內膿瘍,則可作經皮引流或手術引流,據外國文獻報告約有15%的接受者會需要作經皮引流或手術引流。
  8. 術後幾乎都有不同程度的血尿發生,一般會自行改善。發生其他併發症的比率約5~10%(列舉如下),有嚴重的併發症有必要再次手術。
    • 傷口感染、傷口出血或癒合不良。切口疝氣。
    • 尿液滲漏。
    • 淋巴囊腫。
    • 腎動脈或腎靜脈栓塞。
    • 捐贈者原有的感染疾病或惡性腫瘤可能傳染給受贈者-雖然在移植前的評估,我們會盡量有的 常規檢查來排除捐贈者可能有的感染性疾病或惡性腫瘤,但仍有及微少的可能性是疾病空窗期,無法以目前醫學上的方法測出,因此有可能捐贈者原有的感染疾病或惡性腫瘤傳染給受贈者。
    • 感染-如尿路感染、呼吸道、膽道、及其他病毒感染或全身嚴重感染。
    • 新發生的惡性腫瘤或淋巴腫瘤或以前有之癌症復發。
    • 心臟或腦血管疾病。
    • 陽痿。
  9. 死亡(<5%)。
  10. 移植腎再發受贈者原有的腎臟疾病。
  11. 各種常用抗排斥藥(免疫抑制劑)可能之特定副作用:
    • Cyclosporine (Neoral) 或tacrolimus(Prograf、Advagraf)常見的副作用(但不限於此):震顫、高血壓、腎功能減退、便秘或腹瀉、頭痛、腹痛、睡眠障礙、低磷酸血症或低鎂血症、齒齦增厚、毛髮增長或禿頭、高鉀血症或糖尿病等。
    • 皮質類固醇(steroid)常見的副作用(但不限於此):食慾增加和體重增加、改變外型(月亮臉水牛肩)、體液滯留、高血壓、降低糖的耐受度、降低骨質密度而增加骨折之風險、消化不良、白內障、青光眼、皮膚變薄、容易瘀青等。
    • Azathioprine(Imuran)、Mycophenolte mofetil(Cellcept)、Mycophenolte  Sodium (Myfortic)常見副作用(但不限於此):各種程度白血球減少症、血小板減少症、噁心和嘔吐。有些病患可能會發生腹瀉、發燒、喉嚨痛、疲累和肌肉疼痛。其他副作用包含肺炎(無確定感染病原)、肝毒性和胰臟炎等。
    • sirolimus(Rapamune)、Everolimus(Certican)常見的副作用(但不限於此):各種程度白血球減少症、血小板減少症、口腔潰瘍、腹瀉、下肢關節水腫或疼痛、皮疹、肝毒性等。
    • Basiliximab(Simulect)(第二介白質接受器的“抗體”):副作用相當不常見、偶有輕微肝指數上升。

健保給付:
此項手術以及多數長期抗排斥藥物費用均由健保給付,但少數較特殊抗排斥藥物,如抗第二介白質接受體抗體則須自費。

替代方案:

  1. 透析治療(洗腎):好處是不需長期吃抗排斥藥,減少藥物的副作用,缺點是每週需三次洗腎或每天需幾千CC的透析液,長期洗腎除生活品質較差外,仍有其副作用,如腹膜透析需時較長、易腹膜發炎,血液透析洗的速度快易產生不適感等。
  2. 每天注射胰島素,除影響生活品質外,靠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仍難避免產生糖尿病神經、血管等併發症。

手術之後的注意事項:

  1. 術後需長期於移植門診追蹤及藥物治療,如有以下狀況可能需住院治療,如發燒(肺炎、泌尿系感染等)、排斥(如尿量減少、肌肝酸上升、血糖上升等)等。
  2. 因需長期使用免疫藥物,除了需盡量避免公共場所及各種可能感染源(如飛禽、或自然界存在的伺機感染源)外,在藥物(包括中、西藥)使用上需小心避免造成藥物交互作用,並需避免如葡萄柚及各種會干擾免疫的食品及藥品。
     
  • 移植小組連絡電話 | (02)23123456 分機:63089
  • 移植護理師:林惠英、林明慧​